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囯哪個縣面積最大
中國最大的縣是哪個縣?面積有多大?讓小編跟你說說吧。
中國面積最大的縣是若羌縣。
若羌縣
若羌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轄縣,地處巴州東南部,塔克拉瑪干沙漠東南緣,東經86°45′—93°45′,北緯36°—41°23′。西接且末縣,北鄰尉犁縣及鄯善縣和哈密市,東與甘肅省、青海省交界,南與西藏自治區接壤,行政面積20.23萬平方千米,是全國轄區總面積最大的縣(約相當于2個浙江省的面積)。縣人民政府駐若羌鎮,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894千米,距州府庫爾勒444千米。
若羌縣自古以來就是內地通往中亞和新疆通往內地的第二條戰略通道,也曾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要道。全縣轄兩個管委會、四鎮、四鄉、一團場。總人口5.2萬人(2013年),有蒙古族、漢族、維吾爾族、回族、東鄉族等15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數占40%。
若羌縣境內高山、盆地相間,地形多樣。北部有塔里木盆地及東天山的北山部分,東南部和南部為昆侖山—阿爾金山山地,昆侖山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若羌紅棗、若羌灰棗聞名全國,先后被授予“中國紅棗產業龍縣”、“全國果菜無公害十強縣”、“中國紅棗之鄉”等多項榮譽稱號。[1] 2013年,若羌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6147萬元,比2012年增長7.02%。(概述圖片來源[2] )
交通:若羌樓蘭機場;和若鐵路、庫格鐵路;218國道,315國道。
祁曼塔格鄉距離若羌縣城560公里,是中國距離縣城最遠的鄉。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若羌,西漢為西域婼羌、樓蘭(鄯善)國地。
“若羌”之含義,據中國著名考古學家黃文弼的《羅布淖爾考古記》之說,“婼羌”是部落名稱,“羌”是族名,“婼羌”是由古代羌人的一個部落名稱而形成的地名[1] 。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改置婼羌縣(屬新平縣)。自此,縣名沿用至今。1958年漢字簡化后,1959年經國務院批準,將“婼羌”改為“若羌”。
建置沿革
若羌縣曾經是多種文化交流、互化、傳播的孔道,又一度是最開放的地域之一。若羌縣境內共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三處,分別是:樓蘭古城、米蘭古城、海頭古城。
若羌,原為“婼羌”,屬國名,最早見于西漢(公元前36年),為三十六國一小國。漢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年),為“樓蘭”國。元封三年(公元108年),臣服于漢和鄰近匈奴。元鳳四年(公元前77年),更其國名為鄯善,遷都扜泥城(今若羌鎮)。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降附匈奴。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至漢殤帝延平元年(公元106年),鄯善為漢藩屬。永初元年(公元107年),鄯善為匈奴重新統治,漢安帝延光三年(公元124年)至東晉安帝隆安五年(公元401年),鄯善臣屬于漢晉,永興二年(公元403年),臣服于晉,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年),鄯善國滅,遂為魏之郡縣。
北魏興安元年(公元452年)至隋大業四年(公元608年),鄯善為吐谷渾占據。大業五年(公元609年),設鄯善郡,同年廢郡置鄯善鎮,隋末,鄯善為吐谷渾重新統治。
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鄯善城改名石頭鎮(又稱典合城),隸沙州所轄,唐貞元年至唐末(公元785年至906年),石頭城淪為吐蕃所統治。
五代十國至北宋,前期石頭鎮屬西州回鶻,后期屬于闐國。南宋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石頭鎮為西遼王朝所統治。宋嘉定四年(1211年),為屈出律王所統治。嘉定十一年(1218年),為察合臺汗國所統治。宋淳佑十一年(1251年),屬別失八里行省轄。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石頭鎮改名為羅布鎮。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羅布鎮為別失八里察合臺政權所統治。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由清朝取代統治。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設卡克里克縣丞,隸新平縣轄。因為,若羌的地域,維吾爾語稱“卡克里克”,“卡克里克”的原詞是“卡克庫都克”,是四口井的意思[1] 。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改升婼羌縣,屬焉耆府轄。
民國二年(1913年),婼羌縣直屬阿克蘇道轄。民國九年(1920年),由阿克蘇道轄劃歸焉耆道轄。
1949年,屬庫爾勒行署轄。1958年,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59年,改“婼羌”為“若羌”,仍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2015年06月新疆若羌已啟動撤縣建市,擬用最短時間建樓蘭市。
地理位置
若羌縣位于北緯36°05′~41°23′,東經86°45′~93°45′,東與甘肅、青海兩省相連,南與西藏自治區接壤,西與且末縣毗鄰,北與尉犁縣和吐魯番、哈密兩地區交界,隸屬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縣境東西寬570千米,南北長580千米,面積20.23萬平方千米。縣人民政府駐若羌鎮,距烏魯木齊市908千米,距庫爾勒市444千米,是內地進入新疆的重要門戶。
地形地貌
若羌縣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海拔768—6900米。南部為山區,屬羌塘高厡東北部,海拔1500—4500米,國家以此圈劃了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是縣內的主要牧業基地;中部沖積為沖積扇綠洲平原,海拔880—1500米,為農業種植區和主要人口居住區;北部為平原沙漠區,海拔763—1000米,由四個部分組成:西面為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東部,東南面為庫木塔格沙漠,東北面為庫魯克塔格山部分山體和南麓山前沖積扇戈壁沙灘地,中部為羅布泊干涸湖床和湖濱鹽膜地。
若羌縣境內最高點為東昆侖山的木孜塔格峰,海拔6973米,最低點為羅布泊洼地,海拔780米。
水文
若羌縣的主要河流有:若羌河、瓦石峽河、塔什薩依河、米蘭河、塔特勒克布拉克河、車爾臣河、塔里木河、孔雀河;玉蘇普阿勒克河、阿提阿特坎河、依協克帕提河、色斯克亞河、阿其克庫勒河、喀夏克勒克河,均屬于內陸型河流。年總徑流量11.76億立方米。
氣候
若羌縣城屬暖溫帶大陸性荒漠干旱氣候,若羌縣年平均溫度11.8℃,極端最高溫度43.6℃,1月平均氣溫﹣9.4℃,7月平均氣溫27.4℃,極端最低溫度-27.2℃;年平均相對濕度39℃,無霜期189—193天;年平均降水量28.5毫米,年極端最大降水量118.0毫米;年最小降水量3.3毫米,年平均蒸發量2920.2毫米,最大蒸發量3368.1毫米;最多風向為NE、E(東北風、東風),年平均風速2.7米/秒,極端最大風速≥40米/秒,年平均日照時數3103.2小時,最大為3338.8小時,最小為2940.0小時;最大凍土深度96cm。
我囯哪個縣面積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