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知識大全 > 知識百科 > 百科知識 > 世界最大的一部類書《永樂大典》

    世界最大的一部類書《永樂大典》

    時間: 玉鳳862 分享

    世界最大的一部類書《永樂大典》

      世界圖書很多,那么世界最大的一部類書是什么?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世界最大的一部類書,歡迎閱讀。

      世界最大的一部類書是:《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編撰于大明永樂年間,內閣首輔解縉總編的一部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初名《文獻大成》,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22,937卷(目錄占60卷),11095冊,約3.7億字,這一古代文化寶庫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但《永樂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確定是否存在長陵外,永樂副本卻慘遭浩劫,大多亡于戰火,今存不到800卷。《永樂大典》作為世界上著名的百科全書,顯示了古代漢族文化的光輝成就,是一部集大成的曠世大典。《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我國明代類書《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基本簡介

      《永樂大典》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是一部類書,它編纂于明朝永樂年間,歷時六年(1403- 1408年)編修完成。它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獻,與法國狄德羅編纂的百科全書和英國的《大英百科全書》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稱世界文化遺產的珍品,也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

      《永樂大典》共計有22,877卷、目錄60卷,分裝成10,095冊,全書字數約3億7千萬字。《永樂大典》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即使是清代編纂的規模最大的類書《古今圖書集成》也只有1萬卷、1億6千萬字,不到《永樂大典》的一半。《永樂大典》的規模更是西方同時代的典籍所望塵莫及的。

      據粗略統計,《永樂大典》采擇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種之多,數量是前代《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冊府元龜》等書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編纂的大型叢書《四庫全書》,收書也不過3,000多種。

      體例介紹

      這是一冊完整的《永樂大典》,它高50.3厘米,寬30厘米,用明代營造尺來量,應該是高一尺五寸六分,寬九寸三分。開本宏大,很有皇家的威儀和氣魄。

      每冊《大典》約有50葉(頁)左右,主要都是二卷一冊的,也有一卷一冊或三卷一冊的。書葉采用雪白、厚實的樹皮紙,翻開書發出淡淡書香,十分講究和美觀。

      永樂大典的[書衣]

      古籍的書衣就是現代書籍的封面,因為像人穿的衣服一樣包裹在書的外面,就有了“書衣”這個形象的稱呼。

      《永樂大典》的書衣用多層宣紙硬裱,最外面有一層黃絹連腦包過,格外莊重。這種很像現代書籍的裝幀形式叫做“包背裝”,是元朝和明朝前期書籍裝幀普遍采用的方式。包背裝書籍應該是立著插在書架上,不像后來的線裝書是躺在架子上的。可以想象,一萬多冊開本宏闊的《永樂大典》擺在架上,如同一個小型圖書館,真可以說是煌煌巨制了。

      書衣正面的左上方黏有一個長方形的書簽,框內題“永樂大典”四字,字下方還有雙行小字,說明這冊書的卷數。

      書衣正面的右上方還黏有一個框,里面用墨筆題寫這一冊所屬的韻目,又低一字注明這一冊是該韻目的第幾冊。如果手里有一部當時通用的《洪武正韻》的話,按圖索驥,,就能十分方便地從一萬多冊《大典》中檢索到自己需要的內容。

      翻開《永樂大典》

      翻開《永樂大典》書衣,就是卷端,也就是正文的第一葉(頁)。可以看到,整部《大典》都是用朱、墨筆寫成的。朱筆主要用來繪制邊欄界行,書寫引用書籍的著者和書名;墨筆用來書寫題名、卷數、韻目、書籍正文并繪制圖畫;圈點則是用內空外圓的蘆、竹、骨或玉制筆管蘸上朱砂印泥戳上的。整體看起來端莊美觀,朱墨燦然。

      細看《永樂大典》的行格

      若不說,你恐怕不會知道,《永樂大典》每一葉朱色的邊欄界行都是用手繪制、而不是印刷出來的。 《大典》的邊欄四周都繪成雙邊,“朱絲欄”把每半葉隔成八行,版心間上、下各有一條粗粗的“象鼻”,中間還有一個“魚尾”,“魚尾”上方記載書名和卷數,下方記載葉數。行格的筆畫粗細均勻,畫得一絲不茍。

      如果仔細看看,還會發現朱絲欄線上、下都有針眼,根據這個針眼,你就能猜出為什么欄線能畫得間距相等了吧。

      3億7千萬字,都是書手們用明代官用的楷書:館閣體一筆一畫抄寫出來的。《大典》中所繪山川器物也全用白描手法,精麗工致。這3億多字在編纂時應該至少抄過一遍,兩千多人連編帶抄用了5年時間;定稿后清抄,只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就完成了。平均每天要抄50萬字之多。 清抄的書手中有許多是各地有名的書法家。由于現存的《永樂大典》是嘉靖年間重錄的,永樂年間原本的書法不得而知。嘉靖年間負責重錄工作的徐階見到永樂本后,曾經贊嘆說,舊本繕寫得太好了,現在很難再找到這樣的書手了。從嘉靖重錄本看,《大典》的書法較為瘦長,類似歐書,看起來流暢挺撥,相比較,清代的館閣體則顯得更圓潤一些。當然,《大典》的書法也有匠氣較濃的,不能一概而論,也不能過于挑剔。

      《永樂大典》的編排

      一部《大英百科全書》,它的辭條是用英文26個字母的順序來編排的,那么在中國古代,如何把規模宏大的《永樂大典》組織成一個整體,讓人很快能檢索到要找的內容呢?《永樂大典》的編纂者們采用了“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系事”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在這幅《永樂大典》圖版中,卷端第一行下方“四霽”就是韻目的順序和名稱,第二行的“寄”字就是屬于霽韻的一個韻字。別看只有三個字,作用可是很大的呢!

      《永樂大典》的內容和組織

      我們現在的專家學者要編纂一部百科全書,往往要先確定條目,再根據大量的資料逐條撰寫。像《大英百科全書》和《中國大百科全書》都是這樣。《永樂大典》的編纂者們也要根據文獻中的語詞來確定條目,不過他們并不撰寫什么文字,而是把各種典籍中凡出現過這個條目的一段記載,甚至整部書籍全都抄錄下來,還要點明采自什么文章、書籍,是何人撰寫的,讓人明晰出處,可以查考。這種做法,有點類似孔子所說的“述而不作”。

      《永樂大典》記載內容通行的規則是用一行的大字墨書辭目,用雙行小字朱筆記載作者和書名,墨筆記載書中的篇名和內容,就像這幅圖版看到的樣子。

      韻字下面也有文章:《永樂大典》裁選的典籍或文章一般都列在辭目下面。但根據具體情況,有些也列在標目字的下面。比如圖版中的標目字“昭”的下面,就把《左傳》中關于魯昭公一節的記載全部列在下面,而且一列就是好幾卷。

      古音古字匯于書中:《永樂大典》在檢索字的下面首先要注明該字在《洪武正韻》中的音韻和最早的出處、訓釋,還要標明篆、隸、行、草、楷等各種書體和異體字。內容十分豐富。你看這個標目字“冀”字下面就列舉了“冀”各式各樣的寫法,真像書法字典一樣。

      《永樂大典》的圖畫

      我們現在從《永樂大典》的殘本上,還可以看到其中的插圖,這些圖畫全部采用白描手法,描繪的山川、名物、人物、城郭等形態逼真,十分精致,是古代書籍插圖中的精品。

      《永樂大典》完整的時候,插圖的式樣和種類一定非常多,如果單獨編一本《永樂大典》插圖集的話,那簡直就是古代文明的一次大展示。清代大學者紀曉嵐在他的《閱微草堂筆記》中曾經說到他編纂《四庫全書》時,有一次翻到《永樂大典》上宋代兵器“神臂弓”的圖畫,很是驚訝。按照《永樂大典》上的記載,“神臂弓”可以立在地上,扣動扳機,箭飛出去可以穿透300步以外的鐵甲,宋朝的軍隊用“神臂弓”來對付金兵很有效果。宋軍對這一利器的使用有嚴格的軍法要求,絕對不能遺失或被金兵得去。“神臂弓”在元世祖的時候失傳了。紀曉嵐也因為滿清統治者的對漢人起義的恐懼,不敢將《永樂大典》中的相關記載輯出來,結果“神臂弓”最終隨著《永樂大典》而消亡了。我們今天在電影里有時還能看到與“神臂弓”類似的弩機的仿制品,看了真讓人心膽俱喪。

      《永樂大典》的責任制度

      翻到《永樂大典》的最后一葉(頁),能夠看到空白頁上的幾行細密小字,這是歷代官書中普遍采用的一種格式,記載抄寫者、圈點者和校驗者的職名。這種做法,我們從現存最早的唐人寫經上也能見到。

      永樂年間清抄《永樂大典》時有嚴格的責任制度,早進晚出,不允許雇人代寫。官府每天供應硯臺、水罐、筆墨、飯食,冬天還供應木炭等。某頁如有抄寫差錯,發紙另寫,不論抄多少遍,只算一頁。消極怠工者,按罪論處。嘉靖間重錄《大典》,用的也是這個方法,每人每天抄三頁。傳到今天的《永樂大典》,一點涂改、挖補、添加的痕跡都沒有,說明了當時責任制度的嚴格。在這一幅《永樂大典》最后一葉的圖版上,我們看到總校官、分校官、繕寫者和圈點者的姓名,職責非常明確。

      編撰作者

      說到《永樂大典》,不能不提到主持編纂這部典籍的兩個大功臣:解縉和姚廣孝。

      解縉生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正是明太祖朱元璋剛剛推翻元朝統治,建立明王朝的時候。明成祖朱棣很賞識他的才華,任用他主持過《太祖實錄》和《列女傳》的編纂。不過最讓他名垂青史的,還是他主持編纂《永樂大典》的經歷。

      姚廣孝生于元元統三年(1335年),蘇州長洲人,比解縉年長34歲。姚廣孝14歲就出家當了和尚,法名道衍。姚廣孝被明成祖朱棣請出來主持纂修《永樂大典》一則是因為解縉編纂的《文獻大成》(《永樂大典》前身)還是遵循儒家正統,沒有兼收佛道之書;另一則是朱棣聽說建文帝隱姓埋名在佛寺中,要通過姚廣孝主持《永樂大典》編纂的機會,拉攏佛道信徒,以找到建文帝,根絕后患。

      解縉等人在明成祖的全力支援下,果然不負囑托,成功編纂出《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前后編纂過兩次,第一次編纂開始于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由解縉、胡廣、胡儼、楊士奇等人負責,召集了147人,于次年完成了編纂工作。

      永樂三年(1405年),明成祖再命姚廣孝、解縉等人重纂,這次因為采選的書籍眾多,參與的朝臣文士、宿學老儒達到2,16萬人。

      《永樂大典》完成后,明廷又在各地征召了大批繕書人進行描欄、清抄、繪圖和圈點工作,人員數量現在已經無法統計了。

      參與編修《永樂大典》人員的生活條件優裕,他們居住在離皇家藏書處文淵閣不遠的崇里坊等地,由光祿寺早晚供給酒肴、茗果,還發給膏火費,官員參與編修的可以免朝,待遇十分優厚。當時有人就以“天下文藝之英,濟濟乎咸集于京師”來形容《永樂大典》編纂的盛況。

      發展歷史

      中國古代浩瀚的文化典籍流傳到今天的只有百分之一、二,其他因為自然或人為的破壞,最終在歷史長河中湮滅了。古代典籍是承載古代文明和文化的“鄭和寶船”,它的形態、語言和內容是一個時代歷史的真實寫照,能激起人們探秘尋寶的強烈沖動。

      《永樂大典》就是這樣的一個“寶船”,它曾經如此龐大和華麗,把中國14世紀以前的文化統統裝入它的倉中。可如今,人們只能通過露在水面上的一小段桅桿來猜測這艘沉沒寶船的一切了。歷史上的《永樂大典》帶給人們太多的驚奇和贊嘆,它的毀滅也帶來了同樣強烈的悲傷和遺憾,留給后世許多有待探尋的謎。現在,許多人不知道《永樂大典》是一部什么書,還有許多對《永樂大典》耳熟能詳的人恐怕一生也無緣見到《永樂大典》的原貌。

    191847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二区四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 18男男gay同性视频| 久草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午夜人屠h精品全集|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 嫩的都出水了18p| 最近在线观看视频2019| 精品真实国产乱文在线| 很黄很黄的网站免费的|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高清视频| 免费一级欧美片在线观免看| 国产精品色拉拉免费看| 故意短裙公车被强好爽在线播放| 最新猫咪www免费人成| 男人插女人30分钟| 老师你下面好湿好深视频| 欧美精品www|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 亚洲的天堂av无码|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观看地址|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国产老师的丝袜在线看| 在线视频www| 小受被强攻按做到哭男男| 日本乱码视频a| 日本工囗邪恶帝全彩大全acg| 欧美69xxxxx另类| 欧美乱大交xxxxx另类| 欧美国产日韩综合|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播放| 久久文学网辣文小说| 亚洲av永久精品爱情岛论坛|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免费看又黄又无码的网站| 国产xxxx做受视频| 国产一级淫片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