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米的池塘適合養些什么魚
池塘養殖是淡水養殖的主力軍,那么池塘養什么魚是很多人想要知道的問題。下面為您精心推薦了1.3米的池塘適合養的魚,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3米的池塘適合養的魚
草魚和鰱魚為主的混養類型
最常見的類型。其特點是飼料、肥料來源廣,成本低,產量和經濟效益較高。草魚放養規格分10克、50克和150~500克,鰱的放養規格為夏花、50克、200~350克;放養重量分別為總放養量(150千克左右)的45%和30%左右,同時混養鳙、團頭魴魚、鯽魚等。在高產區,每公頃凈產量可達11250千克左右。其中草魚和鰱各占30%。上市規格草魚為1.5~2千克,鰱為600克左右。另有相當數量150~500克的大規格魚種。
草魚、鳙魚、鯪魚為主的混養類型
珠江三角洲通常采用的類型。當地水溫高,生長期長,水質較肥,一年可放養和收獲多次,尤以鳙魚為突出。同時還可混養鰱、野鯪等以及適當數量的斑鱧和鰻鱺,以增加收益。草魚放養規格為15克、350克,放養重量占總放養量(約280千克)的35%~40%。鳙放養規格為300~500克,鯪放養規格為15~25克和50克,放養重量分別占總放養量的27%和19%左右。草魚每年放養2批,鳙魚放養4~6批。高產地區每公頃凈產量可達12750千克左右。草魚和鳙上市規格為1千克。鯪150克左右,并有相當數量大規格草魚和鯪魚種供翌年生產之用。
鰱魚、鳙魚為主的混養類型
中國長時期較為普遍采用的類型。其中鰱、鳙放養重量約占總放養量(約135千克)的60%,鰱、鳙之比大致為3~5∶1,同時混養草魚、鯉魚、鯽魚、羅非魚、鲴類等。鰱、鳙上市規格為500克以上,每公頃凈產量可達7500千克左右。
鯉魚為主的混養類型
中國東北、華北、西北地區的主要類型。一種是放養規格為50~100克,鯉放養量占總放養量(約100千克)的50%~65%。同時混養草魚、鰱、鳙等。鯉上市規格500克左右,高產池每公頃凈產量可達7500~8250千克,鯉占50%~60%。另一種是鯉放養量占總重量(190千克左右)的85%~90%。采用定時、定量、定點集中投喂全價的高蛋白(35%左右)飼料,每公頃凈產量可達15000千克,鯉占85%左右,上市規格500克左右。
池塘養魚的方法
㈠魚種投放:,可按魚種池的要求進行。
1、魚種來源。主要應由自己培育或就近購買,最好是自育自養,以避免長途運輸造成魚種受傷,帶回病菌以致發病死亡。所以規模漁場要求有自己的魚種基地。如東江水庫的鱖魚養殖,在最高峰時達到幾百口網箱,后因引種帶回病毒,導致幾百口網箱鱖魚全部毀滅,現在東江水庫庫區基本上看不到鱖魚。
2、放養品種。目前傳統的放養品種有:四大家魚、銀鲴、鯉、鳊等,今后要逐步擴大名特優品種放養比例,如黃顙魚、鱖魚、鱘魚、羅非魚、湘云鯽、翅嘴紅鮊等,突出自己特色,提高養殖效益。
3、魚種規格。
放養大規格,放養草、鰱、鳙、魚種規格最好在5寸以上。魚種規格小,成活率低,攝食量小,影響產量。對不實行輪捕輪放的魚塘,魚種規格要求一致,以利生長;對實行輪捕輪放的魚塘,放養魚種要求有大有小,俗稱放“樓梯魚”,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輪捕輪放的增產潛力。
4、體質要求。
放養魚種要求優質健狀,中標魚最好,鱗片鰭條完整無損,體表無寄生蟲,無病害。帶病魚種便宜也不能要。
5、放養時間。
提早放養是高產的措施之一,且冬季放種比春季價格低。冬季魚出塘后,即進行池塘清整消毒,一般在春節前后選晴天放養。因這時期溫度低,魚的活動力弱,鱗片緊,在捕撈和放養過程中不易受傷,同時早放養、早開食、有利生長。
6、混養與合理密放。
在魚池中實行各品種混養與合理密養是充分利用水體,合理利用飼料,發揮生產潛力,提高魚產量的重要措施。混養是以各種魚類食性和生活習慣為依據的。根據魚類的生活習性,相對地可分為上層魚(鰱、鳙),中大層魚(草魚)和底層魚(鯉、鯽)等三類。從食性上看,可分為肥水魚(鰱魚食浮游植物、鳙魚食浮游動物)、草食魚(草、鳊喜清水)和雜食魚(鯉、鯽、羅非魚),肉食魚(鱖魚、黃顙魚、大口鯰等)。利用它們相互有利的一面,避免矛盾的一面,從而充分發揮水體和餌料潛力。而合理的放養密度則建立在多品種混養的基礎上。
一般肥水塘,應以鰱魚為主,每畝放養鰱魚120-150尾,鳙魚25-30尾,草魚100-120尾,鯉12-20尾,鮮子10-15斤。
瘦水塘,主養草魚,每畝放養草魚150尾,搭配鰱魚100尾,鏞魚50尾,鯉20尾。
精養塘及投喂配合飼料魚塘則應加大主養魚的比例。總之放養密度應根據池塘條件,肥、餌料來源,飼養管理水平,魚種規格來調整設計。
㈡飼養管理
“三分養,七分管”,飼料管理是成魚穩產高產的根本保證。
1、多途徑解決養魚飼料。
⑴廣種青飼料:充分利用旱土、屋邊、塘邊、池埂的一切空坪隙地,種植青飼料,擴大青飼料來源。
⑵多養禽畜:利用雞糞養豬,豬、鴨糞養魚,塘泥肥田、種菜、種草,水中有魚、水上有鴨,欄中有豬、雞,建立生態漁業模式。
⑶推廣配合飼料養魚,最大限度發揮水體效益。
2、實行輪捕輪放。
輪捕輪放是群眾創造的先進養魚措施。其優點主要是做到了整個飼養期間始終保持池塘魚類較合理的密度。有利于魚體的成長和充分發揮池塘生產潛力。
輪捕輪放形式大抵有以下二種:
⑴一次放足,分批起捕,捕大留小。將不同種類,不同規格的魚種,一次放足,一部分魚達到上市規格后即分批起捕。
⑵分批放養,分批起捕,捕大留小,即將一部分達到上市規格的魚起捕后,立即補放一部分魚種。采用這種方法需有專門的魚種池配套,也可在本池中套養夏花苗作隔年魚種。
在投餌池塘為解決起捕困難也可推廣抬網起魚。
3、加強日常管理
⑴做到“三看施肥”,“四定”投餌。
一看水:
水色主要是由水中浮游生物的顏色反映出來。池水要保持“肥”、“活”、“爽”。“肥”就是池中有機物多,水中浮游生物數量多,營養鹽類豐富。“活”就是水色經常在變化,表明魚池物質循環快;“爽”。“爽”就是池水透明度較大、溶氧量高。池水呈草綠色帶黃色(浮游動物多),褐綠色帶黃色(浮游植物多)表明池水較肥;呈暗綠色、灰蘭色或蘭綠表明水瘦;呈棕褐色、棕紅色表明池水變惡。瘦水多投,肥水少投,惡水不投及時投水、改水。
二看魚:
即看魚的浮頭及吃食情況,決定施肥。黎明時浮頭,日出后即下沉,人到池邊魚下沉,為輕度浮頭,若過早浮頭,人到池邊魚不下沉,或用石子投入水中魚下沉后很快上浮,為重度浮頭。若浮頭嚴重,說明水質過肥,應停止追肥。
三看天:
根據季節、天氣施肥。入夏勤施,盛暑穩施、秋涼重施,晴天多施,陰雨天少施,雷雨前不施。
定位:投飼應在固定位置,設草架或餌飼臺,便于觀察魚吃食,清除殘渣,為魚病防治創造條件。
定時:正常天氣,一般上午9-10時,下午3-4時投餌施肥。但遇天氣悶熱、雷陣雨應推遲或停止投飼。
定量:投喂飼料應做到適量、均勻,防止過多過少,忽多忽少。
定質:餌料必須新鮮,不投腐敗變質發霉的餌料,青草要鮮嫩洗凈,糞肥要充分發酵。
⑵勤巡塘,多觀察。
⑶勤注水,促生長。在高溫和魚吸食旺季,有條件的每10天左右加水一次,以增加溶氧,改善水質。
⑷勤除雜去污,防病害。
魚缸養魚方法
如果是新手開始養魚的話,建議先買小魚缸喂養。因為大魚缸如果沒有養殖經驗,很容易造成魚死亡。所以建議先利用小魚缸練手
對于大多數養魚的來說,就是去利用大水缸。對于大水缸養魚首先要挑選合適的水草燈,因為水草燈能模擬日光,促進水草生長。水草如果生長的好的話,也能幫助魚兒成長
第二種是選擇合適的過濾器,過濾器能過濾掉水中的雜質,保持水的安全性,讓魚兒快樂健康成長
對于魚兒的選擇,大都會選擇容易養活的魚兒,比如孔雀。養魚也需要保持合適溫度,保持魚缸二十幾攝氏度就行了,也可以去搜狗上找自己買的魚兒最合適的溫度
最后對于魚兒的喂養方法,一般是是在超市買魚飼料,一天喂兩次。一次性不要投放太多造成魚缸的污染,一次性少投點等魚吃完了在放一點大概持續5分鐘就行了。
猜你感興趣:
5.如何飼養三色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