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境外投資境外投資的表現
什么是境外投資境外投資的表現
境外投資指投資主體通過投入貨幣、有價證券、實物、知識產權或技術、股權、債權等資產和權益或提供擔保,獲得境外所有權、經營管理權及其他相關權益的活動。那么你對境外投資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什么是境外投資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境外投資的基本內容
投資主體
進行境外投資的投資主體,包括兩大類。
一是中國境內的各類法人,包括各類工商企業、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部門、事業單位等,這些機構屬于中國境內的法人機構,受中國內地法律的管轄約束。
另一類是由國內投資主體控股的境外企業或機構,境內機構通過這些境外企業或機構對境外進行投資。這些境外企業或機構不屬于中國內地的法人機構,不受內地相關法律的制約,但境內機構通過這些境外機構向境外進行投資時,仍然需要按照國內有關企業投資項目核準的政策規定,履行相應的核準手續。與國際慣例相同,在國內具有投資資格的自然人也可在境外投資。
投資地區
適用于境外投資項目核準的投資地區,不僅包括外國,也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屬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凡在中國大陸地區之外的任何地區進行的投資,均為境外投資。
出資形式
境外投資所投入資產的形式十分廣泛,包括貨幣資金的投入,股票、債券、信托憑證等金融資產的投入,各類實物資產的投入,知識產權、專有技術等無形資產的投入。由此可見,只要是向境外的資產輸出行為,無論是以什么方式出現,都應按照境外投資項目核準的有關規定履行相應行政許可手續。
投資內容
包括各類新建項目及改擴建項目的初始投資、再投資,也包括收購、合并、參股、增資擴股等權益投資活動,同時也包括對境外投資提供擔保的行為。
投資目的
境外投資的直接體現,是獲得了對境外資產或經營活動的所有權、經營管理權及其他相關權益,如收益分配權、資產支配權、資源勘探或開發權等。境外投資的目的,可以是為了在境外進行生產、銷售、經營或研發,也可以是為了在境外進行融資。
投資領域
境外投資的行業領域,可涉及中國國內法律允許投資的國民經濟各領域。
境外投資的表現
地區多元化
中國境外投資原來都以港澳投資為主,到2005年底已經遍及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對亞、非、拉美新興市場投資很快。截止2004年底,中國在港澳合計設立境外企業2 856家,中方協議投資43億美元。
目標多元化
中國傳統的境外投資的目標大多是以設立貿易公司并將進出口貿易環節內部化,或者設立開發公司并將原材料(包括資源)供給環節內部化。當前境外投資目標出現了明顯的多元化趨勢:一是市場服務性的投資,即通過投資建立完善的國際營銷及服務。如溫州的月兔電器集團公司在西班牙設立公司,為出口的空調提供零配件和售后服務。這種境外投資的目標是產品服務環節的內部化,可以視為進出口貿易環節內部化目標的延續和深化;二是出口導向型的投資,即在出口市場或者出口市場的周邊國家和地區建立生產基地,主要設備、原材料由國內供給,產品一般在境外銷售。這種境外投資大多是中國邊緣產業(也是優勢產業)向其他國家的轉移,符合產品生命周期;三是技術獲取型的投資,通過投資加強與國外的技術合作,獲取上游技術。如東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在美國設立依斯泰克有限公司,進行 CDMA技術和產品開發。
主體多元化
從20世紀90年代起,民營資本境外投資占投資總額的比重逐年上升,到2004年已經達到60%,其特點是規模較小但是效益普遍很好。這一點與國有企業恰恰相反。
方式多元化
除傳統的新建投資外,大多數企業在境外投資選擇合資、參股的方式。這樣做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各投資方在資金、技術、原材料、銷售等方面的優勢,形成優勢互補,并且不易受到東道國民族意識的抵制,容易取得優惠待遇,減少投資風險。同時,在經營上較少受到各種限制,有助于打入新的市場。
上述的中國境外投資呈現的多元化趨勢并非偶然,它是在國際形勢和中國國內經濟發展水平的雙重因素下產生的。如果把中國的境外投資過分簡單化、或者模式單一化、或者過度強調某一種所有制形式或者投資形式都不利于中國“走出去”發展戰略的實施,不利于境外投資的健康、持續發展。構建中國境外投資宏觀管理框架,必須從經濟規律入手,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境外投資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需要。
境外投資的方式
1、中國允許企業境外投資所涉的領域。從國家的宏觀經濟指導看,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涉及的行業從初期集中在貿易方面發展到資源開發、工農業生產及加工、工程承包、裝配企業、交通運輸、金融保險、醫療衛生、旅游及餐飲業等領域。
2、境外投資的法律組織形式。投資的組織形式應該屬于投資所在國的主權管轄范圍,應依照該國關于投資的法律規定辦理。但是,無論在何國投資,從控制法律風險及限制和減少經濟責任看,有限責任公司的法律形式無疑是最佳的方式。
3、離岸公司方式。迫于國際社會壓力,“離岸公司天堂”已著手對其登記管理方法進行改革。但是,選擇英屬維爾京,開曼,香港、巴哈馬、塞舌爾、特拉華州等仍然呈上升趨勢。據統計,近年來中國香港、維爾京群島和美國是外資直接進入中國內地最多的國家和地區。尤其是,國內不少民營企業為達到境外上市的目的,采用曲線的方式,迅速成為證券市場上的亮點。
4、企業并購方式。企業并購一般不外乎擴大市場份額、排擠競爭對手、提高利潤率、分散投資風險、爭取某個品牌等等。對于中國企業來講,還有取得現成的銷售渠道、躲避歐美貿易壁壘(反傾銷措施、配額限制)、利用歐美的高水平勞動力等目的。例如2002年9月TCL收購德國施耐德公司的目的就是為了取得該公司的品牌和銷售渠道。并購的最基本形式是股權轉讓(share deal) 和資產轉讓(asset deal)。并購中的股權轉讓區別于一般股權轉讓之處在于,并購的股權轉讓是轉讓企業的全部股權或絕大部分股權,使收購者事實上成為企業的新所有者。而資產轉讓則是將企業(以小型企業為主)或企業的某部分作為物產予以轉讓。
看過“境外投資的表現“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