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魚的養成方法有哪些
鮑魚的養成方法有哪些
養成技術是鮑魚養殖的最后一個重要環節,今天學習啦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鮑魚的養成方法。
鮑魚的養成:條件
太平洋牡蠣養殖海區自然條件的優劣對其養成有著密切的關系。
(1)地勢 養殖區應選擇灘涂較為平坦,底質泥沙為宜,便于棚架、浮筏的設置。并有適量淡水注入的內灣或圍墾區的深水位置較為理想。
(2)水流 養殖區的潮流要求暢通,海水交流條件好,風浪平靜或不易受大風大浪的襲擊。
(3)水質 海水溫度應是太平洋牡蠣適宜的范圍5-30度;海水比重應在1.005-1.025左右。
(4)餌料 養殖區必須是肥區,便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以保證牡蠣生長所需豐富餌料生物。
(5)污染 養殖海區應沒有嚴重的工農業污染。
鮑魚的養成:工藝流程
養殖海區的選擇→養成方式的確定→養成器材的準備→養成設施的設置→苗種放養→養成管理→收獲加工
鮑魚的養成:灘涂播養
是目前灘涂養殖太平洋牡蠣中較簡便的方法。將蠣苗按照一定密度直接播撒在泥灘或泥沙底質的灘涂上進行養成。
垂下式養殖又分:
1)棚架式:在養殖區內用竹、木或水泥樁等搭設棚架,將附苗器械垂掛在棚架上進行養成。
2)浮筏式:在淺海域設置浮筏,浮筏由毛竹構成,將附苗器垂掛在筏架上養殖。
3)延繩式:在淺海區設置浮綆,將附苗器器掛在浮綆上進行養殖。
4)吊籠式:單層圓籠式養殖扇貝用的多層網籠都可用來吊養牡蠣。
除此而外,太平洋牡蠣還可與對蝦混養,與海帶、裙帶菜等藻類間養。
餌料:完全依靠自然海區的天然餌料生物,以單胞藻為主。
病害防治:太平洋牡蠣的養成生產中,發生的疾病較少,國外報道的有卡諾氏菌病,國內養成主要危害來自敵害生物,一類是競爭生物如褶牡蠣、藤壺、苔鮮蟲、石灰蟲等與其爭附著基、爭食、爭氧;另一類是殘食生物如螺類、蟹類、鑿貝美女蟲、扇貝蚤等,尤以最后一種危害最嚴重,目前尚無有有效防治辦法。
鮑魚的養成:主要方式
(1)直接養成法
傳統的養殖方法如投石養殖、橋式養殖、立樁養殖和插竹養殖等。這些養成方式的共同特點就是采苗器兼作養成器。
(2)分苗養成法
包括灘涂播養、浮筏或延繩垂下式養殖及單體養殖等多種方法,與直接養成相比,這些養殖方法可人為控制養殖密度,有效利用養殖水域,養殖周期短,產量高,是牡蠣養殖的先進方式。
鮑魚的養成:收獲與加工
1、收獲方法
鮑魚籠養、工廠化養殖收獲方法簡便,從養殖條約中或養殖皺紋板上直接拔離即可,自然海區養殖的鮑魚的采捕一般安排在夏秋期間的水溫較高季節,便于潛水作業。
鮑魚采取的標準一般掌握在規格達9厘米左右,每20個可達1公斤重。
2、加工技術
鮑魚因其營養豐富、細嫩可口、豐富暢銷,目前多以外銷為主,即洗凈后即可烹調,此外也可加工成干品或制成罐頭。
干品加工:先將鮮品去殼及內臟塊,置于缸中加鹽7-8%,隔夜取出后,搓洗去足周邊的黑色素和粘液,洗凈后入釜中加水煮熟,撈起用線穿起放于席上曬干即成。
罐頭制作:我國常用的是作水煮罐,并將鮑魚去殼,頭及內臟刷洗干凈后封罐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