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興趣愛好 > 其它興趣愛好 > 飲茶 > 普洱茶文化的論文賞析

    普洱茶文化的論文賞析

    時間: 曾揚892 分享

    普洱茶文化的論文賞析

      普洱茶文化是普洱市、西雙版納州茶鄉各族人民從古到今創造的、在對茶的發現、馴化、栽培、制造、加工、運輸、保存、銷售、飲用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普洱茶文化的論文賞析,一起來看看。

      普洱茶文化的論文賞析1

      論加快普洱市茶文化旅游的開發

      【摘要】茶文化旅游是利用茶葉的美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和保健實用價值等吸引旅游者進行休閑體驗的一種新型旅游形式。普洱市自古就是普洱茶的主要生產、加工、集散地,在長期的種茶、制茶、飲茶和販茶過程中積淀了豐富的茶文化,發展茶文化旅游具有明顯優勢。本文主要闡述了普洱市茶文化旅游的內涵與特征,對發展普洱茶文化旅游的優勢進行了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普洱茶文化旅游開發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普洱 茶文化旅游 開發

      茶文化是包括茶園林、茶制作工藝、茶藝、茶道、茶禮儀及與茶有關的眾多文化現象的綜合體。茶文化旅游是利用茶葉的美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和保健實用價值吸引旅游者進行休閑體驗的一種新型旅游形式。其產品形式是以優美的環境為條件,以茶產業為基礎,以茶區多樣性的自然景觀和特定歷史文化景觀為依托,以茶為文化載體,以豐富的茶文化內涵和絢麗多彩的民風民俗為內容而開展的,涵蓋觀光、求知、體驗、習藝、娛樂、購物、度假等多種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產品。茶文化旅游具有休閑性、自然生態性、文化性、參與性和多樣性的特征。

      近年來,普洱茶熱的持續升溫,帶動了普洱市茶產業的迅速發展。普洱市自古就是普洱茶的主要生產、加工、集散地,在長期的種茶、制茶、飲茶和販茶過程中積淀了豐富的茶文化,發展茶文化旅游具有突出的優勢。從1993年首屆“中國普洱茶葉節”起,普洱市就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國茶城”的形象,并在“十一五”旅游規劃中把發展普洱茶文化旅游作為旅游開發的八大旅游產品之一。因此,對普洱茶文化進行深度開發和合理整合,使之成為具有高度吸引力的系列旅游產品,不但能夠加快茶產業的發展,也將大大促進普洱市的旅游業發展,進而拉動該地的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

      一、普洱市茶文化旅游開發的優勢

      普洱是世界茶樹原產地的中心地,是古今中外聞名的普洱茶鄉,普洱茶文化內涵豐富,影響深遠,它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部分,是中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普洱市發展茶文化旅游具有明顯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普洱市具有得天獨厚的“一市連三國,一江通五鄰”的地理區位;是發展邊境旅游的理想之地;第二,普洱市自然生態環境十分優美,境內哀牢山、無量山群峰云集、云霧繚繞,蒼茫無際,層巒疊嶂,區內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森林覆蓋面積占總面積的62.9%;各種動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眾多,素有“綠海明珠”之美譽;第三,普洱是古今中外聞名的普洱茶鄉,茶樹資源豐富,野生型、過度型、栽培型三種茶樹類型齊全,是“天然的茶葉博物館”,當之無愧的“世界茶鄉”。到2005年底,全市茶葉總面積達到134.1萬畝,其中古茶樹(園)60萬畝,現代茶園74.1萬畝,總產量3.55萬噸,實現茶葉總產值10.2億元;第四,普洱市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分布有14種世居民族,是他們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首先發現、馴化和利用了茶樹,開創了人類種茶的歷史。在長期的種植、采制、飲食、販運普洱茶的過程中,積淀了厚重而豐富的普洱茶園藝文化、普洱茶采收與加工文化、茶馬古道與馬幫文化、飲茶習俗與茶道文化和普洱茶收藏與鑒賞文化等,以及由各少數民族種茶、采茶、制茶、飲茶的傳統習俗演義出來的民間歌舞等。普洱茶文化以其自然、清幽、恬靜的文化魅力,對喜愛茶文化的人們構成了獨特的吸引力。

      二、普洱市茶文化旅游開發現狀和問題

      普洱市旅游近年來有了一定發展,2005年全市接待國內外游客205.56萬人次,其中國外游客3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1300萬美元,國內旅游收入60469.47萬元,實現旅游總收入71298.47萬元;隨著茶產業的快速發展,以茶產業為基礎,以普洱茶文化為核心的一批茶文化旅游產品正在形成。目前已推出的茶文化旅游產品主要有:鎮元千家寨野生古茶樹及萬畝野生古茶林生態旅游、瀾滄景邁芒景千年萬畝栽培型古茶園生態旅游、營盤山萬畝現代茶園及中華普洱茶博覽苑、茶馬古道旅游等。計劃推出的有:天下普洱茶國、普洱古茶都等。普洱市力圖打造的城市形象是“世界茶源,中國茶城,普洱茶都”,其意圖顯然是要凸現茶文化旅游在普洱市旅游中的主打地位。但是,普洱的旅游總體發展水平還很低,經過多年開發以后依然處于“冷點”狀態。普洱的茶文化旅游產品并未在旅游市場競爭中顯示出其應有的強勢,這與其優美的自然環境優勢、豐富的人文資源和雄厚的茶產業優勢不相稱。經過分析和調研,筆者認為普洱市發展茶文化旅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起步晚,開發程度低。普洱市發展茶文化旅游發展起步晚,旅游項目開發程度低,產業規模小,發展緩慢,沒有形成特色鮮明的旅游品牌,市場知名度較低,缺乏市場開拓經驗和旅游經營管理經驗,而且沒有明確的市場目標定位,因而,在市場競爭中暫時處于劣勢。

      2、旅游產品整合度低。普洱地區茶旅游資源呈零散分布,整合度低,茶產品的組合度較低,主要以茶園觀光作為茶文化旅游產品,其市場需求局限較大。茶文化旅游本身就是以閑靜、淡泊為特征的“冷”休閑活動,缺乏強刺激性,如不提高組合度,就難于構成觸動大量游客出游的專門動機。

      3、產品的文化含量不夠,特色不鮮明。目前普洱已推出的茶文化旅游產品無論從形式還是從內容上看其文化含量明顯不足。由于茶文化旅游內容不豐富、不飽滿,大大地影響了普洱茶文化旅游產品的整體形象,因而沒有在市場上形成自己獨有的閃亮賣點,形不成市場競爭力。

      4、普洱市茶文化旅游缺少必要的旅游活動內容和旅游業態支撐。旅游的過程要有豐富的旅游活動內容來填充,而旅游活動內容又需要一定的旅游業態的支撐。普洱茶文化旅游產品目前大多還停留在以觀光為主的形式化層面上,缺少必要的旅游活動內容和旅游業態支撐。因此,如何豐富茶文化旅游的活動內容,培育一批與茶文化旅游相關的旅游業態就成為發展普洱茶文化旅游值得進一步探究的課題。

      5、總體經濟發展水平低,旅游項目開發資金不足,旅游配套設施不完善。由于經濟總量小,自身財力弱,引資規模小,投資環境差等問題,使普洱市發展休閑旅游的步伐受到嚴重的制約,2004年普洱市人均固定資產投入為1910.85元,僅為云南省平均水平的60%。由于普洱的經濟基礎較薄弱,導致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滯后,主要表現在:(1)通往古茶樹園區的道路條件較差;(2)景區規劃及建設級別較低(目前僅有A和AA景區8個);(3)城市休閑娛樂設施規模小而散,尤其缺少集中的茶文化休閑業態和園區;(4)城市園林化程度不高,達不到生態休閑旅游的要求。

      三、加快普洱市茶文化旅游開發的對策和建議

      1、加快普洱市現有茶文化旅游資源的整合開發。應把普洱市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雄厚的茶產業基礎、厚重的普洱茶文化及豐富的民族文化等進行空間、內容和形式的整合開發,盡快形成普洱市旅游核心吸引力。

      (1)空間組合――通過點線連接,對旅游資源(自然風光、茶園林景區、民族文化示范村落、茶馬古道、茶文化娛樂園、人造景觀等)進行組合。點與點之間的線不宜長,布點不宜少,同時應注意整治線路沿途的視覺景觀,以提高空間整合度。

      (2)旅游活動內容組合――通過打造一批吸引力較強、特色鮮明、影響大的大型旅游節會和特色民族節慶(如中國普洱茶葉節、普洱茶博覽會、茶馬會、民族鼓舞節、潑水節、葫蘆節、雙胞胎節、芒果節等),把豐富多彩的茶文化展示出來,并把旅游茶園林觀光、自然風景觀光與民族茶藝表演、民族特色歌舞表演、原生態民俗體檢、農家樂等多種旅游活動捆綁起來,以形成閃亮賣點。

      (3)旅游活動形式組合――通過精心安排時段,把觀光、觀賞、參與、娛樂、休閑合理地組合起來,以強化旅游清新感,增強體驗度。

      2、認真分析和研究市場可能性,進行科學合理的市場定位,積極主動地開拓旅游市場。雖然普洱旅游更廣泛的市場是港、澳、臺地區和歐美一些國家以及國內沿海城市,但一段時期內普洱旅游的第一市場應該是省城昆明,或者說昆明是普洱旅游首先要開發的市場。通過打開并培育昆明旅游市場,向省外、國外拓展。只有吸引了大量的昆明游客到普洱旅游,才能對省外和國外的游客產生影響。普洱市應通過大型茶事節慶,著力打造普洱旅游形象,利用各種媒體渠道及各種營銷手段開拓旅游市場,使普洱市真正成為云南旅游的新熱點。

      3、創新思路,著力建立有文化含量的旅游業態。適應新的普洱旅游發展趨勢和變化,以新的思路重新定位和謀劃未來普洱市旅游業發展。以普洱茶文化來提升核心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深度開發系列整合產品。通過對普洱茶文化和區內少數民族文化的挖掘、提煉和整合,凸現普洱茶古樸、厚重、豐滿的文化特色。只有深入挖掘普洱茶文化及原生態民族文化,打造出一批文化旅游產品,才能實現茶文化旅游的優勢組合,形成具有特色的賣點。積極培育文化含量高的旅游業態,如:茶葉交易市、茶道飲食市、制茶工藝展示所、茶藝表演隊、茶歌舞表演場、大型民族歌舞專場、民間少數民族雜藝表演場、茶文化博物館、茶鑒賞會所等。將目前已經整理排練的一批大型民族歌舞如《茶之魂》、《茶鄉春潮》、《普洱茶之歌》、《茶韻古樂》等大型歌舞和音樂會形成專場,以業態形式提供給游客消費。

      4、多渠道融集資金,著力改善旅游基礎配套設施。旅游基礎配套設施是茶文化休閑旅游的必備的條件。應多渠道融集資金對通往景邁、芒景萬畝栽培型古茶樹園區和鎮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樹園的道路進行拓寬、鋪油,以提高通達性和舒適性;對茶馬古道必要的修復性建設;完善景區規劃及建設,提高景區級別,力爭創建數個4A或3A級景區;加強建設有一定規模和數量、相對集中的城市休閑娛樂設施,尤其是集中的茶文化休閑業態和園區;加快城市園林化建設,加緊推進“滿城綠色,滿城水”項目設計實施,規劃建設時應注意應用借景的方法,把城市園林延伸至自然背景,并逐步與自然生態背景融為一體,著力營造和諧生態城市休閑環境。

      【參考文獻】

      [1] 汝百樂:云南茶文化旅游開發初探,[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1. 2。

      [2] 周紅杰:云南普洱茶,[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3] 思茅市旅游局:(內部資料)思茅市“十一五”旅游發展規劃,2006。

      [4] 思茅市人民政府:(內部資料)思茅市“十一五”茶產業發展規劃,2006。

      [5] 云南省政府:(內部資料)思茅市“十一五”發展研究,云南發展研究 2006。

      普洱茶文化的論文賞析2

      普洱市圖書館普洱茶文化文獻的開發與利用

      摘 要:普洱茶文化文獻的收集、整理及發展,體現了對民族文化的尊重、茶文化文獻的開發利用,凝集著巨大的民族歷史和現實信息。

      關健詞:普洱;茶文化文獻;收集與整理;開發與利用

      隨著普洱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普洱市圖書館都經歷了長期的茶文化積累過程,普洱民族茶文化這個具有“地域文化的個性”,給圖書館的發展引來了一股很有力量的“勢”,離開了這個個性就失去了公共圖書獨特的優勢。故普洱市圖書館因勢利導,充分地利用好手中的地域文化資源,為研究普洱茶文化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并“量體裁衣,自做衣裳”,積極主動地推出自己的品牌,顯示自身有研究實力的一面,更好地體現自己的職能,促進了普洱茶文化的發展。

      普洱市圖書館收藏的諸多史籍中有許多記載足以說明普洱茶是勤勞智慧的祖先留給思茅的“永活財富”。唐・樊綽撰《蠻書・云南管內物產第七》中寫到的:“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蒙舍蠻即哀牢人是當是南詔的統治民族。據哈尼族支系�尼人口碑相傳,1600年以前,當�尼人進入西雙版納地區時,當地已有了土著所種的茶樹。至今,在西雙版納、普洱、景東、景谷、瀾滄等地還保存有大量野生型、過渡型、人工栽培型古茶樹。同時,這些地區也都是古銀生節度所轄。可以作為“銀生域界諸山”產茶的活佐證。

      元・李京《云南志略,諸夷風俗》中提到的“金齒百夷”、“交易五日一集,以氈、布、茶、鹽互相貿易”。金齒百夷指滇西傣族祖先。乾隆《云南通志》記載:“普思茶山,夷人窮苦,惟籍茶葉養生,是小民養命之源。”道光《普洱府志》記載“普洱府,蠻民雜居,以茶為市,衣食仰給茶山”,在漫長的歲月中,滇西南各族就開發出名揚天下的“普洱茶”。也營造了燦爛的民族茶文化。

      1普洱茶文化文獻的價值意義

      1.1普洱茶文化的定義

      普洱茶文化,作為一個廣義的概念來理解,它是普洱市、西雙版納州茶鄉各族人民從古到今創造的、在對茶的發現、馴化、栽培、制造、加工、運輸、保存、銷售、飲用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

      1.2普洱茶文化的內容

      普洱茶文化與自然、地理、民族、經濟、文化緊密聯系,涉及種茶人、制茶人、售茶人、飲茶人各民族的生產方式、生活習俗、思想觀念、宗教信仰、文化藝術等等方面,如古茶樹、古茶林、大茶山、茶種植、茶品種、茶加工、茶貢品、茶廠家、茶馬道、茶飲具、茶醫藥、茶民俗、茶品飲、茶風情、茶碑刻、茶文史、茶詩詞、茶楹聯、茶文藝、茶保健、茶葉節等等。

      1.3普洱茶文化的內涵

      普洱茶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在眾多茶文化中,有其獨特鮮明的地方性、民族性和廣博性特點,其中一些內容實體,已具有文物價值和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價值。思茅為世界茶起源地之一,在漫長的茶葉發展歷史長河中,14個兄弟民族共同創造了豐富多彩,底蘊豐厚的民族茶文化,這是思茅普洱獨特的資源。它將帶動云南思茅旅游業、茶產業、茶經濟的發展,促進地方經濟社會文化的全面進步,造福于云南思茅各族人民。茶文化促進著普洱茶的振興,普洱茶為茶文化提供了發展基礎。是中國民族優良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份,具有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而傳揚海內外。

      2普洱市圖書館館藏茶文化文獻的收集與整理

      2.1茶文化文獻特色專柜

      普洱市圖書館于2003年設立茶文化文獻的特色專柜,從開始的30多冊到現在的1011冊。十年來,專柜收集了如:由普洱茶文化的創始人黃桂樞先生于1994年主編輯的《中國普洱茶文化研究》是當代研究普洱茶文化的起始文獻。由臺灣師范大學教授鄧時海著的《普洱茶》是記載普洱茶文獻,普洱茶理論的專著、由思茅政協編的《普洱茶源》是系統地反映普洱茶發展的歷史演變,及現代普洱茶的發展趨勢,為廣大讀者認識普洱茶提供一個了解的平臺,并對普洱茶的有關問題進考證和定論的茶文化文獻。

      2.2多方面收集研究文獻資料

      當今的普洱茶及茶文化研究有地方性研究和個人研究,在新纂地方志中有普洱茶專述,有的集體或個人出版了書籍多種,1993年至2001年,弘揚茶文化后,普洱市舉辦了三屆普洱茶國際學術研討會,海內外有關論文文章、論著已發表、出版多篇(部),為普洱茶文化增添了新成果。普洱茶文化具有多種文學藝術特色,有普洱茶詩詞、普洱茶楹聯、普洱茶民歌、普洱茶民間傳說、故事、普洱茶小說、散文、普洱茶曲藝、歌舞、普洱茶郵票藝術。以茶會友,廣交天下,茶文化搭臺,茶經貿唱戲。1993年至2013年,普洱市舉辦了十三屆中國普洱茶葉節,促進了中外茶文化交流,促進了普洱茶鄉經濟社會發展而影響深遠,其影像、圖片資料我館也有收藏。

      2.3普洱茶文化古籍的收藏

      銀生普洱茶自唐代入載《蠻書》以來,記載有普洱茶史料的書有所增多,普洱市圖書館館藏茶文化文獻的史籍主要是宋代有《續博物志》,明代有《滇略》、《本草綱目》等。清代的史料和文物有《滇云歷年傳》、《滇南新語》、《本草綱目拾遺》、《滇南見聞錄》、《滇海虞衡志》、《普洱茶記》、《清史稿》、《道光普洱府志》、《思茅廳志》。《普洱府志》、《易武茶案斷案碑》、《永安橋功德碑記》、《信征別集》等。民國時期的史料和文物有《梵天盧叢錄》、景谷茶人《紀襄廷墓志》、《思茅鈞義祥茶莊包裝說明單》等,為普洱茶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內容。

      3普洱市圖書館茶文化文獻的開發與利用

      3.1普洱市圖書館史籍佐證普洱茶是世界普洱茶樹起源的中心地帶

      普洱市圖書館收藏的諸多史籍中有許多記載足以說明普洱茶是勤勞智慧的祖先留給思茅的“永活財富”。唐・樊綽撰《蠻書・云南管內物產第七》中寫到的:“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蒙舍蠻即哀牢人是當是南詔的統治民族。據哈尼族支系�尼人口碑相傳,1600年以前,當�尼人進入西雙版納地區時,當地已有了土著所種的茶樹。至今,在西雙版納、普洱、景東、景谷、瀾滄等地還保存有大量野生型、過渡型、人工栽培型古茶樹。同時,這些地區也都是古銀生節度所轄。可以作為“銀生域界諸山”產茶的活佐證。   元・李京《云南志略,諸夷風俗》中提到的“金齒百夷”、“交易五日一集,以氈、布、茶、鹽互相貿易”。金齒百夷指滇西傣族祖先。乾隆《云南通志》記載:“普思茶山,夷人窮苦,惟籍茶葉養生,是小民養命之源。”道光《普洱府志》記載“普洱府,蠻民雜居,以茶為市,衣食仰給茶山”,在漫長的歲月中,滇西南各族就開發出名揚天下的“普洱茶”。也營造了燦爛的民族茶文化。

      3.2弘揚民族茶文化,促進普洱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從1993年以來,先后在普洱舉辦了三屆“中國普洱茶

      國際研討會”和一次“中國古茶樹遺產保護研討會”,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極大關注,使半個世紀以來,國際學術界關于茶樹原產地在中國還是在印度的爭論劃上了圓滿的句號。從1993年開始,每兩年舉辦一屆集民族文化、經貿洽談、旅游觀光、經濟協作為一體的“中國普洱茶葉節”。至2013年4月共舉辦了十三屆“中國普洱茶葉節”。而且成功舉辦了普洱“馬幫茶道、瑞貢京城”普洱茶文化北京行活動。普洱茶葉節的重大活動期間,普洱市圖書館2004年為市委朱飛云副書記引證資料。提供東晉・常璩在《華陽國志、巴志》中的記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魚鹽銅鐵。周漆茶密……皆納貢之》,2005年4月中國茶葉節前,為市委沈培平市長提供清・阮福《普洱茶記》原文。2006年3月為市委領導提供普洱府有關資料,例如在《四庫全書・云南事略》中查到清雍正七年(1729)改土歸流,云桂黔總督鄂爾泰續集《請添設普洱流官營制書》,設普洱府,是普洱府建置沿革的寶貴資料。2011年2月至今,思茅地方人士,普洱茶文化,民族文化研究者,退休干部李建德,筆名信安,一年多來堅持來館查閱元、明、以下有關普洱茶文化資料。查閱《四庫全書》部分、《二十四史》云南部分,《普洱府志》、《思茅廳志》、《思茅古化各少數民族》等資料,摘抄筆記3本,收集原始文獻資料數百條。挖掘、發現及研究了普洱民族茶文化的淵源歷史。同時館員根據李先生需要,迅速幫助查找有關資料,大大減少了讀者所花費的查找時間。館員向讀者所提供的深層次顧問式服務,讀者在這里頗有“家鄉遇故知”的感覺。發表論文之時,在每篇文化尾附上本文由普洱市圖書館資料室提供資料。

      3.3出版茶文化著作

      為進一步揭示文獻內容,便于讀者查找利用。我館資料室積極做好二次文獻的開發利用工作,編輯了《普洱市公共圖書館館藏茶文化文獻聯合目錄》,資料部從2005年開始做年代檢索課題(專題)匯集。收集與整理有關普洱茶資料。如《普洱市圖書館茶文化專題》內容包括唐、宋、清有關茶對聯的來源、評析匯編、《四庫全書》中有關記載普洱茶的原始出處等茶歷史淵源資料。提供市委、人大、政協、各大局領導機關參考。普洱市圖書館還出版了由查正儒館長主編的《普洱茶事》一書。

      圖書館的數字化進程不斷推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市圖書館的文獻數字化建設會得到快速發展,普洱茶文化文獻專題資料在網絡上為文化服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澤石.民族典籍文獻殿堂中的人文眷顧與積淀,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4(5).

      2俞承商.思茅地區志(下).思茅: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

      3張孫民.普洱茶源.思茅: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普洱茶文化的論文賞析相關文章:

    1.普洱茶文化的古詩詞欣賞

    2.普洱茶文化的歷史底蘊

    3.茶與茶文化的3000字論文

    4.普洱茶文化的悠久歷史

    5.普洱茶茶文化的基本知識

    6.茶文化論文

    269028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日本最新乱码视频| 亚洲砖码砖专无区2023| 99视频在线免费看|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国产清纯白嫩初高生在线观看 |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不收费| AV无码小缝喷白浆在线观看 | 粗大白浊受孕h鞠婧祎小说| 天堂bt资源www在线|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黑人巨茎美女高潮视频|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播放人|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99| 2020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日本高清二区视频久二区| 午夜寂寞在线一级观看免费| 99久久精品国产片久人| 日韩超碰人人爽人人做人人添| 四虎在线最新永久免费|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久久|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视频7| 四虎永久在线观看免费网站网址| bt天堂网...www在线资源| 欧美一级日韩一级亚洲一级| 国产一级做a爱免费视频| av网站免费线看|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 初尝人妻少妇中文字幕| 1024手机基地在线看手机| 无翼乌口工全彩无遮挡里|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黄网站色视频大全免费观看| 婷婷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三区| 老扒夜夜春宵粗大好爽aa毛片| 国模丽丽啪啪一区二区| 久久只有这才是精品99| 狂野小农民在线播放观看| 国产小呦泬泬99精品| a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免费视频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