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知識經濟(2)
什么叫知識經濟
企業發展虛擬化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發展主要是靠關鍵技術、品牌和銷售渠道,通過許可 、轉讓方式 ,把生產委托給關聯企業或合作企業,充分利用已有的廠房、設備職工來實現的。
人均收入差距擴大
這是指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發達地區與落后地區之間而言,是知識經濟帶來的負面效應之一。這也是在知識經濟時代,必須掌握第一流知識和信息,占領經濟制高點的重要性、緊迫性所在之處。
時代意義
人們在強調知識經濟這一概念時,主要是區別于物質、資本在生產中起主導作用的物質經濟和資本經濟而言的。與依靠物資和資本等這樣一些生產要素投入的經濟增長相區別,現代經濟的增長則越來越依賴于其中的知識含量的增長。知識在現代社會價值的創造中其功效已遠遠高于人、財、物這些傳統的生產要素,成為所有創造價值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因此知識經濟的提法可以說正是針對知識在現代社會價值創造中的基礎性作用而言的。但不能由此就認為知識經濟僅僅是區別于所謂的物質經濟或資本經濟。
其一,人類經濟時代的劃分有自然經濟、工業經濟,但沒有物質經濟或資本經濟的提法。
其二,一個經濟時代的劃分重要的不是生產什么而是用什么生產,這里包含一個重大的區別,即一定社會的主導生產工具及由此形成的產業,這顯然不是物質經濟或資本經濟所能反映的。而知識經濟不但從知識在生產中的核心作用表明自身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主導經濟增長的知識性產業已經形成。對此美國經濟學家羅默提出,要求在計算經濟增長時,必須把知識列入生產要素函數中。因此OECD定義知識經濟即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正是揭示了知識對現代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并準確地反映了知識經濟的現實。所以,我們從經濟時代的角度來認識知識經濟,才能切實地反映社會財富創造形式的歷史性變化和人類社會已進入一種嶄新的生產方式這一偉大現實。知識經濟是繼自然經濟、工業經濟在人類財富創造形式上的嶄新時代。我們稱之為知識經濟的,就必須使這種稱謂有相應的經濟學理論基礎。這需要一個切入點,這個切入點顯然不是報刊上所反映出的一些旨在映證知識經濟的提法,而應是論證知識經濟何以可能的理論基礎,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結論
知識和技術創新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知識經濟正在給中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注入更大的活力和帶來更好的際遇。大力發展知識經濟有利于優化經濟結構、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協調發展、提高人口素質、徹底消除貧困等,有利于在新的世紀里建設國家創新體系,通過營造良好的環境,推進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體制創新,提高全社會創新意識和國家創新能力,從而實現中國跨世紀發展之路。
知識經濟的興起,使知識上升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地位。知識成了最重要的資源,“智能資本”成了最重要的資本,在知識基礎上形成的科技實力成了最重要的競爭力。國家的富強、民族的興旺、企業的發達和個人的發展,無不依賴于對知識的掌握和創造性的開拓與應用,而知識的生產、學習、創新,則成為人類最重要的活動,知識已成了時代發展的主流,尤其是以高科技信息為主體的知識經濟體系,迅速擴展令世人矚目。
其他補充
知識經濟,亦稱智能經濟,是指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基礎上的經濟。它是和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相對應的一個概念。
是指區別于以往以傳統工業為產業支柱、以稀缺自然資源為主要依托的新型經濟。它是以高新技術產業為第一產業,以智力資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學技術為首要依托的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經濟。
知識經濟理論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1983年,美國加州大學教授保羅·羅默提出了“新經濟增長理論”,認為知識是一個重要的生產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資的收益。“新經濟增長理論”的提出,標志著知識經濟在理論上的初步形成。但是,知識經濟作為一種經濟產業形態的確立是新事物,其主要標志是美國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為代表的軟件知識產業的興起。蓋茨的主要產品是軟盤及軟盤中包含的知識,正是這些知識的廣泛應用打開了計算機應用的大門,微軟公司的產值已超過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產值的總和。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就是5000家軟件公司,它們對世界經濟的貢獻不亞于名列前茅的500家世界大公司。所有這些表明,在現代社會生產中,知識已成為生產要素中一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以此為標志的知識經濟將成為21世紀的主導型經濟形態。
知識經濟的特點表現在:知識經濟是促進人與自然協調、持續發展的經濟,其指導思想是科學、合理、綜合、高效地利用現有資源,同時開發尚未利用的資源來取代已經耗盡的稀缺自然資源;知識經濟是以無形資產投入為主的經濟,知識、智力、無形資產的投入起決定作用;知識經濟是世界經濟一體化條件下的經濟,世界大市場是知識經濟持續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知識經濟是以知識決策為導向的經濟,科學決策的宏觀調控作用在知識經濟中有日漸增強的趨勢。
知識經濟作為一種嶄新的經濟形態正在悄然興起。在知識經濟的模式中,知識、科技先導型企業成為經濟活動中最具活力的經濟組織形式,代表了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
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唯物史觀,其要義則是存在決定意識,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指出:“無論哪一種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從唯物史觀來看,社會主義的基礎應該是知識經濟。知識經濟以信息轉化為主,以電腦、網絡與人腦形成智能產業,包括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納米技術、低碳技術、綠色技術等。產品是以知識為主,其運轉過程表現為網絡上的信息流。知識經濟,克服了工業經濟的各種弊端。知識經濟靠每個人的智力創造財富,不需要剝削剩余價值。知識經濟產品,不具有工業品的排他性,故用不著“按錢分配”,而可“按需分配”。人不再成為物質財富的奴隸,而成為物質財富的主人。一切造成人類不平等的各種差異,如貧富、工農、城鄉、腦體、男女、特權等,皆可在知識經濟形態中消失。生態環境得以真正保護,循環經濟得以真正實現,資源匱缺問題得以根本解決。
知識經濟時代區別于農業經濟時代與工業經濟時代,是指以知識運營為經濟增長方式、知識產業成為龍頭產業、知識經濟成為新的經濟形態的時代。“工業經濟以制造業為主要特征,知識經濟更注重發展高附加值產業。”向勇指出,文化產業是以知識的生產、傳遞和運用為特征的大產業,正在迅速崛起的文化產業將在知識經濟時代處主導地位。
知識經濟的分類
1、從研究的范圍來看:宏觀經濟學、中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
2、從歷史發展來看:家庭經濟學、政治經濟學。
3、從政府參與經濟發展的方式看:市場經濟、計劃經濟。
4、從經濟的主體來看:政府經濟(又稱公共經濟或公共部門經濟)、非政府經濟(包括企業經濟等)。
5、從經濟的研究對象來看:金融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等等。
看過“什么叫知識經濟“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