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知識大全>知識百科>百科知識>

    航空航天基本知識

    時間: 謝君787 分享

      航天技術是一個國家經濟、科技、軍事、文化發達與否的重要標志,是一個國家在世界上實力和地位的象征。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航天小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航天小知識

      1、事實上,進入太空的第一個物體是V2導彈,第一個進入軌道的才是蘇聯衛星

      2、你以為大氣上屆真的只有120km么?你錯了,直到6000千米處都有氧原子,也就是說,現在的多數衛星在很多年以后會被大氣阻力減速并且拖回地面

      3、天體運行的軌道都是橢圓的,所以我們有兩個名稱近拱點 和遠供點 顧名思義,近拱點就是里星球最近的點,遠供點正好相反 還有奇特現象 這涉及到慣性,理論就不說了,運行到遠供點時飛船的速度會增加,而轉回近拱點是速度會變慢

      4、航天器是怎么變軌的?它們進行變軌的方式是霍曼轉移。

      兩個高度不同的軌道間轉移經常用到的一種方式是霍曼轉移,霍曼轉移所用的軌道是一近地點在較低高度、遠地點在較高高度的橢圓軌道。

      如想了解更多,請百度 霍曼轉移

      5、對接?你以為真那么難?兩個長10米的物體在浩瀚太空對接的容錯率是多少呢?反正一次性100%直接成功太難了。我們的飛船都有rcs系統 用于姿態微調,rcs系統通俗理解就是在飛船上裝很多噴口,歪了就噴,就這么簡單。

      6、茫茫太空 確定自己應該保持的姿態?

      陀螺儀是答案

      陀螺儀,是一種用來感測與維持方向的裝置,基於角動量不滅的理論設計出來的。陀螺儀主要是由一個位於軸心可以旋轉的輪子構成。陀螺儀一旦開始旋轉,由於輪子的角動量,陀螺儀有抗拒方向改變的趨向。陀螺儀多用於導航、定位等系統。

      7、地球同步軌道的高度是35800千米,顧名思義,他運行一周的時間和地球自轉的時間相同,和地面保持相對靜止。同步軌道有很多用途,主要是用于通訊和定位,理論上只需要三顆就可以完成全球通訊,除了同步軌道,還有一種極軌道,他的軌道傾角是90度,多數勘測和定位衛星使用極軌,他能實現覆蓋全球的掃描

      8、其實,運載火箭主打兩種燃料,液氧液氫和液氧煤油。

      助推火箭、1、2級火箭多數是液氧煤油火箭。氫燃燒釋放的能量比煤油高,但制取氫需要大量的能源,且液氫屬于低溫液體,不易保存和運輸。為了擺脫地心引力將衛星送上軌道,火箭要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在發射階段,火箭在大氣中飛行,速度不斷提升,并且一級比一級質量要輕,起飛階段要消耗大量燃料,所以使用液氫是不現實的,煤油更容易獲得且污小。在最后階段,靠液氫燃燒釋放的巨大能量加速。

      9、美國航天飛機在返回過程中是純粹的滑行,他的噴口其實是用來讓發射時的火箭保持平衡,而蘇聯則不同,暴風雪號的主發動機被安裝在質子號運載火箭上,而暴風雪號有自己的小型動力系統

      10、大家耳熟能詳的太空望遠鏡是哈勃,它也為我們拍的了成千上萬張美麗的星空圖片,但是他找到的行星少之又少,開普勒望遠鏡為行星而生,它靠凌日,通俗理解就是行星遮住所在的恒星,雖然亮度變化只要千分之一,但它依然能分辨得出,目前它已經找出數千顆行星了

      11、航天飛機真的好嗎?美國可能從一開始就錯誤的選擇了發射和維護成本比運載火箭高的多的航天飛機,當然,還有事故率,5架航天飛機中有兩架徹底損毀。自從奮進號的退役,美國已經沒有能力向國際空間站運輸宇航員,他們的新飛船獵戶座和SpaceX的飛船都要很久才能投入使用。而蘇聯一直從解體到現在,他們的聯盟號飛船依舊活躍。現在美國只能依靠俄羅斯。當然,中國的神舟飛船也走上了一條正路。

      12、太空是人類共有的!國際法早已通過了不需占有外星領土,建立軍事設施,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你可以參考月球協定。

      13、噴氣式發動機和火箭發動機的基本區別就是噴氣式發動機需要進氣,不能在太空使用,這個很多人應該知道,但噴氣式發動機比火箭發動機更省燃料

      14、航天飛機和空天飛機的區別就是航天飛機需要需要助推器,也就是固體火箭才能進入太空。而空天飛機不需要火箭的幫助,自己就能進入軌道。但目前沒有一款真正的空天飛機投入使用。

      15、矢量發動機

      是噴口可以向不同方向偏轉以產生不同方向的推力的一種發動機。采用推力矢量技術的飛機,則是通過尾噴管偏轉,利用發動機產生的推力,獲得附加的控制力矩,實現飛機的姿態變化控制。其突出特點是控制力矩與發動機緊密相關,而不受飛機本身姿態的影響。不采用推力矢量技術的飛機,發動機的噴流都是與飛機的軸線重合的,產生的推力也沿軸線向前,這種情況下發動機的推力只是用于克服飛機所受到的阻力,提供飛機加速的動力。

      其實說白了,就是發動機的噴口可以改變方向,從而提高機動性

      16、你可能只知道土星五號是世界上最大的,載荷最高的火箭。其實到目前為止,土星五號的F1發動機還是世界上推力最大的單發發動機。

      17、航天器獲取加速不僅僅靠飛船點火,其實還有引力彈弓

      引力彈弓就是就是利用行星的重力場來給太空探測船加速,將它甩向下一個目標,也就是把行星當作“引力助推器”。

      引力助推既可用于加速飛行器,也能用于降低飛行器速度。

      18、核電池

      航天器用的并不是核反應堆,它們用的核電池叫同位素溫差發電機

      它是將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熱利用塞貝克效應直接轉換成電能的一種高生存力的致密能源,是目前月球表面和深太空探測以及偏遠地帶用可供選擇的最佳電源。塞貝克效應是一種熱電效應,在一定溫度下,材料本身會產生電勢差。

      核電池的應用也很廣泛,比如旅行者號探測器是電池,它用了40年,好奇號火星車的電力也來自核電池,好奇號可以使用核電池8年。

      19、旅行者一號只離開了日球層,也就是收太陽風影響的地區,但要離開太陽系的引力范圍,還需要幾千年。。。

      20、火箭和導彈的區別就是火箭依靠火箭發動機向后噴射工質產生反作用力而推進的飛行器。它自身攜帶燃料及氧化劑,無需空氣中的氧助燃,即可在大氣和無大氣的外層空間飛行。現在的火箭炮也裝有簡單的慣性制導裝置,更不用說航天火箭了。而導彈除了制導裝置外,其動力系統是多樣性的有火箭發動機、渦噴發動機、沖壓發動機等也有火箭加渦噴或沖壓的組合裝置,除火箭發動機外其他發動機都無法在太空中飛行。

      航天知識小報

      航天知識

      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年創建以來,經歷了艱苦創業、配套發展、改革振興和走向世界等幾個重要時期,迄今已達到了相當規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體系;建立了能發射各類衛星和載人飛船的航天器發射中心和由國內各地面站、遠程跟蹤測量船組成的測控網;建立了多種衛星應用系統,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間科學研究系統,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質好、技術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隊伍。

      中國航天事業是在基礎工業比較薄弱、科技水平相對落后和特殊的國情、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展起來的。中國獨立自主地進行航天活動,以較少的投入,在較短的時間里,走出了一條適合本國國情和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國在衛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溫燃料火箭技術、捆綁火箭技術以及靜止軌道衛星發射與測控等許多重要技術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在遙感衛星研制及其應用、通信衛星研制及其應用、載人飛船試驗以及空間微重力實驗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空間技術

      1、人造地球衛星。中國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自主研制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國共研制并發射了47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飛行成功率達90%以上。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了四個衛星系列——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風云”氣象衛星系列和“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資源”地球資源衛星系列也即將形成。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衛星回收成功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是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制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國家。中國的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主要技術指標已達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國際水平。近幾年來,中國研制并發射的6顆通信、地球資源和氣象衛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穩定,性能良好,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運載火箭。中國獨立自主地研制了12種不同型號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適用于發射近地軌道、地球靜止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衛星。“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能力達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最大運載能力達到5100千克,基本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自1985年中國政府正式宣布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投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以來,已將27顆外國制造的衛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共實施了63次發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連續21次發射成功。

      3、航天器發射場。中國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個航天器發射場,并圓滿完成了各種運載火箭的飛行試驗和各類人造衛星、試驗飛船的發射任務。中國航天器發射場既可完成國內發射任務,又具有完成為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和開展其他國際航天合作的能力。

      4、航天測控。中國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測控網,包括陸地測控站和海上測控船,圓滿完成了從近地軌道衛星到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從衛星到試驗飛船的航天測控任務。中國航天測控網已具備國際聯網共享測控資源的能力,測控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5、載人航天。中國于1992年開始實施載人飛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載人飛船和高可靠運載火箭,開展了航天醫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的工程研究,選拔了預備航天員,研制了一批空間遙感和空間科學試驗裝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國成功地發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號無人試驗飛船,標志著中國已突破了載人飛船的基本技術,在載人航天領域邁出了重要步伐。

      空間應用

      中國重視研制各種應用衛星和開發衛星應用技術,在衛星遙感、衛星通信、衛星導航定位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中國研制和發射的衛星中,遙感衛星和通信衛星約占71%,這些衛星已廣泛應用于經濟、科技、文化和國防建設的各個領域,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國家有關部門還積極利用國外各種應用衛星開展應用技術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

      1、衛星遙感。中國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開始利用國內外遙感衛星,開展衛星遙感應用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工作,在氣象、地礦、測繪、農林、水利、海洋、地震和城市建設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目前,國家遙感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和中國遙感衛星地面接收站等機構,以及國務院有關部委、部分省市和中國科學院的衛星遙感應用研究機構已經建立起來。這些專業機構利用國內外遙感衛星開展了氣象預報、國土普查、作物估產、森林調查、災害監測、環境保護、海洋預報、城市規劃和地圖測繪等多方面、多領域的應用研究工作。特別是衛星氣象地面應用系統的業務化運行,極大地提高了對災害性天氣預報的準確性,使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經濟損失有了明顯的減少。

      2、衛星通信。中國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利用國內外通信衛星,發展衛星通信技術,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通信、廣播和教育事業的發展需求。在衛星固定通信業務方面,全國建有數十座大中型衛星通信地球站,聯結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衛星通信話路達2.7萬多條。中國已建成國內衛星公眾通信網,國內衛星通信話路達7萬多條,初步解決了邊遠地區的通信問題。甚小口徑終端(VSAT)通信業務近幾年發展較快,已有國內甚小口徑終端通信業務經營單位30個,服務小站用戶15000個,其中雙向小站用戶超過6300個;同時建立了金融、氣象、交通、石油、水利、民航、電力、衛生和新聞等幾十個部門的80多個專用通信網,甚小口徑終端上萬個。在衛星電視廣播業務方面,中國已建成覆蓋全球的衛星電視廣播系統和覆蓋全國的衛星電視教育系統。中國從

      1985年開始利用衛星傳送廣播電視節目,目前已形成了占用33個通信衛星轉發器的衛星傳輸覆蓋網,負責傳送中央、地方電視節目和教育電視節目共計47套,以及中央32路對內、對外廣播節目和近40套地方廣播節目。衛星教育電視廣播開播十多年來,有3000多萬人接受了大、中專教育與培訓。近年來,中國建成了衛星直播試驗平臺,通過數字壓縮方式將中央和地方的衛星電視節目傳送到

      無線廣播電視覆蓋不到的廣大農村地區,使中國廣播電視的覆蓋率有了很大提高。中國現有衛星電視廣播接收站約18.9萬座。在衛星直播試驗平臺上,還建立了中國教育衛星寬帶多媒體傳輸網絡,面向全國開展遠程教育和信息技術的綜合服務。

      3、衛星導航定位。中國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開始利用國外導航衛星,開展衛星導航定位應用技術開發工作,并在大地測量、船舶導航、飛機導航、地震監測、地質防災監測、森林防火滅火和城市交通管理等許多行業得到了廣泛應用。中國在1992年加入了國際低軌道搜索和營救衛星組織

      (COSPAS-SARSAT),以后還建立了中國任務控制中心,大大提高了船舶、飛機和車輛遇險報警服務能力。

      空間科學

      中國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開始利用探空火箭、探空氣球開展了高層大氣探測。在七十年代初期開始利用“實踐”系列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開展了一系列空間探測和研究,獲得了很多寶貴的環境探測資料。近年來,開展了空間天氣預報的研究工作及相應的國際合作。從八十年代末開始利用返回型遙感衛星進行了多種空間科學實驗,在晶體和蛋白質生長、細胞培養、作物育種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中國空間科學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創新成果,在空間物理學、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等領域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對外開放的國家級實驗室,建立了空間有效載荷應用中心,具有支持進行空間科學實驗的基本能力。近年來,利用“實踐”系列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對近地空間環境中的帶電粒子及其效應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探測,并首次完成了微重力流體物理兩層流體空間實驗,實現了空間實驗的遙操作。

    下一頁更多有關“航空航天基本知識”的內容

    99028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 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差差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国色天香论坛社区在线视频| 好叼操这里只有精品| 成人18xxxx网站| 成年人午夜影院|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抱着cao才爽的视频| 新版bt天堂资源在线| 无码人妻精品丰满熟妇区| 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超碰97|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护士xxxx黑人巨大| 日本制服丝袜在线| 日本护士取精视频xxxxx全部| 日本一道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三级a级按摩| 日本强伦姧人妻一区二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a级午夜毛片| 午夜私人影院在线观看| 伊人国产在线播放|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浪潮| 人妻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在观|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 在线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国内精品久久久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国产在线观看www鲁啊鲁免费|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亚洲的在线观看| 明星女友开挂吧电视剧在线观看| 日产乱码一卡二卡三免费| 天堂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极品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