計算機病毒是否會在軍事中運用呢
計算機病毒是否會在軍事中運用呢
計算機病毒會不會在軍事中運用起來呢?這還是一個疑惑!小編來告訴你!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給你做出詳細的計算機病毒是否會在軍事中運用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
計算機病毒在軍事中說法一:
病毒是信息戰中的隱形武器 所謂計算機病毒,實際是指能夠侵入計算機系統并給計算機帶來破壞的一種具有自我繁殖能力的有害程序,它能通過磁盤或計算機網絡等媒介進行傳染,破壞計算機的正常運行。這種傳染就像生物病毒傳染一樣,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和破壞性,并具有一定的潛伏性,使人們不易覺察,等到條件成熟(如特定的時間或特定的環境或配置),病毒便發作,從而給整個計算機系統或網絡造成紊亂甚至癱瘓。 對于計算機病毒的起源,歷來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是在十幾年前產生于貝爾實驗室。當時的研究人員在工作之余,常常興致勃勃地玩一種能夠“吃掉”對方程序的游戲,此即病毒的雛形。
以后計算機病毒迅速蔓延,波及美國、日本、西歐等許多國家和地區。世界上已爆發了多起計算機染毒事件,如1988年“蠕蟲”病毒侵入美國國防部和美軍軍事基地,并迅速向其它計算機網絡擴散,在美國計算機界引起一片恐慌。 計算機病毒可以從不同角度分類,按其表現性質不同可分為良性病毒和惡性病毒;按入侵方式不同可分為操作系統型病毒、源碼病毒、外殼病毒、入侵型病毒;按傳染方式不同可分為磁盤引導區傳染的病毒、操作系統傳染的病毒和一般應用程序傳染的病毒;按寄生方式不同可分為內存宿主型病毒和磁盤宿主型病毒等。
病毒若想摧毀敵方的計算機系統,必須先奪取敵方計算機的控制權,當用戶運行一個帶病毒的可執行文件時,首先執行的是病毒程序,而不是原程序本身。病毒程序在執行過程中,如果駐留內存,則它首先要修改中斷向量,使這個中斷向量指向病毒,以便及時獲得控制權。如果不駐留內存,則它將尋找感染對象并感染之。 由此可見,計算機病毒戰的條件和理論已經成熟,一旦病毒獲得計算機控制權,那么計算機便成了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了,病毒的傳播和發作也變得輕而易舉。美軍從1987年開始研制計算機病毒武器。1990年5月,美軍方曾出資55萬元招標,研制干擾和摧毀敵方電子系統的計算機病毒,并耗資1.5億元成功地研制出微電腦芯片的“病毒固化”技術。美專家預言:除了病毒在軍事上的應用外,單就用病毒擾亂美國銀行的計算機網絡,1秒鐘就能盜走1500億美元,這必將使美國經濟崩潰,失去了經濟的支持,美軍的任何軍事行動都將成為沒有油的坦克--廢鐵一堆。
計算機病毒在軍事中說法二:
信息戰中病毒的施放 實施病毒戰的關鍵一點,就是尋找計算機病毒施放的最佳途徑。只要讓敵方計算機感染這些經過特殊設計的病毒,那么敵方的計算機必然癱瘓,則敵方的高技術武器就會失去戰斗力。目前采用的施毒途徑有五種: 1.利用電磁波 將計算機病毒調制到電子設備發射的電磁波中去,從而把病毒注入到敵方無線電接收設備,在電磁系統中擴散。
2.利用有線線路傳播 通過有線線路開口或直接將病毒注入線路,使其擴散到計算機系統。
3.派遣特工直接放毒 將帶病毒的計算機程序通過特工人員直接拷貝到敵方計算機系統中去。
4.利用微波傳輸 利用微波技術將病毒傳到敵軍的計算機系統中。
5.利用軍用或民用設備傳播 將病毒事先注入軍用或民用設備內,這樣病毒就潛伏在設備內,利用本國或友邦國將有病毒的設備出售給敵對或潛在敵對的國家或地區,等到戰時,即可遙控激活這些病毒,讓敵對國計算機系統突然癱瘓。據有關材料報導,美國在向第三世界國家或它認為將來有可能成為美國敵對國的國家出售的高技術武器中,可能就含有病毒。當這些國家與美國“友好”時,這些武器就可以為購買國服務;當這些國家成為美國的死敵時,美國便激活這些病毒使這些高技術武器成為“神經病”,不但不攻擊敵軍,卻在自己的陣地上“開花”。
計算機病毒在軍事中說法三:
病毒武器的攻擊方式 根據計算機病毒的特點,專家們研究出利用病毒攻擊計算機系統的幾種方式: 1.激活式攻擊:計算機病毒一般都有一定的激活條件,如某個特定的時間或日期、某種特定的用戶識別符的出現、某個特定的文件的出現或某個特定文件使用次數等。計算機病毒具有自我判斷其激活條件的能力。當病毒判定條件成熟時,便自動激活病毒。如果是通過遙控激活的,則當病毒接收到這些遙控指令后,便發作進行破壞。 2.干擾式攻擊:有些病毒本身并不破壞數據,當病毒侵入后,用戶毫無覺察,病毒利用此隱蔽性進行大面積傳染,將自身大量復制,使計算機出現超負荷狀態,最后導致計算機不能處理信息或死機。也有的在顯示屏上出現一些雜亂的圖像、挑逗性的語言或某些令你悲觀的樂曲,來干擾用戶的正常工作。 3.外科手術式攻擊:病毒在計算機系統內只攻擊特定的目標,即特定的文件、數據、軟件系統。當病毒認為找到特定的目標后,便立即攻擊破壞,破壞完畢,自身會消失,而敵方其余的軟件系統卻能正常使用。這樣的攻擊,悄無聲息,攻擊完畢也不留蛛絲馬跡,敵方某個系統失去功能卻全然無知,當需要使用該系統時,該系統卻已徹底地從計算機內消失。 4.變種攻擊:病毒的出現也導致反病毒軟件的誕生,如何逃過防病毒卡或一些優秀的防病毒軟件的偵測,是病毒能否發揮效力的關鍵。
變種病毒具有分身術,具有更高的隱身性能。當病毒檢測軟件檢測病毒時,靈巧的病毒立即產生變異,生出一個或幾十個變種病毒,原病毒雖被殺毒軟件殺死,新的病毒卻仍在計算機系統內活動,直到讓敵軍的計算機系統癱瘓。 據德國報紙報道,美軍的計算機病毒戰已走出實驗室,用于實戰。在海灣戰爭中,美軍首次使用病毒攻擊伊拉克的防空系統,收到良好效果。海灣戰爭前夕,伊拉克從法國一家公司訂購了一種新型打印機,美國諜報機關知道后,立即派人將美國國家安全局設計制造的病毒芯片偷偷裝入伊拉克訂購的打印機內。大家都知道,海灣戰爭一開始,美軍空襲飛機能像入無人之境一樣,伊拉克除了零星的高炮還擊外,其防空導彈大多沒有發射,其原因就是遭到了計算機病毒的攻擊。
計計算機病毒在軍事中說法四:
未來戰爭中病毒武器的應用 計算機病毒由于其獨特的破壞作用和破壞的隱蔽性,在未來高技術條件下的作戰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1.破壞敵軍電子系統的“利矛堅盾” 現代高科技武器大都以計算機為依托,武器的信息化程度越高其依賴計算機的程度也越高,武器系統中的任何一個小環節遭到破壞,則整個武器系統便處于癱瘓狀態,這是高技術武器脆弱性的一面。據美國報紙宣稱:美軍方正研制大批專門破壞敵軍C3I系統的病毒,這些病毒專門破壞敵軍指令,既能潛入敵方的偵察衛星也能進入敵軍的導航和通信指揮系統。
2.干擾敵軍的“不死鳥” 疲勞戰術在二戰期間被廣泛運用,但在信息時代的戰爭中,疲勞戰術受到一定的限制,原因就是大規模預警系統的問世。戰時可以通過預警機或預警衛星等預警設備,及時偵察到敵軍的動向,而不必采取沒有價值的軍事行動。計算機病毒能打亂敵軍的預警布署。這種高級靈巧的病毒并不破壞敵軍的預警系統,只修改敵軍的有關數據,讓敵方的計算機計算時出錯,傳輸給部隊的是一個錯誤情報,從而迷惑敵人,打亂敵軍的軍事布署。
3.竊取敵軍情報的“隱形黑客” 有一種病毒生來并不是為了破壞敵軍的,而是用來竊取敵軍情報的。這種病毒有一種無孔不入的本領,當他潛入敵軍計算機系統后,便逐步獲得計算機的控制權,并不斷地檢測敵計算機的各種信息,通過微波或電磁波信道將敵軍的各種信息資料傳播出來。當敵軍發現它時,它不但可以及時變異進行隱身,必要的時候它還可以自殺與敵同歸于盡。 4.軟殺傷中最廉價的武器 軟殺傷是現代戰爭中最熱門的話題,不戰而屈人之兵,乃是上之上策。現在國際上研制的軟殺傷武器有核武器、激光武器、反裝備武器等,但他們都非常昂貴,研制國苦不堪言,而且在國際上也經常受到輿論的攻擊。計算機病毒是一種技術含量高卻又十分廉價的高技術武器,一塊芯片,一張磁盤,都可以是病毒武器的媒體。它是一種既便宜又方便又具有大規模軟殺傷能力的非致命武器。 5.硬殺傷的前景非常廣闊 目前出現的計算機病毒,大都是軟殺傷的
即不破壞計算機的硬件,只破壞計算機的軟件。計算機病毒能不能破壞敵軍計算機的硬件呢?國外有人開始研究這個問題,并且取得了成果。有科學家指出,利用病毒控制計算機的供電系統,讓計算機莫名其妙地產生瞬時高壓,從而將計算機內的集成塊、電容和電阻擊穿,達到破壞敵計算機硬件的目的,這已不是幻想。 隨著計算機和數字化武器的發展,人們對計算機病毒武器的研究也將逐步深入,不但能制造一般的病毒來攻擊敵軍,而且可以制造出智能型病毒,鉆入敵軍的心臟活動。可以預計,在不久的將來,計算機病毒將和導彈、核武器一樣成為攻城掠地的戰略武器。
看了“計算機病毒是否會在軍事中運用呢”文章的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