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是什么意思?
根據中國能源資源稟賦及目前所處發展階段,要真正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最大的困難是尚無全面支持從“高碳社會”向“碳中和社會”轉型的技術體系。那么今天小編在這里給大家整理一下,我們一起看看吧!
碳中和是什么?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節能減排術語。碳中和是指國家、企業、產品、活動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
2020年9月22日,中國政府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碳中和社會背景
全球變暖是人類的行為造成地球氣候變化的后果。“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碳”耗用得多,導致地球暖化的元兇“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隨著人類的活動,全球變暖也在改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越來越多的問題。
2002年,南極洲一塊面積為3250平方公里的冰架脫落,并且在35天內融化消失;并且根據美國宇航局的最新數據顯示,格陵蘭島平均每年要融化掉221立方公里的冰原,是1996年融冰量的兩倍。
2021年2月02日,《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全面貫徹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全方位全過程推行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投資、綠色建設、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生活、綠色消費,使發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資源、嚴格保護生態環境、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上,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動我國綠色發展邁上新臺階。
中國發展情況
2021年12月17日,阿里巴巴發布《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動報告》(下稱《報告》),提出三大目標。不晚于2030年實現自身運營碳中和;不晚于2030年實現上下游價值鏈碳排放強度減半,率先實現云計算的碳中和,成為綠色云;用15年時間,以平臺之力帶動生態減碳15億噸。
2022年2月18日,在2022北京新聞中心舉辦的美麗中國·綠色冬奧專場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說:“北京冬奧會成為迄今為止第一個‘碳中和’的冬奧會。”
2022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脈動宣布位于武漢和邛崍的工廠成為中國飲料行業率先實現碳中和的兩家工廠,這也是達能在中國的首批碳中和工廠。
碳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重大制度創新。全國碳市場啟動上線交易為“雙碳”目標的達成提供了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