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興趣愛好 > 其它興趣愛好 > 飼養 > 中華蜜蜂活框飼養技術規范

    中華蜜蜂活框飼養技術規范

    時間: 曾揚892 分享

    中華蜜蜂活框飼養技術規范

      中華蜜蜂嗅覺靈敏,盜性較強,防止盜蜂是管理中蜂的一項主要工作,應隨時加以注意。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中華蜜蜂活框飼養技術規范,一起來看看。

      中華蜜蜂活框飼養技術規范

      一、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中華蜜蜂(簡稱中蜂)活框養殖管理。

      二、名詞術語

      (一)蜂群:由一只蜂王、1000只以上工蜂、少數雄蜂組成的能獨立生活的群體。

      (二) 蜂巢:蜂群繁衍生息,貯存飼料的場所。由一個或多個與地面垂直,并列的巢脾構成。

      (三)群勢:衡量蜂群強弱的名稱,通常以框蜂和公斤蜂重計算。

      (四)巢脾:兩面具六角形巢房的蠟板,是構成蜂巢的基本單位。

      (五)子脾:巢房內以卵、幼蟲、封蓋蛹為主稱子脾。以卵、幼蟲為主叫卵蟲脾。以封蓋蛹為主叫封蓋子脾。

      (六)粉、蜜脾:巢房內以花粉、蜂蜜為主的巢脾。

      (七)贅脾:在巢框的上梁、側梁上營造的小塊新巢脾。

      (八)土法飼養:巢脾一端固定在附作物上,全部是工蜂建造的自然巢脾,不能隨意檢查和管理的飼養方法。

      (九)活框飼養:巢脾固定在活動巢框內,能在箱內隨意移動,采用人工巢礎造脾,可以隨時檢查和管理的飼養方法。

      (十)繁殖期:蜂群以繁殖蜂兒為主,群勢不斷擴大引起自然分蜂的時期。

      (十一)流蜜期:外界有一種主要蜜源植物開花,蜂群能生產大量蜂蜜的時期。

      (十二)分蜂熱:蜂群內部產生自然王臺,工蜂出勤減少,蜂王產卵急劇下降時稱發生分蜂熱。

      (十三)交尾群:供處女王交尾使用的小群。

      (十四)蜜粉源:能提供蜂群繁殖需要的花粉和花蜜的顯花植物開花期總稱。提供花粉為主的開花植物稱粉源。提供花蜜的開花植物稱蜜源。

      三、蜂箱選擇技術

      中華蜜蜂十框蜂箱,簡稱“中標箱”,1983年被國家標準局批準為我國飼養中華蜜蜂的十框標準蜂箱(GB3607-83),并于1984年開始實施。

      中蜂十框標準蜂箱由巢箱、淺繼箱、副蓋、箱蓋組成,各部位的尺寸規格如下:

      (一)巢箱

      內圍長440mm、寬370mm、高270mm、板厚20mm。兩佃(1壁后下方各有3~5個圓孔巢門。前后壁內面中央留有寬12mm、深3mm的淺槽,供隔離板插入。前壁下沿有兩個長120mm、寬20mm的缺口,前面插入一塊長386mm、高50mm、厚15mm的巢門板,該板一邊開10個圓孔巢門,另一邊開兩個長60mm、高10mm的舌形巢門,后壁上部開有兩個80mmxllomm的鐵紗 窗,并各有一塊100mm寬可左右移動的木板供開閉。整個箱體外 圍上沿加保護條,條寬20mm、高25mm。

      (二)巢框

      外圍長420mm、高250mm。上梁寬25mm、厚20mm、長456mm、框耳長28mm,邊條長240mm、寬25mm、厚10mm。下梁長400mm、寬15mm、厚10mm。上梁底面不留巢礎溝,隔板的尺寸與巢框外圍一致。

      (三)淺繼箱

      內圍高135mm、寬370mm、長440mm、板厚20mm。淺繼箱巢框外圍長420mm、高125mm。上梁厚15mm、長456mm、寬25mm(各地可根據群勢狀況靈活采用)。

      (四)副蓋

      分板蓋和鐵紗蓋二種,大小與箱體外圍尺寸一致。板蓋由a、b兩塊組成。

      A 底箱 B 紗蓋 C 繼箱 D 箱蓋 E 底箱巢框 F 繼箱巢框 G 巢門板 H 隔板 I 閘板

      四、養殖場地管理技術

      (一)養殖場地選擇

      1、選擇蜜源豐富:半徑3公里左右的范圍內,全年至少有一至兩種大宗蜜源的植物,同時還要有多種花期交錯的輔助蜜源和粉源植物。

      2、一個蜂場放至蜂群不多于50群為宜,蜂場與蜂場應隔2000M,保證蜂群有足夠的蜜源,并減少疾病的傳播。

      3、蜂場選擇應背風向陽、地勢干燥,不積水,氣候適宜。蜂場周圍有小溪或常年有流水的小溪為宜,但蜂場前不應是水庫、湖泊、大河。

      4、蜂場應選擇安靜、沒有牲畜打擾和其它振動的地方建立。蜂場周圍應沒有工廠、牧場及地質災害隱患。

      5、蜂場應選擇遠離人居、遠離道路主干道100M以上。

      6、蜂箱用磚塊、石塊、木架等墊高20~30公分,左右放平,后面墊高2~3cm。蜂巢朝向南、東南、西南向便于蜂早出晚歸和低濕季節保溫。

      7、數量少時宜單箱并列或雙箱并列,數量較多時宜采取分行排列,各行蜂箱相互交錯陳列,群距1M,行距2~3M距離較寬為好。應根據地形、地物分散排列,各群的巢門方向盡量錯開。

      8、蜂群安置好后不能隨意移動。如需要變動位置時,只能以每日0.5M距離逐漸移動,而且巢門方向不能改變。

      (二)中蜂場地基本操作技術

      1、蜂群的檢查

      為了摸清蜂群情況,及時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應通過全面檢查、局部檢查、箱外觀察等方法對蜂群進行了解。

      (1)全面檢查

      一般在越冬前、大流蜜期前后和轉地放養后進行。全面檢查須選擇晴暖無風的天氣(氣溫15~25℃),養蜂人員衣著整潔,無異味。動作要穩、準、輕、快。

      (2)局部檢查

      對蜂群不定期,進行針對性抽查,了解蜂王是否健全,蜂內是否產生分蜂熱,有無病蟲害,貯備蜂蜜和花粉的多少等。以便實行正確的管理措施。

      (3)箱外觀察

      外界無粉蜜或天氣惡劣,不能局部檢查時,可通過箱外觀察工蜂采集情況進行估計;若工蜂采粉正常,外勤蜂活動積極即內部正常。

      (4)檢查蜂群

      檢查蜂群時,應進行巢脾的布置。中央是蟲卵脾、外周是蛹脾和蜜粉脾。繁殖期加入空脾應置放在子脾之間。

      (5)蜂與巢脾的配比關系

      早春和晚秋蜂多于脾,春夏繁殖期、流蜜期蜂脾相稱或脾略多于蜂。

      2、 蜂群的合并

      將失王群或弱群合并成強群,促使其正常發展和采集。

      (1)直接合并

      外界蜜粉源豐富或流蜜期,把弱小蜂群(除掉蜂王)或無王群連蜂帶脾直接提入合并。

      (2)間接合并

      外界蜜粉源條件差,早春或晚秋應采用間接合并。晚上把無王群提入有王群內中間用鐵紗隔板或有小孔的報紙與有王群隔開,24小時后,兩群氣味混同,便撤出鐵紗或報紙。調整巢脾組成一群。

      3、蜂王的誘入

      蜂群失王,更換老劣王和人工分蜂,都需要給蜂群誘入蜂王。

      (1)間接誘入

      把蜂王提入誘入器中,扣在被介紹蜂群的子脾邊角(須前一天把原群蜂王除掉),1~2天后工蜂不再緊圍誘入器時,可將蜂王放出,取出誘入器。

      (2)直接誘入

      流蜜期當采集蜂大量外出時,將接受蜂王的蜂群內的王臺除凈。把蜂王直接放入巢門或巢脾一角,如1小時內不圍王,則誘入成功。若蜂王被圍,應采取解救措施。

      (3) 被圍蜂王的解救措施

      把被圍蜂王的蜂球投入盛水碗中,將蜂王救出,輕放在巢脾的框梁上,讓它慢慢爬進巢脾。或改用間接誘入。

      4、人工分蜂

      從一群或幾群中,抽出部分工蜂、子脾和蜜粉脾,誘入一只新蜂王或成熟王臺組成新蜂群為人工分蜂。

      (1) 單群分蜂

      把一群的工蜂、子脾、蜜粉脾分為兩群,新蜂群中誘入新王,兩群同箱飼養,巢門方向不一。

      (2)混合分蜂

      從幾群發生分蜂熱的蜂群,提出封蓋子脾和工蜂誘入新王組成新群。

      5、自然分蜂和飛逃的控制和蜂團的收捕

      采用人工分蜂,換新王,互換外勤蜂或子脾等能有效控制蜂群發生的分蜂熱。針對引起蜂群飛逃的各種不良因素,及時改善能避免發生飛逃。蜂群飛出結團后,用收蜂籠及時收回。

      (1)流蜜期若采集群發生分蜂熱,應與繁殖群互換外勤蜂和子脾以清除分蜂熱。

      (2)及時消除蜂群內的病蟲害、防范盜蜂、避免藥物刺激和高溫曝曬、補充蜜粉飼

      (3)蜂群飛出結團后,立刻收捕,同時檢查飛逃原因;若自然分蜂,應清除群內王臺,或另組新群。若飛逃,應清除群內不良因素后,再把蜂團抖入,晚上進行獎勵飼喂。

      6、工蜂卵的識別和處理

      失王7天以上,即發生工蜂產卵現象。工蜂產的卵分散。常數粒一房。應立刻誘入成熟王臺或產卵王。若誘入蜂王困難,即把原群從原位移開1~2米。原位放一框有王和蜂的子脾。把原群內全部巢脾提出,關閉巢門。次日讓工蜂自動飛回原址投巢,再加脾調整。

      7、盜蜂的識別和處理

      當外界蜜粉源缺乏時,在正常蜂群的蜂箱周圍出現雜亂飛翔的它群工蜂,巢門發生工蜂互相咬殺,即發生盜蜂。處理方法如下

      (1)零星盜蜂:縮小被盜蜂群的巢門,或在巢門置放雜草使盜蜂不易侵入。

      (2)大股盜蜂:迅速關閉被盜群巢門,噴煙驅除盜蜂。傍晚開巢門放回盜蜂、把被盜群搬走,原位放空箱。

      (3)互相起盜:把全場蜂群的原巢門關閉,另開圓孔巢門。如仍不見效,應立即遷場。

      8、飼喂

      當外界蜜粉源不足或中斷時,或者為了加速蜂群的繁殖。需要進行人工飼喂。

      (1)蜜粉源缺乏期:越冬前或早春繁殖時蜂群缺蜜,應用白糖或蜂蜜混合5%~10%的水,文火化開,冷卻后用飼喂器飼喂,1~2天喂足。

      (2)春、秋繁殖期,用白糖或蜂蜜加水配成1∶1糖漿,每日飼喂約 200mL,連續作獎勵飼喂。

      (3)外界缺乏花粉,而蜂群內沒有貯存花粉時,應飼喂天然花粉或者用黃豆粉、干酵母粉、奶粉、蜂蜜按3:1:1:1的比例配成的蛋白質飼料。

      (4)蜂場上提供0.5%食鹽水供蜂群采用。

      9、蜂群的保溫

      在早春、秋季和越冬期為使蜂群不受損失,必須人工保溫。

      (1)蜂群內包裝

      在巢內隔板外加保溫框或塞入碎棉、稻草等物,付蓋上加保溫墊。

      (2)蜂群外包裝

      蜂群下鋪稻草,箱上蓋稻草簾和防雪用品。蜂群緊靠,兩箱間的縫隙用碎草塞緊。

      10、造脾和巢脾的保存

      繁殖期需要擴大蜂巢時應安裝巢礎供蜂群造脾。蜂群需要縮小蜂巢時應提出多余巢脾進行保存和處理。

      (1)安裝巢礎

      在巢框上穿上三道23~24號鉛絲,然后把巢框連同巢礎平放在埋線板上,用埋線器把鉛絲嵌入巢礎。

      (2)外界有較豐富的蜜粉源,氣溫在20℃以上,蜂巢內出現白色蠟鱗和贅脾時,把裝好的巢礎,在傍晚插在蜜脾與子脾之間,待造成半巢房時,換到卵蟲脾之間讓工蜂繼續修脾并供蜂王產卵。

      (3)巢脾的保存

      從蜂群內提出的多余巢脾,集中存放在空箱內,然后把箱縫及紗窗糊嚴,暫時留出巢門以供用瓦片上放硫磺點燃放入箱內,然后關閉巢門進行熏殺。半個月后再熏殺一次,然后封閉巢門,放陰涼干燥處保存待用。

      (4)舊脾、壞脾、病脾收集起來進行化蠟,零星蠟屑放入日光曬蠟器內或擠成蠟團留作化蠟時使用。

      (三)繁殖期管理

      蜂群以繁殖期蜂兒為主要活動時稱繁殖期

      一般分春夏季和秋季繁殖期。這個時期主要管理措施:注意保溫,供應足夠飼料。及時擴大蜂巢,人工育王、人工分蜂、雙王同箱飼養、防治病蟲害等。

      1、人工育王

      利用人工臺基在蜂群中培育優質蜂王。

      (1)育王框、蠟碗棒、移蟲針是人工育王的主要用具。

      (2)彈力移蟲針或用鵝毛管自作的移蟲針。

      (3)蠟碗棒由硬木質制作,下端面為直徑7~8mm的半球。

      (4)育王框采用內徑寬200~250mm,高200~220mm窄式育王框。

      (5) 選擇與育王群沒有血緣關系或外地引進的良種,在人工育王前20天培育雄蜂。

      (6)育王群與母群的選擇:以能維持大群, 5框以上。蜂王產卵力強,抗病能力強、性情溫順為主,育王群與母群應同一血統。

      (7)育王群的組織:用隔王板把全群分為育王區和繁殖區。蜂王留在繁殖區內,育王區內放蜜粉脾和幼蟲脾,育王區占原巢門的2/3。或者把育王群的蜂王暫時提出,待王臺被接受后再放回。

      (8)育王框上安放直徑8mm、深11mm的人工臺基,臺與臺距離9~10mm,每框移入24h內的幼蟲15~20條。移蟲后立刻提入育王區。次日,再提出育王框,取出臺基內的幼蟲,再從母群中移入18~ 24h的幼蟲,培育成蜂王。

      (9)組織交尾群:復式移蟲后10天,從強群中提出1~2框粉蜜多的封蓋子脾,帶蜂放入一只優質王臺(注意不要擠壓、倒置)組成交尾群。

      (10)王臺應粗壯,蜂王出房后王臺底有剩余王漿,蜂王體格健壯,顏色鮮明。

      (11) 蜂王交尾丟失后,再放入一個成熟王臺,若兩次交尾都丟失,此交尾群應合并。

      2、雙王同箱飼養

      以克服群勢小、保溫差的缺點,一般采用人工分蜂組成,以母女同箱或姊妹同箱飼養為宜。

      (1)早春原群發展到4~5框蜂時,在箱中間加隔離板,從原群中提出一框封蓋子脾,一框蜜粉脾及一框幼蜂放在隔離板一側,開側巢門誘入成熟王臺、新蜂王交尾成功后形成新群同老群同箱飼養。兩個弱群也應同箱飼養。

      (2) 若工蜂偏集一群時,應調整群勢,改變巢門方向。

      (3)夏季:流蜜期或平均氣溫在25℃以上時,一般不宜雙王同箱飼養。

      (4)當群勢發展到5個巢脾時應改為單群飼養。

      3、流蜜期的管理

      (1) 當大宗蜜源植物開花如:油菜、棗、烏桕、野桂花、八葉五茄、野壩子(香薷)等工蜂大量出外采集花蜜,并大量生產蜂蜜時為流蜜期。

      (2)采蜜群一般在6框以上,以新王為宜,春夏二季應及時控制分蜂熱,秋末采蜜意蜂群保溫。

      (3)陰雨天多時,應及時控制分蜂熱。

      (4)子脾上周貯蜜區大部分封蓋或空脾、邊脾的蜂蜜大部分已封蓋時,才能取蜜。

      取蜜具體步驟:抖蜂→割蜜蓋→放入搖蜜機搖動1~2min→取出空脾→放回原群。

      蜜源不集中,但延續時間長的流蜜期,應采用多次抽取。而且在室內搖蜜。

      取蜜工具:搖蜜機、蜜桶、割蜜刀、蜂掃、面網。

      使用前必須用清水洗凈、曬干后使用。

      搖蜜機內必須沒有鐵銹及機油污染。最好使用木桶或塑料桶制成的搖蜜機。

      搖蜜機流出的蜂蜜必須經24目以上的銅網或絹布過濾,除去雜質,存放在內涂樹脂的蜜桶或水缸中。

      貯存的蜂蜜必須在當年售出。

      含水分大的蜂蜜,已發酵的蜂蜜不得到市場銷售,留作飼料使用。

      4、短途轉地放蜂

      (1)轉地前的準備

      應詳細了解轉運目的地的蜜源情況,放蜂密度。然后調整轉地的蜂群,固定巢脾,啟開紗窗,關閉巢門。

      用距離卡從兩端固定巢脾,每個巢脾的兩面都需留有蜂路。

      每群箱內盡可能用巢脾和空框裝滿。

      (2)轉地途中的管理

      運蜂應于早晨或晚上,巢脾與運行方向一致。熱天轉運注意通風、遮蔭。途中停留不宜超過1h。注意防止蜂群熱悶而死。

      (3)轉入新場地后蜂群的管理

      立即卸車,3~5群為一組,分散擺開而且巢門方向錯開,蜂群安定后,及時松卡、整理蜂群。

      置放好蜂群,關閉紗窗,然后間隔和分批打開巢門。

      若打開巢門出現飛逃的蜂群,重新關閉巢門,待晚上再啟開巢門。

      待蜂群安定后,立即松卡,抽出多余的空框、空脾。檢查蜂群,如發現墜脾,失王應及時處理。

      5、蜂蜜四季管理

      春季管理

      (1)適時擴大蜂巢,加速蜂群群勢增長。

      (2)蜂場設置喂水器,并定期進行消毒。

      (3)定期檢查蜂群(晴天溫14℃以上時),清除箱底死蜂、蠟渣、霉變等污物,保持箱底清潔。

      (4)保持官密集群勢,保持強群繁殖,確保春繁擴群快速。

      (5)防治螨蟲。用殺螨劑連續殺螨2~3次,隔2天一次。

      (6)箱內外保溫。地面上放置20~30㎝厚地干草,蜂箱放在干草上,頂蓋小草簾,外蓋箱蓋,后壁和兩側用草簾包裹,保持箱內空氣流暢。白天掀起草簾等覆蓋物,便于蜜蜂飛翔。

      (7)獎勵飼喂。調整蜂群當天晚即可進行獎勵飼喂,喂稀糖漿。每日每群喂糧漿100~200g,有蜜源時少喂或停喂。獎勵飼喂的飼料必須消毒過或確認無帶病毒飼料。

      (8)箱內保溫物隨巢群擴大摘除,箱外保溫物蜂發展滿箱、氣溫穩定時撤除(先撤除上面,再撤除周圍,最后撤除箱底)。

      (9)低溫陰雨天要給蜂群巢門每天喂水,補加粉脾于蜂巢外側。

      夏季的管理

      (1)更換蜂王。在4~6月期間,把全場的蜂群更換成當年的蜂王。

      (2)定期全面檢查,毀凈自然王臺,加強通風,防止自然分蜂。

      (3)采用遮陰、灑水等措施為蜂群生產和繁殖創造適宜溫度和溫度。

      (4)巢上喂水。晴熱天氣在午時用清水打溫布在箱頂覆蓋。

      (5)防止盜蜂,防除胡蜂、多蟾蜍,預防卷尾病。

      渡夏管理

      (1)7月底至8月底野外蜜粉源缺乏,持續高溫,這個時期稱渡夏期,渡夏前,合并兩框以上的弱群,把各群調整至4~5框群勢,清除箱內或巢脾上的巢蟲。群內應有1~2框半封蓋蜜脾。

      (2)管理:遮蔭、供水、少開箱檢查,及時控制蜂群產生飛逃“情緒”。

      把蜂群移到樹蔭下或屋檐下,或搭涼棚。中午高溫時,在蜂箱四周灑水降溫,適當開大巢門。

      以箱外觀察為主,若發現工蜂出勤少,應在傍晚開箱檢查,根據情況改善箱內條件。

      把蜂箱墊高以防蟾蜍及螞蟻為害,并經常捕打胡蜂。

      (3)渡夏后的檢查:9月初,野外出現零星蜜粉源,蜂群開始繁殖時,對全場蜂群進行全面檢查,調整群勢,清除巢蟲,合并弱群并進行獎勵飼喂。

      (4)具立體氣候的山區,可以把蜂群轉運到高山進行渡夏。

      秋季管理

      養蜂者把一年作為養蜂的開始,秋季管理的重點是為蜂群越冬及來年早春系列作準備。要防止出現7月強、8月弱,9月螨嚴重的現象。

      (1)適時培養和更換蜂王,更換前,必須對全場蜂王進行一次鑒定,分批更換。采取適當措施促進蜂群繁殖,培養適齡越冬蜂,保持巢內飼料的充足仍是一項關鍵的技術措施,同時結全換王和分巢治螨等措施,在繼箱群哺育力過剩的基礎組織多王群繁殖越冬蜂。

      (2)適時斷子,防治蜂螨,第一步,在8~9月,結合秋季育王,在組織交尾群時提出封蓋子脾,使原群無封蓋子脾,并先對原群用藥,待新群(交尾群)子脾出房,蜂王交尾成功,所產的卵孵成幼蟲以后,對新群進行治療;第二步,在蜂群進入越冬并自然斷子初期(各地斷子始期不一)在9~11月進行藥物治療。治療務求徹底,注意的是,用藥前,先喂蜂,同時在人為斷子時,蜂群中至少留卵脾一框以上。

      (3)通貯備越冬飼料,越冬飲料中不得含有甘露蜜。

      (4)注意防止農藥中毒。

      冬季管理

      (1)越冬前要選擇好室友外越冬場所,要求清潔衛生、背風向陽,干燥安靜。備好越冬保溫材料,以20~30群為一組,或以2群、5~6群為一組不等,用草簾把蜂箱左右和后面圍住,箱底墊15㎝左右的干草。

      (2)越冬前期應調整蜂群群勢,適當縮群、緊脾,留足越冬飼料,布置越冬蜂巢。

      (3)越冬期間不宜開箱檢查,加強箱外觀察,調節蜂巢巢門,加強蜂巢保溫,加強強群及雙王群的管理,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

      (4)越冬后期就注意補充飼料和預防蜂群下痢病,選擇晴暖的天氣進行蜜蜂排泄飛行。

      (5)越冬期補充飼料時,應使用消毒過后飲料或確認無帶菌病的飼料。

      越冬管理

      蜂群在冬季平均氣溫長期處于零度以下的時期。群內停止哺育幼蟲,蜂群結團,并停止采集活動。

      (1)選擇背風、干燥、安靜的地方作為越冬場所,并遮蔽陽光,使蜂群安靜

      (2)管理:越冬期非特殊原因不開箱,采用箱外觀察來掌握蜂群情況,并采取相當措施。

      在巢門側耳傾聽時發出輕微的“嗡嗡”聲或輕叩箱壁發出“嗡嗡”聲,馬上靜下來,屬正常情況。

      發現工蜂在巢門口進出抖翅,箱內聲音混亂表明可能失王。應在晴暖的中午開箱檢查,若失王應誘入儲備王,或并入他群。

      蜂群宣鬧不安,從巢內掏出斷頭缺翅的死蜂,并有巢脾碎塊,可斷定是鼠害。應及時驅殺,查找鼠洞予以堵塞。

      如聽到箱內騷動聲,經久不息,蜂團散開,表明箱內缺蜜,應及時貼蜂團,加入蜂脾。

      缺水時,蜂群出現不安,從巢門掏出蜂蜜結晶。可在巢門喂0.2%的食鹽水。

      五、蜂具選擇技術

      (一)面網

      面網是管理蜂群保護操作者頭部和頸部免遭蜇的用具。

      (二)起刮刀

      養蜂的專用工具。一端是彎刃,一端是平刃。用他撬動副蓋,刮鏟蜂箱內的污物。

      (三)噴煙器

      鎮服或驅逐蜜蜂的工具。使用時,把紙、干草或麻布等點燃,置入發煙筒內,蓋上蓋嘴,鼓動風箱,使其噴出濃煙,注意不要噴出火焰。

      (四)蜂掃

      主要用來掃除巢脾上附著的蜜蜂,是長扁形的長毛刷。

      (五)蜂具凳

      可放置管理用的蜂具和記錄本,檢查蜂群時當時坐。

      (六)隔王板

      是控制蜂王產卵和活動范圍的柵板,工蜂可自由通過。平面隔王板是把育蟲巢和貯蜜繼箱分隔開,便于取蜜和提高蜂蜜質量。框式隔王板可把蜂王控制在幾個脾上產卵。

      (七)飼養用具

      飼喂蜜汁或糖漿的用具有多種,常用的有:瓶式飼喂器、框式飼喂器。

      六、衛生防疫

      (一)蜂場及蜂具衛生

      1、消毒劑

      應使用對人和蜂安全、沒有殘留毒性和對設備沒有破壞性,并不會在蜂產品中產生有毒積累的消毒劑。

      2、蜂場環境的衛生消毒

      (1)每周要清理一次蜂場死蜂和雜草,清理的死蜂應及時深埋。

      (2)蜂場每季應用5%的漂白粉乳劑噴灑消毒一次。

      3、蜂機具的衛生消毒

      (1)使用前可用0.2%的過氧乙酸或0.1%的新潔爾滅水溶液洗刷消毒。

      (2)起刮刀、割蜜刀

      經常用酒精噴燈火焰灼燒消毒或75%的酒精擦洗消毒。

      (3)蜂帚、工作服

      經常用4%的碳酸鈉水溶液清洗和日光曝曬。

      (4)巢脾的消毒與保管

      巢脾的消毒

      乙酸或0.1%的新潔爾滅水溶液中的一種浸泡12小時以上對巢脾進行消毒,消毒后的巢脾要用請水漂洗晾干。

      巢脾保管

      儲存前用96%-98%的冰乙酸,按每箱體20ml-30ml密閉熏蒸,以防止大、小蠟螟對巢脾的危害。保存巢脾的倉庫應清潔衛生、陰涼、干燥、以避免巢脾霉變。

      (二)蜜蜂致病敵害的防疫

      1、蜜蜂病害的分類:蜜蜂病害分傳染性病害和非傳染性病害。

      傳染性病害包括病毒病害(囊狀幼蟲病、麻痹病)、細菌病害(非洲幼蟲腐臭病、副傷寒病、敗血病)、真菌病害(白病、黃曲霉病)。

      原生動物病害(孢子蟲病、變形蟲病)及寄生蟲病害(蜂螨等)。

      非傳染性病害是指由不良環境因素所引起的病害,常見的有卷翅病,農藥中毒等。

      2、蜜蜂病害防治的原則

      (1)引用抗病蜂種,堅持常年飼養強群,保持蜂群和蜂機具的清潔衛生,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減少和預防蜜蜂病害的發生。

      (2)注重蜂群及蜂機具的消毒滅菌,殺死和減少病源的傳播。

      (3)禁止使用土霉素、氯霉素、鏈霉素、磺胺、甲硝唑等國家禁用抗生素類藥物和有毒藥物。

      (4)提倡綜合防病,中草藥治病,做到對癥下藥和分區用藥,如確需使用藥物治療,必須嚴格按照規定執行。

      中華蜜蜂飼養技術

      中蜂嗅覺靈敏,盜性較強,防止盜蜂是管理中蜂的一項主要工作,應隨時加以注意。最好在巢門閘板上分兩排打6—8個小孔,孔徑5—5.5mm。在飼養過程中,根據群勢變化開放或堵塞小孔數。箱縫用塑料膠帶封嚴。

      中蜂叩舊脾的習性是與其對巢蟲(蠟螟)抵御能力差有關,飼養中蜂要勤造新脾更換舊脾,換出來的舊脾除保存少量采蜜期使用外,其余應及時淘汰化蠟,防止蠟螟卵蟲帶入蜂群,加高箱底與巢脾下梁間的距離,至少要有40毫米的間距。或者采用活底蜂箱,以便隨時清除箱底上的蠟屑,以防蠟螟產卵。

      野生中蜂的蜂巢是:中心部位多為蛹脾,蛹脾外邊是蟲脾,蟲脾外邊是卵蟲脾,卵蟲脾外邊是未造完整的新脾。整個蜂脾呈半球形各脾上部都有較大范圍蜜粉圈,子圈均在各脾下部。因此管理中蜂不必過分強調調脾,繁殖期內盡量減少開箱次數,以免擾亂蜂群的正常生活秩序。

      為適應中蜂結團在巢脾下部、結團緊密這一生活習性。越冬蜂巢的布置應是:中心部2—3脾上部有蜜下部空房的半蜜脾或者少半蜜脾,外邊各放一快張下部有少量空房的大蜜脾。因為中蜂為保持結團的緊密,往往要叩掉巢脾下部的大片巢脾。如果都是蜜房,蜜蜂在叩脾過程中就大量吃蜜,吃蜜太多,積糞過多,越冬后期下痢,將會造成嚴重損失。

    中華蜜蜂活框飼養技術規范相關文章:

    1.中蜂活框飼養技術

    2.中蜂活框飼養的方法

    3.中華蜜蜂過渡式管理的技術

    4.中蜂飼養管理技術

    5.中蜂冬季飼養管理方法

    6.中蜂飼養的技術

    2785451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人中文字幕亚洲区|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无码| 好男人官网资源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做a影片爱橙影院| 欧美激情在线精品video| 男女激烈试看120秒动态图| 99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ASS日本少妇高潮PICS|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无码| 99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japanese国产在线观看| av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 欧美精品v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精品欧洲男同同志videos| 精品少妇人妻av一区二区| 美国特级成人毛片| 真实的国产乱xxxx| 污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一级二级三级在线视频| 欧美性xxxx禁忌| 日本爽爽爽爽爽爽在线观看免|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舔| 国产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午夜亚洲av日韩av无码大全|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 | 国产午夜在线视频| 别揉我的胸~啊~嗯~的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 国产色视频网免费| 国产亚洲真人做受在线观看 | 男人j进女人p免费视频|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蜜桃| 日韩三级在线免费观看| 很黄很污的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