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基礎知識(2)
金融學基礎知識
六、 金融工具
1、 金融工具:指明債權債務關系并以此為載體進行貨幣交易的憑證(具有期限性、流動性、風險性、收益性)。
2、 基礎(原生)金融工具:存款憑證、商業票據、債券、股票。
3、 衍生金融工具:期權合約、股價指數期貨合約、利率期貨合約。
4、 貨幣市場:融通短期資金的場所(最重要的是短期國庫券)。
5、 資本市場:融通長期資金的市場(股票、債券)。
七、 金融機構
1、 金融機構是專門從事各種金融業務活動、提供特殊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經濟組織。
2、 金融機構產生的根本原因為商品貨幣經濟。具體原因為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克服信息不對稱,減少風險,增強金融工具流動性。
3、 中國目前以央行為核心、商業銀行為主體、政策性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并存。
八、 支付系統
1、 支付系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對經濟主體進行經濟活動而產生債權債務關系進行清償的系統。
2、 紙體轉賬(人工、票據交換所)演變為電子轉賬(信息技術)。
九、 現代貨幣的創造
1、 信用貨幣:國家信譽為保障,央行發行與管理,通過信用程序投入流通的債務貨幣(現金、銀行存款)。
2、 供給主體:中央銀行(發行、回籠、管理)、商業銀行。
3、 央行負債業務特點:擴大資產不以增加負債能力為前提,通過影響商行準備金,調節金融機構貸款能力,進而調節貨幣供給量。
十、 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
1、 貨幣需求:人們有希望得到或者持有貨幣的意向,并有得到或持有貨幣的能力。
2、 喬頓模型:影響貨幣與貨幣乘數的因素。
3、 貨幣供應新論:強調非銀行金融機構在貨幣創造中的作用,指出央行應調整貨幣控制方式。
十一、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1、 貨幣均衡:貨幣供求基本適應的貨幣流通狀態(標志:商品市場物價穩定、金融市場利率穩定)。
2、 貨幣失衡:供小于求為通貨緊縮,供大于求為通貨膨脹,供求結構性失衡指供需結構不對應(局部通脹局部通縮)。
3、 通貨膨脹:價值符合流通條件下,由于貨幣供過于求引起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現象(判別指標:居民消費物價指數、批發物價指數、國民生產總值平減指數)。
4、 造成通脹的直接原因:貨幣供應過多;深層原因:供求拉上、成本推進、供求混合因素、結構因素、預期不當。
5、 通脹影響:產出、就業、再分配。
6、 治理工具主要有調節和控制需求、增加有效供給、抑制收入、調整結構、減稅等政策。
7、 通貨緊縮直接原因:貨幣供應不足;深層原因:有效需求不足、供給能力過剩、結構問題、金融體系效率低下)。
十二、 貨幣政策
1、 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采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的方針和措施的總稱。
2、 貨幣政策分為貨幣政策的最總目標、貨幣政策工具、貨幣政策中介指標、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貨幣政策有效性。
3、 貨幣政策目標包括穩定物價、充分就業、促進經濟增長、平衡國際收支。
4、 貨幣政策中介指標具有可測性、可控性、相關性、抗干擾性(包括貨幣供應量、銀行信貸規模、長期利率、匯率、通脹)。
5、 貨幣政策工具:央行為實現貨幣政策目標而使用的政策手段(分為一般性政策工具、選擇性政策工具、補充性政策工具)。
6、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貨幣政策的各種措施與變動,作用于經濟體制內經濟變量,最終影響整個經濟活動的過程。
7、 貨幣政策效應受政策時滯、市場發育程度、體制因素、金融創新等影響。
十三、 國際收支與內外均衡
1、 外匯指以外幣表示的可以用作國際清償的支付手段和資產(包括外幣、外幣支付憑證、外幣有價證券、SDRs、ECU等)。
2、 匯率:兩國貨幣間比價或交換比率。
3、 國際收支:一國居民一定時期內全部國際交易總額,是該國對外經濟活動的系統記錄。
4、 國際儲備:指一國政府為彌補國際收支差額、保持匯率穩定及應付其他應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國際普遍接受的資產(包括貨幣性黃金、外匯、普通提款權、特別提款權)。
5、 決定適度外匯儲備的因素: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程度、持有國際儲備成本大小、經濟總實力及重大意外沖擊頻率和影響程度、匯率制度及外匯外貿管制程度。
十四、 金融創新和金融工程
1、 金融創新是指新的生產函數的建立,也就是企業家對企業要素進行新的組合。
2、 金融創新對金融發展的推動:提高金融機構、市場運作效率、增強產業發展能力和金融作用力。
3、 金融工程:將工程思維引入金融領域,綜合采用各種工程技術方法設計、開發新型金融產品,創造性解決各種金融問題。
十五、 金融脆弱性與金融危機
1、 金融脆弱性的根源在于金融自由化發展、金融活動外在性、宏觀經濟沖擊。
2、 金融危機: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短期利率、資產價格、商業破產數、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超周期惡化。
3、 金融監管:維護金融體系穩定,機構公平競爭和消費者保護。內容包括預防性監管、緊急救助、存款保險。方式包括現場檢查、報表稽查、加強監管對象的內部控制、內外審計結合。
十六、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
1、 金融抑制是指發展中國家存在的市場機制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金融資產單調、金融機構形式單一、過多金融管制和金融效率低下等現象。
2、 金融經濟產生與實體經濟,有反作用于實體經濟。兩者間的區別在于定價體系和運作特征不同。
下一頁更多有關“金融學基礎知識”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