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藏獒的疾病(2)
如何防治藏獒的疾病
藏獒常見疾病的防治之傳染性肝炎
本病是由犬傳染性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主要侵害1歲以內的幼年藏獒,常引起急性壞死性肝炎,在臨床上常與犬瘟熱混合感染,使病情更加復雜嚴重。本病幾乎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生,是一種常見的犬病。病初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犬的血液中,以后在各種分泌物、排泄物中都有大量病毒,并排出體外,污染外界環境。病愈后還可從尿中排毒達6~9個月之久。因此,病犬和帶毒犬是本病的傳染源。健康的藏獒主要通過消化道感染,也可經胎盤傳染。該病毒抵抗力相當強,低溫條件下可長期存活,在土壤中經10~14天仍有致病力,在犬窩中也能存活較長時間,但加熱能很快將病毒殺死。
診斷要點:
⑴流行特點,犬只不分品種、性別、季節都可發生,但以1歲以內的幼犬和冬季多見
⑵臨床特征,初期癥狀與犬瘟熱很相似。病犬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渴欲明顯增加,甚至出現兩前肢浸入水中狂飲,這是本病的特征性癥狀。病犬體溫升高達40℃以上,并持續4~6天。嘔吐與腹瀉較常見,若嘔吐物和糞便中帶有血液,多預后不良。多數病犬劍狀軟骨部有痛感。急性癥狀消失后7~10天,部分犬的角膜混濁,呈白色乃至藍白色角膜田,數日后即可消失。齒齦有出血點。該病雖叫肝炎,但很少出現黃疽。若無繼發感染,常于數日內恢復正常。
防治措施:
⑴平時要搞好犬舍衛生,自繁自養,嚴禁與其他犬混養。
⑵盡早隔離病犬,并用高免血清或成年犬血清治療,每天1次,每次10~30毫升。此外,每日應靜脈注射50%莆萄糖液20~40毫升,維生素C 250毫克或三磷酸腺昔 15~20毫克,每日1次,連用3~5天。要節制飲水,可每2~3小時喂1次5%葡萄糖鹽水。
⑶預防注射。對30~90日齡的犬接種3次,90日齡以上的藏獒接種疫苗2次,每次間隔2~4周。每次注射用量:五聯苗為2毫升,二聯苗為1毫升,可獲1年的免疫期。1.5~2月齡的犬以15天的間隔接種2次滅活苗,每次1毫升,至少可獲6月的免疫力,對犬只有良好的安全性,無任何局部或是全身反應。
藏獒常見疾病的防治之犬瘟熱
犬瘟熱主要危害幼犬。其病原體是犬瘟熱病毒。病犬以呈現雙相熱型鼻炎、嚴重的消化道障礙和呼吸道炎癥等為特征。該病的后期常出現神經癥狀。病犬的各種分泌物、排泄物(鼻汁、唾液、淚液、心包液、胸水、腹水及尿液)以及血液、腦脊髓液、淋巴結、肝、脾、脊髓等臟器都含有大量病毒,并可隨呼吸道分泌物及尿液向外界排毒。健康犬與病犬直接接觸或通過污染的空氣或食物而經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
診斷要點:
⑴本病于寒冷季節多發,特別多見于犬類比較集聚的單位或地區。一旦犬群發生本病,除非在絕對隔離條件下,否則其他幼犬很難避免感染。哺乳仔犬由于可從母乳中獲得抗體,故很少發病。通常以3月齡至1歲的幼犬最易感。
⑵臨床特征,體溫呈雙相熱型(即病初體溫升高達40℃左右,持續1~2天后降至正常,經2~3天后,體溫再次升高);第二次體溫升高時(少數病例此時死亡)出現呼吸道癥狀,病犬咳嗽,噴嚏,流漿液性至膿性鼻汁,鼻子干燥;眼瞼腫脹,化膿性結膜炎,后期常可發生角膜潰瘍;下腹部和股內側皮膚上有米粒大紅點、水腫和化膿性丘疹;常發嘔吐;初便秘,不久下痢,糞便惡臭,有時混有血液和氣泡。少數病例可見足掌和鼻翼皮膚角化過度性病變。此種病犬大多預后不良,有的只是局部性抽搐或一肢兩肢及整個后軀的抽搐麻痹、共濟失調等神經癥狀,此類病犬即使痊愈,也常留有后軀無力等后遺癥。由于本病常與犬傳染性肝炎等病混合感染及繼發感染細菌,使癥狀復雜化。因此,單憑上述癥狀只可作出初步診斷,最后確診還須采取病料(眼結膜、膀眈、胃、肺、氣管及大腦、血清)送往檢驗單位,做病毒分離、中和試驗等特異性檢查。
防治措施:
⑴定期預防接種,中國生產的犬瘟熱疫苗是細胞培養弱毒疫苗。為了提高免疫效果,應按以下免疫程序接種。仔犬6周齡時為首次免疫時間,8周齡進行第二次免疫,10周齡進行第三次免疫。以后每年免疫1次,每次的免疫劑量為2 毫升,可獲得一定的免疫效果。仍可激發呈現臨床癥狀而發病,這就是某些犬在免疫接種后仍然發生犬瘟熱等疫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提高免疫效果,減少感染率,在購買仔犬時,最好先給仔犬接種犬五聯高免血清4~5毫升,1周后再注1次,2周后再按上述免疫程序接種犬五聯疫苗,這樣既安全可靠,又可減少發病率。
⑵加強獸醫衛生防疫措施各養殖場應盡量做到自繁自養。在本病流行季節,嚴禁將場外的犬帶到場內。
⑶及時隔離治療及時發現病犬,早期隔離治療,預防繼發感染,這是提高治愈率,減少死亡率的關鍵。病的初期可肌肉或皮下注射抗犬瘟熱高免血清(或犬五聯高免血清)或本病康復犬血清(或全血)。血清的用量應根據病情及犬只身體的大小而定,通常使用5~10毫升/次,連續使用3~5天,可獲一定療效。
⑷加強消毒,對犬舍、運動場應以各種消毒藥,如百毒殺、1210.威島牌消毒劑、次氯酸鈉等進行徹底消毒。
藏獒常見疾病的防治之犬冠狀病毒病
本病是藏獒的一種急性胃腸道傳染病,其臨床特征為腹瀉,病原是冠狀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犬的胃腸道內,并隨糞便排出,污染飼料和周圍環境。因此,本病主要經消化道感染。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強。糞便中的病毒可存活6~9天,污染物在水中可保持數天的傳染性。因此,犬群中一旦發生病,很難在短時間內控制其流行和傳播。病毒對熱敏感,紫線、來蘇兒、0.1%過氧乙酸及1:800稀釋的1210等都可短時間內將病毒殺死。
診斷要點:
⑴流行特點。本病多發于寒冷的冬季,傳播迅速,數日內常成窩爆發。本病的發生雖無品種、年齡、性別之分,但在犬群中流行時,通常都是幼犬先發病,然后波及其他年齡的犬。幼犬的發病率和致死率均高于成年犬。
⑵臨床特征。幼犬癥狀重劇,嘔吐和腹瀉是本病的主要癥狀。病初嘔吐持續數天,至出現腹瀉后,嘔吐減輕或停止。腹瀉物呈糊狀、半糊狀乃至水樣,橙色或綠色,水樣便中常含有粘液和血液。病犬精神沉郁、喜臥、厭食,但體溫一般不高。成年犬癥狀輕微。本病的臨床癥狀和流行病學與輪狀病毒感染相似,而且常與輪狀病毒、犬細小病毒等混合感染,診斷較為困難。
防治措施:本病尚無特效疫苗供免疫用主要采取一般性綜合措施。對病犬主要采取對癥治療,停喂含乳糖較多的牛奶。口服補液鹽,靜脈滴注復方氯化鈉液,喂給以糾正脫水與電解質紊亂。肌注地塞米松,以改善微循環和治療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