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帶
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帶
地震發生較多又比較強烈的地帶,叫地震帶。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帶是環太平洋地震帶,釋放能量占百分之七十六。環太平洋火山帶(又稱環太平洋帶、環太平洋地震帶或火環)是一個圍繞太平洋經常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的地區,全長40,000公里,呈馬蹄形。環太平洋火山帶上有一連串海溝、列島和火山,板塊移動劇烈。環太平洋火山帶共有活火山512座,占全球活火山數量的80%。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之間,地殼運動頻繁。
1.成因
環太平洋火山帶的直接成因是板塊的移動和碰撞。
2.特點
環太平洋火山帶的火山巖主要是中性巖漿噴發的產物,形成了鈣堿性系列的巖石,最常見的火山巖類型是安山巖,距海溝軸150-300公里的陸地內,安山巖平行于海溝呈弧形分布,即成所謂的"安山巖線"。
自海溝向陸地方向巖石有明顯的水平分帶性,一般隨與海溝距離增大而增大,依次分布為拉斑系列巖石、鈣堿性系列巖石和堿性系列的巖石。這里的火山多為中心式噴發,火山爆發強度較大,如果發生在人口稠密區,則往往造成嚴重的火山災害。
3.范圍
環太平洋火山帶南起南美洲的奧斯特島,經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脈,轉向西北的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向西南延續的是千島群、日本列島、琉球群島、臺灣島、菲律賓群島以及印度尼西亞群島,全長4萬余公里,呈一向南開口的環形構造系。
4.地理區
環太平洋火山帶附近的國家:阿根廷、伯利茲、玻利維亞、巴西、 文萊、加拿大、哥倫比亞、智利、哥斯達黎加、厄瓜多爾、東帝汶、薩爾瓦多、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斐濟、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印度尼西亞、日本、中國、基里巴斯、馬來西亞、墨西哥、新西蘭、尼加拉瓜、帕勞、巴布亞新幾內亞、巴拿馬、秘魯、菲律賓、俄羅斯、薩摩亞、所羅門群島、湯加、圖瓦盧、美國 。
環太平洋火山帶附近的海溝:阿留申海溝、布干維爾海溝、克馬迪克海溝、日本海溝、千島海溝、馬里亞納海溝、中美海溝、秘魯-智利海溝、菲律賓海溝、琉球海溝、湯加海溝、雅浦海溝。
環太平洋火山帶附近的板塊:南極洲板塊、 澳洲板塊、加勒比板塊、可可斯板塊、歐亞板塊、胡安德富卡板塊、納斯卡板塊、北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菲律賓板塊、南美洲板塊。
5.火山活動
地球上90%的地震以及81%最強烈的地震都在該地帶上發生,第二個最猛烈的地震帶是從爪哇島、蘇門答臘島伸延至喜馬拉雅山脈、地中海以及大西洋的阿爾卑斯帶,地球上6%的地震和17%最強烈的地震在這里發生。第三個最猛烈的地震帶則是中大西洋脊。
環太平洋帶火山活動頻繁,據歷史資料記載全球現代噴發的火山這里占80%,主要發生在北美、堪察加半島、日本、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被稱為"火山之國",南部包括蘇門答臘。爪哇諸島構成的弧-海溝系,火山近400座,其中129座是活火山,這里僅1966-1970年5年間,就有22座火山噴發,此外海底火山噴發也經常發生,致使一些新的火山島嶼出露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