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數據庫設計數據庫設計的步驟
什么是數據庫設計數據庫設計的步驟
數據庫設計是指對于一個給定的應用環境,構造最優的數據庫模式,建立數據庫及其應用系統,使之能夠有效地存儲數據,滿足各種用戶的應用需求。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什么是數據庫設計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數據庫設計的定義
數據庫設計是建立數據庫及其應用系統的技術,是信息系統開發和建設中的核心技術。由于數據庫應用系統的復雜性,為了支持相關程序運行,數據庫設計就變得異常復雜,因此最佳設計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只能是一種“反復探尋,逐步求精”的過程,也就是規劃和結構化數據庫中的數據對象以及這些數據對象之間關系的過程。
數據庫設計的特點
數據庫建設是硬件、軟件和干件的結合
三分技術,七分管理,十二分基礎數據
技術與管理的界面稱之為“干件”
數據庫設計應該與應用系統設計相結合
結構(數據)設計:設計數據庫框架或數據庫結構
行為(處理)設計:設計應用程序、事務處理等
結構和行為分離的設計
傳統的軟件工程忽視對應用中數據語義的分析和抽象,只要有可能就盡量推遲數據結構設計的決策。早期的數據庫設計致力于數據模型和建模方法研究,忽視了對行為的設計
數據庫設計的方法
手工試湊法
設計質量與設計人員的經驗和水平有直接關系
缺乏科學理論和工程方法的支持,工程的質量難以保證
數據庫運行一段時間后常常又不同程度地發現各種問題,增加了維護代價
規范設計法
基本思想:過程迭代和逐步求精
典型方法:
(1)新奧爾良(New Orleans)方法:將數據庫設計分為四個階段
S.B.Yao方法:將數據庫設計分為五個步驟
I.R.Palmer方法:把數據庫設計當成一步接一步的過程
(2)計算機輔助設計
ORACLEDesigner 2000
SYBASEPowerDesigner
數據庫設計的步驟
需求分析
調查和分析用戶的業務活動和數據的使用情況,弄清所用數據的種類、范圍、數量以及它們在業務活動中交流的情況,確定用戶對數據庫系統的使用要求和各種約束條件等,形成用戶需求規約。
需求分析是在用戶調查的基礎上,通過分析,逐步明確用戶對系統的需求,包括數據需求和圍繞這些數據的業務處理需求。在需求分析中,通過自頂向下,逐步分解的方法分析系統,分析的結果采用數據流程圖(DFD)進行圖形化的描述。
概念設計
對用戶要求描述的現實世界(可能是一個工廠、一個商場或者一個學校等),通過對其中諸處的分類、聚集和概括,建立抽象的概念數據模型。這個概念模型應反映現實世界各部門的信息結構、信息流動情況、信息間的互相制約關系以及各部門對信息儲存、查詢和加工的要求等。所建立的模型應避開數據庫在計算機上的具體實現細節,用一種抽象的形式表示出來。以擴充的實體—(E-R模型)聯系模型方法為例,第一步先明確現實世界各部門所含的各種實體及其屬性、實體間的聯系以及對信息的制約條件等,從而給出各部門內所用信息的局部描述(在數據庫中稱為用戶的局部視圖)。第二步再將前面得到的多個用戶的局部視圖集成為一個全局視圖,即用戶要描述的現實世界的概念數據模型。
邏輯設計
主要工作是將現實世界的概念數據模型設計成數據庫的一種邏輯模式,即適應于某種特定數據庫管理系統所支持的邏輯數據模式。與此同時,可能還需為各種數據處理應用領域產生相應的邏輯子模式。這一步設計的結果就是所謂“邏輯數據庫”。
物理設計
根據特定數據庫管理系統所提供的多種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等依賴于具體計算機結構的各項物理設計措施,對具體的應用任務選定最合適的物理存儲結構(包括文件類型、索引結構和數據的存放次序與位邏輯等)、存取方法和存取路徑等。這一步設計的結果就是所謂“物理數據庫”。
驗證設計
在上述設計的基礎上,收集數據并具體建立一個數據庫,運行一些典型的應用任務來驗證數據庫設計的正確性和合理性。一般,一個大型數據庫的設計過程往往需要經過多次循環反復。當設計的某步發現問題時,可能就需要返回到前面去進行修改。因此,在做上述數據庫設計時就應考慮到今后修改設計的可能性和方便性。
運行與維護設計
在數據庫系統正式投入運行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對其進行調整與修改。
至今,數據庫設計的很多工作仍需要人工來做,除了關系型數據庫已有一套較完整的數據范式理論可用來部分地指導數據庫設計之外,尚缺乏一套完善的數據庫設計理論、方法和工具,以實現數據庫設計的自動化或交互式的半自動化設計。所以數據庫設計今后的研究發展方向是研究數據庫設計理論,尋求能夠更有效地表達語義關系的數據模型,為各階段的設計提供自動或半自動的設計工具和集成化的開發環境,使數據庫的設計更加工程化、更加規范化和更加方便易行,使得在數據庫的設計中充分體現軟件工程的先進思想和方法。
看過“數據庫設計的步驟“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