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基礎知識
軟件基礎知識
軟件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順序組織的計算機數據和指令的集合。那么你對軟件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軟件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軟件的基本特點
軟件行業的上游行業為電子元器件行業和計算機、網絡設備行業,下游為電力、石油、冶金、鋼鐵、化工、環保等行業。
軟件行業與上游行業有一定關聯性,主要體現在技術更新和產品升級,從而使本行業的產品方案與之聯動變化。此外,上游行業對本行業的影響還體現在采購成本變動上,上游行業基本屬于完全競爭性行業,上游行業的產能不存在供應瓶頸,電子類產品總體呈現價格下滑趨勢,對本行業發展總體比較有利。
軟件行業下游電力、環保、石油、冶金、鋼鐵、化工等行業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發展信息化建設的行業,隨著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推進,這些行業的信息化發展速度相對較快,市場空間大。這些行業對信息化軟件產品先進性、可靠性、經濟性要求很高,使得本公司必須不斷加大在新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以更好滿足下游行業客戶的需求。
一、軟件不同于硬件,他是計算機系統中的邏輯實體而不是物理實體,具有抽象性。
二、軟件的生產不同于硬件,它沒有明顯的制作過程,一旦開發成功,可以大量拷貝同一內容的副本。
三、軟件在運行過程中不會因為使用時間過長而出現磨損、老化以及用壞問題。
四、軟件的開發、運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計算機系統,受計算機系統的限制,在客觀上出現了軟件移植問題。
五、軟件開發復雜性高,開發周期長,成本較大。
六、軟件開發還涉及諸多的社會因素。
軟件的生命周期
軟件的生命周期是指從軟件定義、開發、使用、維護到報廢為止的整個過程,一般包括問題定義、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總體設計、詳細設計、編碼、測試和維護。
問題定義就是確定開發任務到底“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系統分析員通過對用戶的訪問調查,最后得出一份雙方都滿意的關于問題性質、工程目標和規模的書面報告。
可行性分析就是分析上一個階段所確定的問題到底“可行嗎”,系統分析員對系統要進行更進一步的分析,更準確、更具體地確定工程規模與目標,論證在經濟上和技術上是否可行,從而在理解工作范圍和代價的基礎上,做出軟件計劃。
需求分析即使對用戶要求進行具體分析,明確“目標系統要做什么”,把用戶對軟件系統的全部要求以需求說明書的形式表達出來。
總體設計就是把軟件的功能轉化為所需要的體系結構,也就是決定系統的模塊結構,并給出模塊的相互調用關系、模塊間傳達的數據及每個模塊的功能說明。
詳細設計就是決定模塊內部的算法與數據結構,也是明確“怎么樣具體實現這個系統”。
編碼就是選取適合的程序設計語言對每個模板進行編碼,并進行模塊調試。
測試就是通過各種類型的測試使軟件大道預定的要求。
維護就是軟件交付給用戶使用后,對軟件不斷查錯、糾錯和修改,使系統持久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軟件的生命周期也可以分為3個大的階段,分別是計劃階段、開發階段和維護階段。
軟件的開發流程
軟件開發是根據用戶要求建造出軟件系統或者系統中的軟件部分的過程。軟件開發是一項包括需求捕捉,需求分析,設計,實現和測試的系統工程。軟件一般是用某種程序設計語言來實現的。通常采用軟件開發工具可以進行開發。
軟件開發流程即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軟件設計思路和方法的一般過程,包括設計軟件的功能和實現的算法和方法、軟件的總體結構設計和模塊設計、編程和調試、程序聯調和測試以及編寫、提交程序。
1 相關系統分析員和用戶初步了解需求,然后列出要開發的系統的大功能模塊,每個大功能模塊有哪些小功能模塊,對于有些需求比較明確相關的界面時,在這一步里面可以初步定義好少量的界面。
2 系統分析員深入了解和分析需求,根據自己的經驗和需求做出一份文檔系統的功能需求文檔。這次的文檔會清楚例用系統大致的大功能模塊,大功能模塊有哪些小功能模塊,并且還例出相關的界面和界面功能。
3 系統分析員和用戶再次確認需求。
4 系統分析員根據確認的需求文檔所例用的界面和功能需求,用迭代的方式對每個界面或功能做系統的概要設計。
5 系統分析員把寫好的概要設計文檔給程序員,程序員根據所例出的功能一個一個的編寫。
6 測試編寫好的系統。交給用戶使用,用戶使用后一個一個的確認每個功能,然后驗收。
看過“軟件基礎知識“的人還看了:
1.電腦常用工具軟件學習教程,包括辦公軟件、操作系統、制圖軟件等
4.思維導圖軟件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