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病毒結構介紹
電腦病毒結構介紹
從鬼影病毒開始,最近利用MBR手法的病毒逐漸普及,而想分析此類病毒,難免需要用到MBR和磁盤引導等基礎知識。因此利用休息時間整理了一點東西,希望對想研究或了解該手法的同學有些幫助。以下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到關于電腦病毒結構的相關知識,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電腦病毒結構介紹知識一:
計算機病毒是由三個部分構成:感染部分,表現破壞部分,激發部分。
計算機病毒(Computer Virus)是編制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數據的代碼,能影響計算機使用,能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
計算機病毒具有傳播性、隱蔽性、感染性、潛伏性、可激發性、表現性或破壞性。計算機病毒的生命周期:開發期→傳染期→潛伏期→發作期→發現期→消化期→消亡期。
計算機病毒是一個程序,一段可執行碼。就像生物病毒一樣,具有自我繁殖、互相傳染以及激活再生等生物病毒特征。計算機病毒有獨特的復制能力,它們能夠快速蔓延,又常常難以根除。它們能把自身附著在各種類型的文件上,當文件被復制或從一個用戶傳送到另一個用戶時,它們就隨同文件一起蔓延開來。從而感染其他程序,對計算機資源進行破壞,所謂的病毒就是人為造成的,對其他用戶的危害性很大。
電腦病毒結構介紹知識二:
先簡單介紹一下硬盤上相關結構:
1、MBR(主引導記錄)
硬盤第一個物理扇區為MBR,當我們選擇從硬盤啟動時,由 bois從該扇區讀入引導代碼。MBR關鍵數據可分為3部分:
(1) 引導代碼
(2) 分區表
(3) 結束標志(55AA)
分區表用以管理整個磁盤空間的劃分。它從MBR的0x1BE偏移開始,有4個表項,每項16個字節,因此最多只能可以建立4個主分區。(微軟為了克服這個數量限制,設計了擴展分區的方式,所謂擴展分區就是分區表中指向的一個普通分區而已,只是在它自己分區內部又有特殊的結構,使得我們可以分出多個邏輯分區,我們平時看到的d、e、f等驅動器實際上都是擴展分區內部劃分的邏輯分區,你可以用winhex查看你的分區表,會發現里面只有兩項,一項代表C盤分區,另外一項就是代表其他所有驅動器之和的擴展分區了,當然如果自己分了其他主分區的情況除外)
分區表項結構列出如下,以便查閱:
2、DBR
每個主分區的第一個扇區存放著另一個引導扇區DBR,“分區引導扇區”或叫“DOS引導扇區”。該扇區的目的就是讀入ntldr,以進行進一步分引導。該扇區也是以”55AA”標志結束。
3、擴展分區
詳細講一下擴展分區的結構,我們平時能分多個邏輯磁盤出來都是它的功勞。
前面說了擴展分區內部有著自己特殊的結構以實現多分區,它和普通的主分區一個明顯的差別就是它的第一個扇區存放的就不是DBR了,而是一個叫虛擬MBR的扇區。叫虛擬MBR是因為他和MBR結構很像。結構也為3部分:
(1) 全0
(2) 分區表
(3) 55AA
它沒有引導代碼,以全0代替。分區表偏移也在0x1BE處,為4項。只是它只會用前兩項。后面兩項全0。第一項指向一個邏輯驅動器(邏輯分區)比如d盤。第二項指向下一個虛擬MBR(如果還有邏輯分區的話)。如此就形成了一個鏈,突破了分區個數限制。擴展分區本身沒有DBR,它的DBR在它的每個孩子即邏輯分區的第一個扇區。你可以把擴展分區想象成一個獨立的硬盤,只是分區的組織方式變成鏈表了,這樣可能好理解點。忘了一點,記得曾經有過硬盤邏輯鎖的概念,其原理就是把邏輯分區的鏈表修改成了一個環,這樣在系統遍歷這個鏈表時就死循環了。
以上文字描述的比較亂,下面給大家整理成一個結構圖,以方便理解。圖中以硬盤分了2個主分區+一個擴展分區畫的。
windows系統從MBR開始的引導過程簡單描述為:MBR->活動分區DBR->Ntldr->boot.ini啟動菜單->加載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