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道茶文化論文
中國茶道茶文化論文
中國茶道茶文化可以追溯到盛唐時期,從盛唐開始,中國的繪畫藝術與茶文化之間就建立極為密切的聯系,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中國茶道茶文化論文,一起來看看。
中國茶道茶文化論文1
茶文化健康旅游研究
摘要:
隨著大武夷開展一元旅游活動,武夷山游客日益增加,武夷山茶文化受到廣大游客歡迎。但是,茶的健康功能缺乏體現。文章通過分析目前武夷山茶文化旅游開發存在的問題,提出推動武夷山茶文化旅游的進一步發展的著眼點在于大眾最關心的“健康”,開發以健康養生為目的的茶宴、茶食、茶療、茶養生基地的茶文化旅游。
關鍵詞:
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健康旅游
1武夷山茶文化旅游開發現狀
1.1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已大力開發
(1)茶文化資源挖掘。已有不少當今學者專注于武夷山茶文化的內涵挖掘,自李商隱的《題武夷》開始,文人、高僧、名流在武夷山留下了豐富的茶詩、茶詞、茶曲,如:朱熹與茶文化,武夷山儒釋道三教與茶文化交融,萬里茶馬古道起點、御茶園遺址等一系列茶文化。特別是對中國兩千多年影響深遠的朱子理學對武夷山茶文化有很大的關系,朱熹擅長茶道,武夷山旅游景點水簾洞三賢祠,朱熹曾賦對聯“山居偏隅竹為鄰,客來莫嫌茶當酒”,在他的作品中經常出現茶對他的理學思想的啟發。(2)茶文化旅游景點開發。目前已完成武夷山茶藝的申遺工作,把武夷茶做成系列產品,建設了一定規模的度假區茶室茶樓。建立了數字茶博館,通過3D效果讓游客對茶文化有直觀的感受。深入挖掘武夷山獨特的茶習俗,如采茶歌、敬茶、擂茶、三道茶、斗茶、茶宴、祭茶、喊茶。2010年,武夷山推出張藝謀導演的大紅袍山水實景演出。(3)茶文化旅游資源的宣傳。充分利用現代媒體來宣傳武夷茶文化,通過電影《喬家大院》再現當年晉商萬里茶路的繁榮,拍攝了以武夷茶文化為背景的電視連續劇《茶王》和武夷茶文化紀錄片。此外,還通過茶文化節、閩臺茶博會等各種載體宣傳推廣茶文化,將無形茶文化轉化成有形的產品。
1.2開發的不足之處
(1)茶文化旅游產品以觀光為主,參與性偏少。目前武夷山旅游大部分與茶文化有關的旅游產品仍是以參觀性質的旅游線路為主,并在行程中加入觀賞茶藝、制茶等活動,茶文化旅游產品與武夷山普通旅游產品區別不明顯,而且缺乏內涵豐富的文化內容。文化內涵是文化旅游具有吸引力的基礎和核心,因此武夷山的茶文化旅游產品難以吸引旅游者。(2)茶文化旅游宣傳力度不足,涉茶旅游紀念品開發不足。武夷山近幾年雖然都有對茶文化旅游進行宣傳,但并沒有在全國進行廣泛宣傳,僅在部分地區進行宣傳,這樣的宣傳力度是不夠的,很難使游客對旅游產品形成較全面的認識,從而導致了武夷茶文化旅游在全國范圍內的知名度不高,也就是無法形成鮮明的品牌形象同時,在市面上并沒有進行大力度的營銷,營銷跟不上,就抓不住既有的市場客源,也挖掘不了潛在的客源。因此武夷山要促進茶文化旅游的進一步發展,就要在宣傳和營銷上下功夫。(3)茶文化旅游以健康旅游為著眼點的開發基本為零,開發缺乏新思路。目前武夷山對健康旅游的思路基本處于“觀光旅游”、“沐浴森林”、“大自然氧吧”等傳統方式,可以說健康旅游開發基本處于零。值得借鑒臺灣健康旅游、韓國美容旅游。
2武夷山依托茶文化旅游開展健康旅游的SWOT分析
2.1優勢(strengths):夷茶知名度高,交通便捷,環境優,宜養生
首先武夷山大紅袍品牌響、知名度高,游客到武夷山旅游有三個必須游玩:“坐竹排、游天游、喝巖茶”。目前已經開發了一系列知名度高、受游客歡迎的茶文化旅游產品。目前武夷山開通多條高鐵、航空線路,交通便捷,生態環境優越,冬暖夏涼,常年空氣質量高、水質優,相比全國各地PM2.5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武夷山適合養生。
2.2劣勢(weaknesses):健康旅游設施設備、人才不足
保健體育設施不足,溫泉SPA療養中心距核心景區遠,若開展健康旅游體檢則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購買先進體檢儀器設施設備,同時極度缺乏健康旅游服務的專門人才。
2.3機會(opportunities):健康旅游能夠創造高收益
由于全國乃至世界大多數地方醫院擁擠,醫院環境較差,健康人士去醫院體檢容易發生交叉感染,病人在醫院治療則感到失望,服務差、環境擁擠、等待時間長,因此旅游目的地建設服務質量高的健康機構越來越吸引高端消費人群。另一方面,隨著中國老年化社會的到來,養老機構環境差服務差,因此社會各機構紛紛介入“養老地產”推出“養老公寓”,只要繳納一定金額的入會費,老年人可以在全國旅游勝地的“養老公寓”養老,享受高端醫療保健服務。未來旅游目的地養老地產前景可觀。武夷山開展健康旅游能夠吸引這些高收入人群,這些游客不再走馬觀花,逗留時間長,旅游收益高。
2.4威脅(threats):國內外的健康醫療旅游熱,競爭激烈
臺灣推出“健檢+SPA溫泉+觀光”新模式;泰國、印度以廉價的醫療服務吸引游客;韓國以“整容旅游”出名。國內初現以養老為目的健康旅游,采取中醫問診服務、中醫養生等資源開發旅游目的地,如海南的旅游體檢。與眾多的健康旅游目的地相比,武夷山有名山名水名茶,應盡早推出“健康體檢+森林觀光+茶保健+養老”的旅游新模式。
3武夷山開展茶文化健康旅游的建議
3.1圍繞茶有益健康的主題,開展茶文化旅游
開展“茶飲”、“茶食”、“茶道”健康旅游。繼續通過閩臺茶文化交流增加以健康為主題的“茶食”,例如凍頂豆腐、龍井蝦仁、碧螺烙餅,含一定比例茶素、口感良好的茶糕點等;擴大宣傳“養氣養生”作用的武夷山三十六道茶道,旅游景點中加入茶藝茶道、采茶制茶等具有參與性的內容。
3.2借力茶文化旅游,開發茶保健品
當前全民養生意識提高,追求健康,旅游意識強烈,借助武夷山的旅游知名度,宣傳喝茶能預防癌癥,整合武夷山乃至福建的名醫資源,建設中高端健康休閑研究所,該休閑研究所可以開發茶保健品,開展體檢、溫泉SPA療養、名醫養生咨詢等等各種健康項目。目前茶保健品很少,市場只有加入綠茶、紅茶、烏龍茶濃縮液的瓶裝飲料。因此,可以根據中醫理論針對不同體質的人群推出相應的有保健功能的茶飲料,推廣茶灸、茶溫泉SPA等。
3.3培養健康旅游專門人才
需要培養既有溝通能力的,又懂得一定醫療知識的健康旅游人才,能夠對國內外游客提供咨詢服務,例如浙江農林大學開設了“旅游與健康”專業,為健康旅游提供專門人才。黃秀娟等認為醫療旅游應該依托當地的醫院,特別是名醫、高端儀器,然而這很可能會造成旅游目的地居民與游客爭奪醫療資源,加大旅游目的居民與旅游者之間的矛盾,因此,開展健康旅游應通過自行投資采購高端儀器,普通醫生進修和積極引進外國名醫等方法,豐富旅游目的地的醫療人才與設施資源才是發展健康旅游的根本途徑。
3.4新宣傳營銷模式
首先應設計精美茶葉、茶食、茶點包、茶保健品的裝物,包裝物就是旅游紀念品,游客帶回家具有宣傳的作用。其次,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如鼓勵每個經營武夷山大紅袍品牌的淘寶商戶多宣傳武夷山茶文化健康旅游。再次,對中高端健康休閑研究所可采取“會員制”的模式下,吸引高端游客市場。
3.5“健康體檢+森林觀光+茶保健+養老”的旅游新模式
這一新模式的的內涵:以武夷山的名山名水茗茶吸引游客及養老人士參加森林觀光旅游、生態養生,同時參加健康體檢、醫療保健咨詢;著重開放茶保健品作為旅游紀念品。這一模式需要政府做領頭人、資源協調者、監督者。首先政府應做好茶葉市場的監督,保證好茶、真茶,保證旅游者的利益,投入科研力量開發茶保健產品,然后整合茶產業、旅游產業、醫療產業、房地產產業。
作者:莊梅華 李尾咕 單位:閩北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小國伊太郎.茶的防癌治病作用[M].中原農民出版社,1994
2郭魯芳,虞丹丹.健康旅游探析[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3)
3畢劍,尹鄭剛.河南信陽茶葉節發展中的茶文化旅游開發研究[J].鄭州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2)
中國茶道茶文化論文2
茶文化美術繪畫體現
摘要: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中華大地上,孕育了4700多年,經過千百年的積淀,茶文化的內涵更加深厚,形式也更為豐富,對其他文化藝術領域的影響范圍不斷擴大,也開始與更多的藝術形式相融合,創新和改革了傳統藝術形式,豐富了藝術與文化的內涵。本文就茶文化在美術繪畫中的體現進行幾點分析。
關鍵詞:
茶文化;美術繪畫;體現
中國很多著名的畫作,都是以茶室為描繪的素材,這些繪畫作品不但展現除了古代茶室活動的內容,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也使美術繪畫的風格更加多元化。比如:中國明代,茶文化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此時對于文人畫家的影響也最為深刻,當時最著名的畫家,以“吳門四家”為代表,其中文征明以山水人物繪畫擅長,他對茶尤其喜愛,認為茶具有高潔的品格,能夠體現自然、樸質的精神內涵。在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大量茶文化,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1美術繪畫與茶的淵源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展現著中國傳統文明思想,茶文化內涵豐富,包括飲茶、賞茶以及品茶等眾多方面,在與其他文化藝術形式的融合中碰撞出更加精彩的火花。茶本身生長于自然之中,結合了天地精華與靈氣,具有清新淡雅的特性。茶葉最初以藥用為主,后來被文人雅士推崇,進而其文化底蘊不斷豐富,并與各種文化藝術形式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聯系。在唐代茶圣陸羽的著作《茶經》中,對茶葉的生產過程進行了詳細的描繪,從描繪中我們能夠認識到,茶葉質樸、淡雅、高潔的特性,被視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文人雅士高尚品德的象征。茶文化中的道家思想,與茶性中自然閑適相得益彰,這也是中國古代文人喜歡飲茶,熱愛茶文化的主要原因。中國茶文化結合儒釋道三家的思想,體現了文人高雅清靜的精神境界。從茶文化的發展歷程分析,從古至今,畫家都具有飲茶的習慣,他們認為飲茶的過程中,能夠達到人與自然的整合,山水之中,靜靜品味一杯清茶,身心都會得到放松。茶性與儒家核心思想相同,很多中國畫家受到茶文化中儒家思想的影響,他們中有很多人心懷壯志,但是無奈仕途不順,內心的愛國之心和滿腔熱血無處釋放,最后選擇在茶品中“獨善其身”。同時,畫家們還會從茶文化中感受到道家思想,他們中的一些人遠離了世間的喧囂,在山林之中過著世外桃源一樣的生活。這種與世無爭的生活態度,使他們的身心獲得解放,內心更加沉靜,在繪畫創作的時候,對自然、生命的體悟更加深刻,作品的內涵也富有茶文化氣息。
2茶文化對美術繪畫創作者思維的影響
經歷了唐宋元明清之后,茶文化與美術繪畫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兩者的融合更加和諧自然。中國傳統繪畫中水與茶、墨與茶、紙與茶,都能夠相互契合,這些元素的重疊與融合,可以將繪畫的內涵無限延伸,形式也更加多元化。在此背景下創作出來的繪畫作品更富有藝術感染力與沖擊力。很多美術繪畫作品,都是畫家對自己生活的再現,畫家通過藝術構思,在生活中獲取繪畫素材,此時茶葉已經普及到千家萬戶,并且是古代文人墨客的鐘愛的飲品,因此創作中自然而然會有很多茶事內容。在眾多傳統中國畫中,畫家展現內涵思想的并不是傳統的水墨,色彩構思,而是在作品中融入茶元素,因此彰顯審美思想與精神。以古代思維分析,這些作品彰顯了時代精神,而從當代角度分析,這些作品則展示了古典精髓。從我國現存的茶畫作品來看,其內容大多以人物畫為主,這些繪畫作品展現了人的魅力,肯定了人的價值,同時通過這些作品,也展現出來了作家本身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存的思想,通過這些作品歌頌了生命的美好,在這些作品中,有人物故事畫,比如《蓮社圖》,繪畫中包含了大量的茶元素,人們在欣賞這些圖畫的時候,會感受到更多的情趣。除了人物繪畫,還有很多畫家將山水與茶文化結合在一起。山水是歷代畫家鐘愛的主題,畫家通過在繪畫中融入茶元素,展現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精神。比如:《四景山水圖》、《品茶圖》、《春山讀書圖》等,這些作品至今依舊非常受人們的喜愛,并且極具藝術研究價值,是中國美術繪畫與茶文化相結合的典范之作。時代的車輪不斷向前推進,美術繪畫迎來了近代發展階段,在近代,美術繪畫與茶元素相結合的作品也有很多,畫家通過這種方式,抒發內心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展現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包含了對人性的思考。總而言之,通過縱觀中國美術繪畫歷史,其與茶文化的結合,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這與茶文化的起源、發展以及歷史背景有著密切關系,正是因為中國文人墨客對茶的鐘愛,使其在文學、繪畫創作領域得到了廣泛表現,同時茶性中“廉、美、和、敬”,是文人、畫家推崇的精神,很多畫家仕途不順,一腔愛國熱情無處釋放,最后轉而投向繪畫藝術中,通過對茶事、茶道精神的展現,抒發自己的情懷以及志向。
3茶文化在美術繪畫中的體現
繪畫創作需要大量的素材和靈感,縱觀中國上下5000年的文明史,其中中國古代畫家的繪畫內容都與生活緊密相連,他們通過在自己的生活中尋求靈感、體悟情感,他們向往和平質樸的生活意境,喜歡與大自然親近,在其中盡情抒發自己的情感,這樣畫作更加富有生命力,形式更加豐富。繪畫過程中,畫家追求自然與繪畫的完美結合,從繪畫中人們可以體會到他們對自由的理解,以及對內心自由的渴望。而茶文化興于唐,唐代之前,中國繪畫作品與茶的結合非常少。被記入歷史中的最早的以茶室為主的繪畫作品,就是唐代的《調琴啜茗圖》,這是一副手繪的國畫,內容描繪的是宮廷女子一邊聽琴、一邊喝茶的悠閑生活。畫面中女子的體態豐腴,其中一位主人公是撫琴者,另外兩個主人公則是傾聽者,除此之外,還有兩名仆人,在傾聽者中,有一位身著紅色衣服的女子,目光久久停留在撫琴人的身上,手里的茶還騰起熱氣,另外一個傾聽者,則是在眺望遠方。繪畫的基調非常和諧,自然,畫中的人們都好似沒有煩惱,過著平靜、閑適的生活。這幅畫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茶文化與中國美術繪畫的基礎。在唐代之后,茶文化又迎來了進一步的發展與進步,與繪畫的結合更加緊密。到了宋代,描繪茶事的繪畫越來越多,現有比較完整的有關茶室的美術作品,以《婦女烹茶畫像磚》為代表,這是一副木刻的繪畫作品,手法十分精湛,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這個作品的題材取自民間,畫面中包括茶碗、茶壺,由此可見,在宋代,飲茶已經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在這樣的背景下,以茶事為素材的繪畫作品會越來越多。茶文化在宋代的普及,為茶文化與繪畫的結合奠定了文化基礎。在宋代擅長人物畫的畫家劉松年,有一副非常著名的畫作———《茗園賭市圖》,被世人封為宋代的經典畫作。在畫中,我們可以看到有點茶的,有提壺的,有舉杯的,這些日常的宋代街頭茶市景象,是當時人們生活的最真實的寫照,宋代民間有斗茶的風氣,這種獨特的民間茶文化,是《茗園賭市圖》創作的根基,這也是當時美術繪畫者的創作審美取向。到了元代之后,這種以茶文化為基礎的繪畫形式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文征明曾經說過:天地假我有其軀也,丹青假我有其圖也。通過這樣的描繪,可以看到文征明對自然、和諧、淳樸、自由生活方式的追求,在繪畫中展現了自己品性的態度。后來,文征明科舉不順,在多次仕途失敗之后,文征明便放棄了科舉,不再沉迷科舉,進而全部投入到繪畫中,他借景抒情,從大自然中獲得精神的升華和體驗。比如:文征明的《煮茶》,這個作品所反映的內容就是友人與茶客共同品茶的場景,也可以感受到畫家本身的性格與品行。茶性高潔,雅致,作者將茶與自己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就是要表達自己性情高潔,與世無爭的品質。進入清朝,在清朝時期,美術繪畫與茶文化的結合呈現出了很多新的特點,這個時候,繪畫作品的繪畫內涵與形式都更加接近現代人的審美觀,同時也繼承和發揚了前面幾個朝代積淀下來的繪畫特點與經驗。王鑒、王時敏以及王原祁、王翚的作品在清代比較受繪畫家的青睞,因此得以傳承的很多,不管是繪畫的技術,還是方法、理念,都給清代很多畫家以引導和啟迪、借鑒。這四位畫家與當時的四王、六家并稱為“揚州八怪”,他們的繪畫的共同特點,就是喜歡以茶葉以及茶器等作為繪畫的題材。進入現代之后,中國茶文化迎來新一輪的復興,同時在繪畫領域也涌現出了更多的優秀畫家,此時茶文化與繪畫的結合更加具有時代感,畫家將自己的繪畫思想與茶文化融合在一起,通過自己的畫筆,將歷史的變遷,以及時代的面貌描繪得生動、形象,也抒發著自己內心的情感。比如著名的齊白石、張大千等著名作家,他們很多作品中都是以茶室為素材,在20世紀初期,齊白石先生創作的《寒夜客來夜當酒》,在這部作品中畫一盞油燈,并且燃燒著旺盛的火焰,一枝墨色的梅花插在青澀瓷瓶中,在畫的遠處,有一把墨色帶赭石顏色的提梁大壺,在壺的旁邊還有兩只透明的茶杯。整幅畫畫面清晰、簡單,顏色對比和諧、舒服,協調流暢,但卻十分生動,能夠觸動人們的情懷。欣賞畫作的人們,在欣賞嫩芽新出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畫家的心境,雖然沒有華麗的房屋和茶具,但是一壺熱茶,兩只杯盞,這就已經足夠了。這種超然、灑脫的心境,非常值得世人學習。
結束語
繪畫與中國茶文化的融合,可以追溯到盛唐時期,從盛唐開始,中國的繪畫藝術與茶文化之間就建立極為密切的聯系,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茶文化對畫家繪畫思維的影響更加深刻,并且涌現出了越來越多優秀的繪畫作品,不但促進了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促進中國美術繪畫的創新與改革。
作者:王馳 單位:常州大學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余景學.淺析寫實雕塑在茶文化中的應用與實踐[J].福建茶葉.2016(5):385-386.
[2]王碧.從中西茶文化差異探究茶葉翻譯技巧與方法[J].福建茶葉.2016(5):64-65.
[3]趙淑娟.以茶歷史為切入淺析茶文化蘊含的哲學思想[J].福建茶葉.2016(5):259-260.
[4]張黨諾.茶文化蘊含的哲學思想對當代青年的影響[J].福建茶葉.2016(5):313-314.
[5]劉達,岳艷峰,李鍥.英國文學藝術中的茶文化研究[J].福建茶葉.2016(5):332-333.
中國茶道茶文化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