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腦力開發>思維方式>思維訓練>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跡【22篇】

    時間: 文瓊0 分享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儀式已經播出了,你知道他們有哪些先進事跡嗎?下面是小編分享的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跡,歡迎大家閱讀。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跡1

    作為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艾愛國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于自主創新,成為了一身絕技的焊接行業領軍人。由艾愛國牽頭成立的湘鋼焊接試驗室于2009年通過了計量資質CMA認證;2013年被湖南省總工會命名為“湖南勞模示范創新工作室”;2014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命名為“全國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2018年批準成為“焊接工藝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艾愛國帶領他的團隊參與了“貫流式”新型高爐紫銅風口焊接等國內多項“大國重器”與“超級工程”,為我國冶金、礦山、機械、電力、軍工等行業攻克各種焊接技術難關數百項。一把焊槍,征戰四方,這抹奪目焊光也一道燎亮了中國制造的崛起之路。

    “艾愛國榮膺‘大國工匠’稱號,必將在全省掀起學習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爭當工匠人才的熱潮。用先進典型引導廣大職工執著專注、精益求精、傳承創新、追求卓越。”省總工會勞動經濟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省總工會大力培育工匠人才,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著力打造“湖湘工匠”品牌,成功舉辦了“大國工匠·湖湘論壇”暨“2021湖湘工匠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實施了“百千萬”工程,目前,全省已建立253個縣級以上湖湘工匠培育基地,2021年開展技能培訓16萬余人次,通過培訓使5.3萬名職工提升技能等級;已建立省級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116個,市級689個,縣區級1081個,全年開展創新課題或技術攻關2549項,轉化創新成果1518項,獲得專利數1174項,取得經濟效益9億余元,開展技術培訓3300余場,培訓11萬余人次。一個個模范人物走上前臺,成為全省職工和企業學習的典范,引領著全省職工積極投身建設新代化新湖南。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跡2

    “艾勞模很忙,但只要請教焊接方面的難題,他有求必應。”劉春說。重大項目,身影頻現在國內外不少重大項目建設中,也能找到艾愛國工作的身影。

    “很多人以為湘鋼只研發、生產鋼材,事實上,要承接一個重大項目,焊縫質量同等重要。”華菱湘鋼海工鋼研發工程師脫臣德說,“艾勞模就像一個‘鋼鐵裁縫’,研究的就是如何將不同性能的鋼板完美‘縫合’。”2020年,華菱湘鋼瞄準了國內首個自營深水油田開發項目——流花項目。流花項目的導管架要求全部使用高強鋼,華菱湘鋼是國內第一家將新研發的高強鋼送去給項目檢驗的鋼廠,艾愛國參與了焊接工藝的研究。然而,在實驗室測試合格的焊縫,到了施工現場,卻是另一回事。艾愛國很著急,接到電話,次日一大早便坐高鐵到了珠海,在高鐵上一個個核對焊接數據。從珠海站出來已是中午,到施工現場還有1個多小時車程,艾愛國拒絕了先吃中飯的提議,直奔目的地。

    穿上工作服、拿上防護面罩,艾愛國趴在鋼板上查看焊縫,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是否做了預熱?預熱溫度是多少?電流、電壓情況……觀察記錄完整后,他和現場工程師坐下來一一分析,根據生產現場的實際情況,優化出一套新的焊接工藝。現場工程師隱隱意識到,來的這個老頭,也許是一位“技術大神”,試探著說了句:“我們焊別的材料時,焊材消耗大……”“走,去現場看看!”艾愛國立馬起身,幾步蹬上鐵架,“順手”解決了這個重大工程的另一個焊接難題。最終,湘鋼的鋼材和焊接工藝,通過了各方試驗,獨家拿下了流花項目2.6萬噸高強鋼訂單。然而,想找到艾愛國參與重大項目的憑證,并不容易。曾有人找艾愛國要當年報道過他的報紙、照片存檔,艾愛國灑脫地說:“我哪里還有那些東西,全部丟掉了!”徒弟們拿他也沒辦法,他們深知,在師傅心中,成績只代表過去,現在和將來才是下一個目標。

    “艾勞模”無私奉獻、樂于助人、善學善思、不慕名利的精神由內而發,感染著身邊一群群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一個“艾勞模”勢必要帶出一批“愛勞模”。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跡3

    本屆“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活動采取各省級工會、各全國產業工會推薦,與職工群眾推薦、自薦相結合的方式。組委會經過認真審核材料、廣泛征求意見、反復對比遴選,從推薦人選中初選出50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候選人;再由相關領域知名專家、著名勞模代表、資深媒體人士組成專家評委會進行嚴格評審,從候選人中最終評選出10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

    艾愛國是我省焊接行業領軍人物,在工作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于自主創新,由他牽頭成立的湘鋼焊接試驗室通過了計量資質CMA認證,被評為“焊接工藝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命名為“全國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先后參與了國內多項“大國重器”與“超級工程”建設,為我國冶金、礦山、機械、電力等行業攻克各種焊接技術難關數百項。

    省總工會表示,近年來,全省大力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打造“湖湘工匠”品牌。截至目前,省內已建立253個縣級以上湖湘工匠培育基地,116個省級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僅2021年就開展創新課題或技術攻關2549項,轉化創新成果1518項,獲得專利數1174項,取得經濟效益9億余元。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跡4

    身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淮海工業集團量具鉗工、中國兵器首席技師、“三晉工匠”的周建民,從業39年來共完成1.6萬余套專用量具,沒有出現一次質量問題。他制作量具不借助任何機器設備,全憑眼看、耳聽和手感,就能使量具達到微米級精度。而今,他的任務就是將自己的技藝傳承下去。

    “帶徒弟是一個技術分享的過程,是快樂的。教徒弟能夠促使師傅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徒弟的成功也是師傅的成功。”多年來,在該集團工會組織開展的師帶徒活動中,周建民總是毫無保留地手把手教徒弟,憑借特殊的帶徒體系,成為大家爭相追逐的“明星”,不同班組、不同工種的職工紛紛想要拜他為師。

    嚴要求、敢放手。在帶徒弟的過程中,周建民是出了名的嚴格。量具是產品的“先行官”。周建民所在班組生產的專用量規,大多用來檢測軍工零件是否符合標準,所以對量規的精度要求極高。“量規的精度最高可達頭發絲的六十分之一,比繡花還細。”周建民說,雖然對徒弟要求嚴格,但也要讓他們放手去干活。周建民在教授一些理論知識后,會讓每一個“新手小白”盡快上手實踐,大膽嘗試。

    一人一冊一方案。周建民會根據每名徒弟存在的不同問題,因人而異,制訂出適合其實際的目標,并將自己多年來歸納、總結出的“三要訣加工法”“冷熱配合法” “基準轉換法”等生產中的絕技絕活、先進操作法編寫成冊發給每一個徒弟,幫助他們在工作中少走彎路,快速成長為公司生產的骨干力量。

    2018年,周建民的徒弟劉希以優異的成績入選第六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山西集訓隊,但高強度的訓練讓他有點吃不消,想要放棄集訓。周建民看出了劉希的心思,說了一句讓劉希至今難忘的話:“天道酬勤。”師傅的這句話一直激勵著劉希。最終,在此次大賽中他取得個人第五名的成績,榮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跡5

    劉湘賓,1963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國家高級技師,現任7107廠首席技師,陜西省國防科技工業勞模創新工作室、陜西省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航天九院首屆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寶雞市勞模創新工作室帶頭人。曾獲“全國技術能手”、 “中國質量工匠”、“陜西省勞動模范”、“三秦工匠”、“航天貢獻獎”等多項獎勵,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航天報國是他的理想,“攻堅克難、精益求精”是他奮斗歷程的真實寫照。參加工作以來,劉湘賓先后解決了鋁基復合材料的難加工、精度難保證等系列技術難題;改進了國家重點型號和某大件的傳統加工方案,提高效率3倍以上;自制特種工裝夾具及刀具,提高了產品合格率等等,為我國重點型號防務裝備、探月工程、載人航天工程以及二代導航衛星研制做出了突出貢獻。

    寶雞是西部工業重鎮,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擁有各類技術工人30余萬人,近年來圍繞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先后實施工業強市“1459”工程、“一四五十”發展戰略。始終堅持全力培育產業工人成長的金色土壤,著力在思想引領、建功立業、素質提升、地位提高、隊伍壯大等領域探索創新,初步形成與五大產業集群相適應的改革政策體系,一大批優秀技術工人秉承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成長為“寶雞工匠”,他們以精湛技藝、精致產品、精細品質,打造了寶雞制造、寶雞創造的亮麗名片。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跡6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閱兵式上,當裝備方隊從天安門城樓前通過時,舉國一片歡騰。20多天過去了,陜西航天時代導航設備有限公司(7107廠)特級技師劉湘賓心里,還充滿著自豪和振奮,因為除了閱兵式上展出的防務裝備,還有奔月的“嫦娥”、入海的“蛟龍”、導航的“北斗”,這些大國重器導航系統的關鍵零部件陀螺,不少出自他和他的團隊。

    陀螺是慣性導航控制系統的核心部件,它關系著衛星能否到達預定軌道、導彈能否命中目標、潛水器能否到達指定海域,它就像眼睛一樣,能夠迅速精準定位。而劉湘賓就是擦亮“眼睛”的工匠,他的絕活就是能把陀螺的精度加工到微米和亞微米級,讓大國重器的“眼睛”看得更準更遠。

    從退伍軍人到全國技術能手、航天貢獻獎獲得者、三秦工匠,劉湘賓走過了近40年奮斗之路。1983年,他退伍后在7107廠當了一名銑工。“剛進車間,一看見這些大型設備,我就愛上了這個工作。”于是,他自學了技校的全部13門課程,“我唯一的愛好就是聽機床聲響。”從此,他在精密和超精密機械加工方面越鉆越深、越鉆越精。經過74次試驗,他自創一套高精度機床加工刀具,完全替代了進口產品,并取得了發明專利。

    7107廠成立了以“劉湘賓”命名的勞模工作室,今年這個工作室獲得省上表彰。劉湘賓帶領的54人航天集團金牌班組是7107廠最大的生產班組,有一名特級技師、7名國家高級技師、20名國家技師。這個班組還是陜西省的工人先鋒號。在劉湘賓工作室,擺著兩列玻璃櫥柜,陳列著這個班組部分產品的模型。“從建廠到現在,100多次大型飛行試驗,沒有一次因為我們廠的產品出問題,導致發射失利的。”劉湘賓說,國家交給他們什么任務,他們都按時完成,質量做到最好,技能水平做到最高。他說:“用先進的設備,做出最好的產品,這就是7107廠航天人的初心。”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跡7

    劉湘賓常常告訴自己的徒弟們,干航天工業不比做手機、做電腦。手機、電腦壞了,可以拿去修,有試錯的成本,但航天的精密零件出現了問題,將會給國家帶來更大的損失。

    說起奉獻,劉湘賓不忘的是自己的團隊。劉湘賓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以來,以精密加工技術攻關研究為依托,為企業精密、超精密加工制造保駕護航。現在,他所在團隊的軸圓柱度、半球球面度等加工精度在整個西北片區獨占鰲頭。

    據劉湘賓介紹,在某型號球閥的加工中,通過自創拋光輪,打破傳統硬對硬的加工模式,改變為軟對硬的加工方法,保證了氈墊在高速旋轉時定位準確。同時,采用工裝壓表的方法控制機床坐標的位移精度,使球體圓度達到了0.002毫米、光潔度達到13級的設計要求,使產品合格率達到98%以上。

    2017年,劉湘賓主動請纓,帶領團隊在班組建立了半球、球碗生產單元,全力配合進行技術攻關。對比刃具參數、優化加工工序,進行工裝設計和改制。攻關后的半球、球碗兩種零件的合格率由原來的55%提高到90%,單件成本降低50%,生產效率提升了近3倍。

    2018年5月,劉湘賓帶領團隊開展了以某型產品零件加工為代表的航天硬脆材料零件超聲振動低應力精密加工技術研究。經過9個月反復試驗,使加工精度達到了壁厚0.5毫米至0.8毫米、內外球面同軸度1微米,首次在國內行業實現了球型薄壁石英玻璃的加工需求。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跡8

    如今的劉湘賓是所在單位的數控組長,主要承擔國家防務裝備慣性導航系統關鍵件的精密、超精密車銑加工任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閱兵式上,當裝備方隊從天安門城樓前緩緩通過時,劉湘賓油然而生出一股自豪感。

    實際上,劉湘賓數控團隊加工的慣性導航產品參加了40余次國家防務裝備、重點工程、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大型飛行試驗任務。這其中還包括一些長征系列火箭導航產品關鍵零件、衛星中的重要部件。

    因重量輕、節約材料、結構緊湊等特點,薄壁環狀零件被廣泛應用在各大工業領域。但薄壁環狀零件在加工過程中經常遇到裝卡易變形、裝卡狀態下的零件形位精度與釋放后的狀態不一致、難以準確測量薄壁件的尺寸等問題。

    2008年,劉湘賓就通過自制測量表架、選擇高精度的精鏜頭等方式,對零件結構、裝卡、測量、刀具選擇以及加工誤差、加工參數進行分析改進,讓被加工零件尺寸和位置精度均達到圖紙要求,成功研究出了一套薄壁環狀零件側面鏜孔的方法。

    劉湘賓告訴記者,2018年,某型號特急項生產任務進入數控組,時間緊任務重,一點點失誤都會導致后續發射的失敗。“我們接到任務后,打破常規生產模式,工藝、技術人員提前‘鋪路’,生產人員一人多機三班倒,檢驗保障人員統籌安排、全力配合,兩個月的任務竟然只用22天就優質完成,為隨后的裝配調試爭取了更多的寶貴時間。”

    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他曾經和多家研發單位組織74次試驗,自創了一套高精度機床加工刀具,完全替代了進口產品,并取得了發明專利,每年可為公司生產節約成本80余萬元。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跡9

    師傅帶徒弟,是從事技術工種長久以來的慣有模式。劉湘賓告訴記者,回顧自己近40年的奮斗歷程,他首先要感謝的是自己的師傅。

    20世紀50年代,當時的國家勞動部提出了學習蘇聯勞動后備制度,并設置技工學校要貫徹教學為主的原則,培養既有文化技術理論,又有操作技能的工人。據劉湘賓介紹,他的師傅是我國第一屆技校生,曾遠赴蘇聯學習技術。

    拜師入門少不了考核。“見的第一面,師傅就問我,你這當兵的回來會干啥?我說我啥也不會,接著他就給我出了幾道題,讓我解。”劉湘賓回憶,師傅出的是三角函數的六個公式,要用勾股定理來解題。

    “我高中雖然沒上完,但這些東西,對我來講還是挺簡單,在部隊待的三年,我也沒放棄文化課的學習,解個方程,再反推出來進行驗證,結果數字都合適,我心里就感覺特別激動。”師傅一看,題解得不錯,就讓劉湘賓跟著他學。

    銑工是機械加工里最難的工種之一,它要求對數學、物理等學科知識有很好的掌握。因為以前沒有數控機床,都是手動機床,所以對手工計算要求極高,空間尺寸的測量也要精確到分。

    劉湘賓說,最早那一批技工,思想還有點保守,尤其是在傳授“絕活兒”的時候,信不過的人是不會傳的。做航天產品的一些關鍵件,一般白天不干,都是晚上鎖著門做。活兒做好后,到第二天天亮,師傅又會讓他把工裝夾具都拆了。

    “現在可不一樣了,我當師傅,帶了三十多個徒弟,恨不得把本事都教給他們。” 劉湘賓告訴新京報記者,你所做的每個零件都是要上天的,所以任何一步都要做好,沒有99.9%的產品,所有產品的標準必須是100%的。這也是師傅給他的教誨。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跡10

    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從1980年起,全軍開始有計劃、大批量接收地方大學生入伍。

    這一年,劉湘賓16歲,正在上高二。他清晰地記得,部隊來學校征兵的那天,學生們露天站成幾排,像是接受檢閱,緊張又興奮。幾名威嚴的軍人一排排順過來,依次打量他們。

    “到我這兒了,他們說我身體條件和素質看著都不錯,就問我叫什么,想不想當兵,我立馬回他們,‘我叫劉湘賓,我想當兵’。”沒過多久,參軍入伍的通知書來了。就這樣,在知識青年參軍入伍的第三次高潮中,劉湘賓光榮入伍。

    年少參軍的理想,也與他的家人有關。劉湘賓的父親是軍人,長久的耳濡目染,讓劉湘賓對軍人有種敬畏感,也自然形成了要“投身報國”的一種向往。劉湘賓在部隊當兵的時候,我國還處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階段,一些老兵偶爾會跟新兵們講起參加戰斗的經歷。

    劉湘賓說,因為南線吃緊,所以當時訓練的科目,大部分都是涉及對越作戰的內容,有潛伏,也有偵察,有點像后來特種兵這類兵種開展的訓練。

    在成都軍區的第13集團軍待了三年,劉湘賓義務期滿,復員了。19歲退伍后,他進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九院7107廠,開始與航天結緣。

    1964年中央作出了在大后方建設“三線”基地的戰略決策。在加強“三線”地區工業建設的同時,把沿海的工廠、院校和科研院所都搬遷到后方去。此時,7107廠就建在陜西省寶雞市的鳳縣,秦嶺的一處大山溝里。

    作為當時7107廠里最年輕的中共黨員,剛進廠時,他就被安排到了機關部門。“我父母當時轉業,從甘肅酒泉也轉到了7107廠,都在這廠子里上班。我父親這個人很正統,聽說我要被分配機關干活,他不大愿意,非得讓我下車間去學技術。”

    劉湘賓覺得,“姜還是老的辣。”父親的教導,似乎是給他定好了方向和目標。學好技術,裝進肚子,那就是實打實的本事。

    回想起當三年兵的這段經歷,劉湘賓深刻地體會到,吃苦耐勞也是種本事。他形容,“當兵的作風,還有那股韌勁兒會浸到自己的骨髓里去,一直影響至今。”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跡11

    陳兆海,中共黨員,1974年12月出生,1995年畢業于天津航務技工學校測量試驗專業,現為中交一航局三公司測量首席技能專家,作為測量施工的主要負責人,他是索塔上隨叫隨到的“蜘蛛俠”,也是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的獲得者,更是創下了靠人工測量方法,將沉箱水下基床標高精度控制在厘米級的奇跡……一次次挑戰、一次次跨越,專業、專心與專注已經融進他的血液之中,他用執著與堅守、用心與細膩,一次又一次撰寫著中國工程的技藝和傳奇。

    他執著專注、不忘初心。從“攻克懸索安裝”到“高精度測量”,他不僅精煉了“中國速度”,更創造了“中國精度”。

    從我國首座30萬噸級礦石碼頭——大連港30萬噸級礦石碼頭工程;及我國首座航母船塢——大船重工香爐礁新建船塢工程;到國內最長船塢——中遠大連造船項目1號船塢工程;再到我國首座雙層地錨式懸索橋——星海灣跨海大橋工程,以及大連灣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順利承建的背后,都見證了他攻堅克難、精雕細琢、勇于創新和追求極致的匠人匠心。

    一路走來,陳兆海在平凡中創造著非凡,在非凡中演繹著感動。用工匠精神對待每一個微小的細節,持之以恒追逐匠夢、嘔心瀝血傳授技藝,憑著對測量事業的執著與熱愛,陳兆海將一團團永不熄滅的激情火焰點燃在無數的點與線之間,他所蘊藏的不竭奮斗與赤子情懷彌足珍貴,不僅照亮了自己別樣的人生,也詮釋出新時代央企工匠的風采與活力,更托起了輝煌的中國夢!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跡12

    陽光剛剛從海平面升起,還沒來得及打招呼,陳兆海就整裝待發,來到了單位,這是他忙碌的起點,穿上工作服,開個小短會,制定好詳細的計劃,時間差不多就出發工作了。

    工作內容就是測量,對于你我而言測量特別的枯燥無聊,而陳兆海卻與測量儀器為伴,在測繪的路上堅守了26年,不斷地刷新行業記錄。

    這26年里,陳兆海參加了很多大型工程,如國內首座30萬噸級礦石碼頭——大連港30萬噸級礦石碼頭工程。

    2004年,陳兆海帶領測量團隊承擔了大連港30萬噸級礦石碼頭基床拋石檢驗的重任,檢驗要求標高精度控制在20厘米內。當時的海況十分惡劣,水域深30米,每秒流速1米,高端儀器根本無法工作,精確到20厘米內顯然不行。既要滿足水下的拋石精度,又要滿足施工進度的要求,大家都認為不可能了。而陳兆海在這種關鍵時刻想到了“打水砣”的方法。

    即便有了辦法,但水況過于惡劣,工作依然難以進行。

    有辦法總比沒辦法好,陳兆海接受了挑戰。為了應付水況問題,他每天都要往海里扔30多斤的鐵疙瘩。幾個月以來,他每天都要扔上成百上千次。一年的時間里,陳兆海靠人工的辦法,將沉箱水下基床標高度控制在了厘米級的奇跡。

    在日常工作里,陳兆海也很用心。

    他帶著徒弟東奔西走,在各種各樣的地方測量工作,工作時常常提醒徒弟測量要用心,細致。在用餐時也經常提醒徒弟“吃多少拿多少,教導我們要節約糧食。”干好測量,要細致入微。徒弟成手多年,陳兆海還是不忘幫忙查看數據,確保萬無一失。

    即便在這個行業二十多年,陳兆海也沒有停止過學習。他每天工作完都會拿起專業書籍記筆記,陳兆海常說,人能夠將自己鐘愛的事情作為一生的職業是一種幸運,更是一種幸福。他一年到頭奔波在公司項目的施工第一線,第一時間幫助項目解決存在的測量問題,為公司高質量發展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忙碌地工作下,他始終沒有時間和家人相處,一次,久未歸家的他去幼兒園接兒子放學,看著兒子蹦蹦跳跳朝園門口走來,站在他身邊東張西望,卻不來牽他的手。

    “兒子已經認不出我了。”在那一瞬間,陳兆海眼圈紅了。

    陳兆海給社會帶來了很多,始終奮斗在生產一線。但他也是普通人,他沒有耀眼的文憑,在平凡的崗位上工作。

    而他追求得不是加薪,而是職業技能的完美與極致,最終才脫穎而出,成為大國工匠。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跡13

    閱兵式上的防務裝備、奔月的“嫦娥”、入海的“蛟龍”、導航的“北斗”等大國重器導航系統的關鍵零部件—陀螺儀,有很多出自他和他的團隊。

    從事銑工38年,練出將陀螺儀精度加工到微米和亞微米級的絕活,以精準的導航擦亮大國重器的“眼睛”,在以微米度量的世界不斷超越,一次又一次大寫中國!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跡14

    洪家光,中共黨員,1979年12月出生,畢業于沈陽工業大學數控技術專業,現任中國航發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工程師,曾先后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創新爭先獎、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談起1998年剛從技校畢業,走上工作崗位時的心路歷程,洪家光說:“每天與零件打交道,同樣的動作做幾千遍,我當時也曾迷茫過。但漸漸我想明白了,沒有平凡的崗位,每一個崗位都有自己價值,我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加工好每一個零件。”

    葉片是航空發動機重要的組成部件。2002年,公司接手了一個難度巨大的任務——打磨飛機發動機葉片的滾輪,并且要把誤差縮小在0.003mm內。被稱為“拼命三郎”“工作瘋子”的洪家光主動請纓,帶領團隊經過10多年的馬不停蹄,上千次嘗試,將誤差縮小到了0.002mm。

    此后,他又先后攻克了多個國家新一代重點型號發動機葉片磨削工具金剛石滾輪的加工課題,改寫了公司金鋼石滾輪大型面無法加工的歷史,創造了讓同行驚嘆的佳績。此項技術的應用累計為公司創造產值9200余萬元,并已成功授權為國家發明專利。這個重要的突破寫上了“中國制造”,留下了洪家光的名字。

    2020年,洪家光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拼搏到無能為力,努力到感動自己。”這是洪家光微信朋友圈的個性簽名,也是他實現200多項技術革新,解決340多個技術難題的精神“密碼”。

    2022年2月3日,洪家光作為張家口工業文化主題公園首棒火炬手,傳遞冬奧火炬。他說:“作為新時代的航發人,見證并親歷了航空發動機事業迎來新的春天,參與其中、奮戰其中,這是人生的機遇,也是奮斗的舞臺。我將以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的姿態,繼續扎根航空發動機研制生產一線,刻苦鉆研、攻堅克難,奮力跑出航空發動機自主研制加速度。”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跡15

    26年工作在測量一線,他先后參與修建了我國首座30萬噸級礦石碼頭、首座航母船塢、首座雙層地錨式懸索橋等多個國家重點工程。

    他執著專注、勇于創新,練就了一雙慧眼和一雙巧手,以追求極致的匠人匠心,為大國工程建設保駕護航。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跡16

    周建民有一雙神奇之手,工作39年來,完成創新成果千余項;他有一雙可靠之手,研制的16000余件專用量規無一發生質量事故。

    周建民有一雙精準之手,憑借眼看、耳聽與手感,使專用量具達到微米級精度。執著忘我練就一身功夫,巧思鉆研成就創新達人,一人一冊培養后輩新人,他用行動詮釋著工匠精神。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跡17

    洪家光以精妙絕倫的手藝和孜孜不倦的鉆研精神,潛心研究航空發動機葉片磨削加工的各個環節,自主研發出葉片磨削專用的高精度金剛石滾輪工具制造技術,39歲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他先后完成200多項技術革新,解決了300多個生產難題,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飛機打造出了強勁的“中國心”。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跡18

    憑借多年的經驗和精湛技藝,心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尊重,劉更生先后參與了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頤和園和香山等多處古舊家具的大修與復刻,讓許多珍貴文物重現光彩。

    他數次承擔國家外事活動所用家具的設計與制作,向世界展示著中式家具所蘊含的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跡19

    盧仁峰從事焊接工作42年,即便左手因工傷落下殘疾,仍選擇繼續堅守焊工崗位;他單手掌握十幾種焊接方法、練就精湛的獨臂焊接絕技。

    他創新操作法,在我國新型主戰坦克等重要裝備的制造過程中,突破技術瓶頸,為國防軍工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跡20

    從1987年參加工作至今,徐立平一直從事著極其危險的航天發動機固體動力燃料藥面的微整形工作,相當于在炸藥堆里雕刻火藥。

    他在工作中不斷摸索、實踐,自學數控知識并親手設計出多個改良設備,大大提升了藥面雕刻精準度。他為火箭上天、神舟遨游、北斗導航、嫦娥探月等一項項國家重大工程任務“精雕細刻”,以匠人之心,用雙手助力著大國航天夢。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跡21

    張路明堅守科研一線近40年,在無線通信領域有著“戰神”稱號。

    他主導研發了我國四代短波通信產品,曾帶領團隊成功解決邊海防通信難題,他和團隊助力新一代戰機、新一代通信網絡等重大項目和重大工程的建設與應用,屢屢為我國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與進步立下功勛。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跡22

    劉麗扎根采油井場近30年,用勤奮與韌勁解決了一個個生產難題。她帶領“劉麗工作室”全體成員,先后實現技術革新1048項。

    用團結與創新培養了一批批石油領域人才,在實干與奮斗中傳承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石油精神。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跡相關文章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儀式心得10篇

    《大國工匠2021年度人物》優秀心得體會10篇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儀式觀后感

    2021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儀式觀后感10篇

    2021大國工匠年度人物觀后感最新版

    2021感動中國人物盧仁峰先進事跡觀后感5篇

    2019大國工匠十大年度人物事跡學習心得,大國工匠優秀觀后感精選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2021觀后感十篇

    央視總臺2021大國工匠年度人物觀后感5篇

    央視2021《大國工匠年度人物》觀后感5篇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跡【22篇】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儀式已經播出了,你知道他們有哪些先進事跡嗎?下面是小編分享的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跡,歡迎大家閱讀。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跡1作為工匠精神的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書香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優秀范文參考
      書香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優秀范文參考

      演講的本質在于講,而不在于演,它以講為主,以演為輔。由于演講要訴諸口頭,擬稿時必須以易說能講為前提。下面是小編整合的書香伴我成長演講稿學

    •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觀后感及啟迪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觀后感及啟迪

      《感動中國》與其說是對道德模范、學術精英的嘉獎表彰,不如說是對崇高精神、優秀精神的宣揚與傳播。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觀后感及

    • 2022中國詩詞大會節目觀后感范文
      2022中國詩詞大會節目觀后感范文

      《中國詩詞大會》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自主原創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那么你知道關于中國詩詞大會節目觀后感該怎么寫嗎?

    • 2022學雷鋒月活動總結
      2022學雷鋒月活動總結

      一年一度的學習雷鋒紀念日就要到了,雷鋒精神其實質和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下面是小編分享的2022學雷鋒月活動總結,

    129949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堂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欧美日本一本线在线观看| 成人永久福利免费观看| 国产91乱剧情全集|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草的爽免费视频|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久久99九九99九九精品| 美女把腿扒开让男人桶免费 | 久久国产精品女|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第一页| 国产欧美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欧洲av无码网站| 欧美老少配xxxxx| 日韩午夜小视频|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 美女国产毛片a区内射|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人妻中文字幕乱人伦在线|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北条麻妃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bbwbbwbbw| 久久婷五月综合|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成人品视频观看在线| 免费国产综合视频在线看| 999这里只有精品| 欧美国产日韩a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视频网站|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 精品无人区乱码麻豆1区2区 | 丰满多毛的陰户视频| 窝窝人体色www| 国内外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AV永久精品爱情岛论坛| 艺校水嫩漂亮得2美女| 妖精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丝袜另类| 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