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知識:解構新股資金申購行為
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股票知識:解構新股資金申購行為》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您喜歡小編的推薦,請繼續關注學習啦。
恐怕很少有人能預料到中工國際(資訊 行情 論壇)上市首日的表現會如此火爆。且不論其昨日最終收盤的31.79元,就以昨日早間密集成交的17元來說,其實也已大幅超過了主流機構此前的預測區間上限。許多市場人士認為,全流通IPO第一股昨日的賺錢效應,可能會對市場的新股申購行為有不小的影響,投資者可能會更加踴躍地參與后續申購。
總賬戶增多,申購賬戶減少
從中工國際及緊隨其后的另三只新股的申購情況來看,以參與申購新股的戶數而論,投資者的參與程度明顯低于以往。
相關公告顯示,中工國際有效申購戶數約為114萬戶,而同洲電子等3只發行日期相近的新股合計有效申購戶數約為153萬戶。而據本報信息部對2000年1月1日到今年IPO重啟前的資金申購情況統計數 據顯示,將相同及相近日期新股申購情況合并計算之后,得到的單一申購周期內平均有效申購戶數約為258萬戶。即便考慮到同一申購期間少數賬戶可能分開申購多只新股的情況,IPO資金申購重啟前后的參與戶數差異仍然巨大。況且,當前的證券賬戶數量事實上較幾年前已有了大幅增長。
為什么總的證券賬戶多了,參與申購的賬戶卻少了?單個賬戶申購上限的變化可能是一個重要原因。根據新的IPO辦法,單個賬戶申購上限由原來的不得超過發行量的千分之一,放寬至上網發行總量或9999萬股,因此,許多機構或資金量大的個人投資者就不再需要啟用多個關聯賬戶,而是更傾向于用同一賬戶以保證獲得連續的申購號碼,以防落空。
此外,一些機構原本的“拖拉機賬戶”被逐步清理掉,也可能是導致申購戶數減少的原因之一。登記公司的有關數據就顯示,今年以來銷戶數量大幅增加。此外,市場對全流通環境下新股上市獲利空間的預期有所降低;深市中簽最小單位由1000股降為500股后,個人投資者預期的絕對收益相應降低等,也都可能影響了投資者的資金申購行為。
過往資金申購行為解碼
當然,在中工國際昨日暴漲之后,投資者對于新股收益的預期應當會有所不同,參與申購的熱情應當也會有所增加。本報信息部的新股資金申購數據還顯示,對于不同類型的新股,申購的參與度、中簽率等情況也有明顯差異。這種過往的歷史數據,或許也會成為投資者接下來新股申購時的參考。
對過往213家新股資金申購情況的統計顯示,對發行價在10元以上的新股,投資者參與的程度較低,46只此類新股的平均申購戶數為83萬戶,而發行價在10元以下的167只新股則平均有108萬戶參與申購。這兩類新股的平均資金申購中簽率較為接近,都在0.45%上下,而以上市首日收盤價計的平均上市收益率則以低價股為高,平均達到159%,較高價股高出近40%。這意味著,在過往的新股申購中,10元以下新股的申購收益率要優于高價股。當然,對于絕大多數只可能中到1000股的中小投資者而言,高價股中簽后的絕對收益額則要高于低價股。
上網發行股數不同,新股申購的結果也有差異。統計顯示,就上網發行超過1億股的大盤股而言,過往6年的平均中簽率約1%,上市收益率約49%;對于發行量在5000萬到1億間的新股而言,平均中簽率則約為0.49%,上市收益率約128%;發行量5000萬以下的小盤股上市收益率最為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