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必修二知識總結
新高中歷史必修二呈現給學生們的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包括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那么你對歷史必修二知識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歷史必修二知識總結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歷史必修二知識總結
一、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
1、原始農業的產生:“刀耕火種”、“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時代
3、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中國古代農業的傳統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興起是我國農業技術史上農用動力的一次革命,目前發現最早的鐵犁具是戰國時期的。漢代已在全國范圍普遍推廣牛耕(二牛抬杠 → 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二、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僭忌鐣和恋貙儆谑献骞缢校绯蓡T集體耕種,平均消費。
?、谂`社會(夏商周):土地歸國家所有,實行井田制。
發展過程: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廢除(戰國)。
瓦解原因:春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生產力的發展)
?、鄯饨ㄉ鐣耐恋厮兄疲?/p>
形成:戰國時期,廢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三、小農經濟的含義
小農經濟是我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它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一直延續到中國近代。它以家庭為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農民占有少量的生產資料,精耕細作,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四、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1、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是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2、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在沒有天災、戰亂和苛政干擾的情況下,“男耕女織”式的小農經濟可以使農民勉強自給自足。
3、中國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農業經濟發展基礎上取得的。
4、但是,小農經濟狹小的生產規模和簡單的分工,很難擴大再生產,阻礙了社會分工和交換經濟的發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經成為阻礙生產發展的因素。
五、官營手工業(“工官”制度)
1. “工官”制度始于夏商周,直到明朝前期為止,一直占據著古代手工業主導地位。
2.定義:從漢武帝時期起,釀酒、煮鹽、冶鐵、鑄錢、煉銅等最有利可圖的行業,都由政府壟斷。由工官負責生產軍用的兵器和裝備,皇族的生活用品。
3.特點:⑴ 官辦手工業代表了當時手工業技術水平的頂峰;
?、?局限于為帝王貴族服務,產品不流入市場;
⑶ 行業之間相互隔絕,新技術難以推廣;
⑷ 技術工藝的傳承也是封閉性的,往往導致失傳;
⑸ 匠戶沒有人身自由,他們的勞動創造性自然也受到嚴重束縛。
六、列舉古代中國在冶煉、紡織、制瓷等手工業部門的主要成就。
冶煉: ①青銅器鑄造 夏商周-春秋(青銅時代)
數量多、種類齊、工藝精、造型生動
司母戊鼎
②冶煉生鐵和鋼 發明于春秋時期
春秋-塊煉鋼;杜詩(東漢)發明水排,提高了生產效率
南北朝-灌鋼法
16世紀前,世界領先;大大推動生產發展
③燃 料 煤 冶 鐵——世界最早,漢代開始,北宋普遍
焦碳冶鐵——南宋末開始,明朝流行
紡織: ①絲織-上古 學會養蠶繅絲 世界最早
西周 絲織工藝突飛猛進,品種日益豐富,花色圖案精美
漢代 絲綢遠銷歐洲,中國獲“絲國”稱號(絲綢之路)
唐代 私營紡織作坊興起,官營紡織業也有相當大的規模
明清 鼎盛時期 蘇州、杭州
歷史必修二知識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