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性研究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步驟
質性研究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那么你對質性研究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什么是質性研究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質性研究的概念
質性研究,即定性研究,是一種在社會科學及教育學領域常使用的研究方法,通常是相對量化研究而言。
研究者參與到自然情境之中,而非人工控制的實驗環境,充分地收集資料,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的探究,采用歸納而非演繹的思路來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的實際互動來理解他們的行為。
包含但不限于民族志研究,人類學研究,論述分析,訪談研究等。質性研究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意義理解、交互影響、生活經歷和現場情景,在自然狀態中獲得整體理解的研究態度和方式。質性研究以描述的方式實現意義的理解,根本的問題,在近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與思辨的研究、科學的研究不同研究傳統,具有了獨特的研究風格和特色。
質性研究的基本步驟
1、確定研究現象,聚焦研究問題,明確研究目的
3、選擇研究對象,探討研究關系
4、選擇研究方法
5、進入研究現場,收集資料
6、分析資料,建構理論
7、寫研究報告
8、質量檢測(效度、信度、推廣度、倫理問題)
質性研究的方法
ground theory(根基理論):
現象學:
認識論epistemology:
批判理論critical theory
女性主義
個案研究 (case study):
實地勘察調查法(Fieldwork):
參與觀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
視覺分析(visual analysis);
論述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看過“質性研究的步驟”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