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興趣愛好 > 其它興趣愛好 > 飼養 > 飼養地鱉蟲的方法是什么

    飼養地鱉蟲的方法是什么

    時間: 曾揚892 分享

    飼養地鱉蟲的方法是什么

      地鱉蟲是一種重要的藥用昆蟲,能入肝、心、脾三經,具有化瘀止血,散瘀止痛的作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飼養地鱉蟲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飼養地鱉蟲的方法

      養殖環境

      地鱉蟲為不完全變態昆蟲,完成一個世代要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歷時約需一半至兩年 地鱉 養殖環境半。在中國南方地區,每年4月上、中旬氣溫上升到10℃以上時,開始出土活動到11月中下旬當氣溫下降至10℃以下時逐漸入上停止活動,進行越冬。除雄成蟲外,其他各蟲態均能冬眠。雌蟲的產卵期從5月上旬起至11月中旬止,以6~9月為產卵盛期,6月底、7月上中旬開始孵化。凡是8月中旬以前產的卵,當年11月中旬都可以孵化,8月下旬至越冬前產的卵要到翌年6月下旬或7月上旬才開始孵化。雄若蟲生長發育期約280~320天,雌若蟲約500天左右。地鱉生長發育、產卵繁殖的速度,與溫度、濕度、食物等有密切關系,它的活動適宜溫度在15~35℃之間,最適為25~35℃,如果低于0℃或高于38℃,就會引起成蟲、若蟲大量死亡。適宜的相對濕度為50~80%。

      生理活動

      雌蟲交尾一次就能陸續產卵,未經交尾的雖亦能產卵,但不能孵化。雌蟲交尾后7天左右產卵,以后每隔4~6天產卵一次,一頭雌蟲一生可產卵鞘30~40塊。氣溫在26℃時卵需經兩個月孵化,30~35℃時一個月左右即可孵化。初孵若蟲白色,形如臭蟲,8~12天后脫第一次皮,脫皮時不食不動呈假死狀,經1~2天后恢復活動,以后每隔25大左右脫皮一次,一般雄蟲一生脫皮7~9次,雌蟲一生脫皮9~11次,長大力成蟲。

      地鱉蟲多生活于陰濕的松土中,怕陽光,常見于潮濕溫暖和富有腐植質的紅苕窖、地窯、灶腳、 地鱉 生理活動倉腳及墻腳的松土內,柴草堆、豬圈、牛棚馬廄近旁的松上中,白天入土潛伏,夜晚出來活動、覓食或交尾。雌雄蟲的區別為胸背部3條橫紋的第2、3條弧成月牙形,弧角700左右的是雌蟲,弧角400左右的是雄蟲;腹部有4條橫紋的是雌蟲,6條的是雄蟲;腹末端尾須之間有一條橫紋連結的為雄蟲,橫紋離尾須較遠的為雌蟲;爬行時,雄蟲六足豎起,姿態較高,雌蟲六足伏地,姿態較低。在飼養過程中,務必根據上述特征來鑒別雌、雄若蟲,以利雌雄成蟲的搭配、交尾和殺雄。

      捕捉方法

      一是捕捉野生的,二是從其他飼養者引種。 地鱉蟲1)人工捕捉:在夜晚將地鱉蟲棲息處的堆積物輕輕移開或將其經常隱蔽的松土慢慢扒開,發現地鱉蟲時,即可用手或廣口瓶將其捕獲,如有卵鞘也應一起收集。

      2)餌料誘捕:在大口瓦罐或其他光壁容器里放人炒過帶香味的米糠麩皮或豆餅屑等作誘餌,將罐埋在地鱉蟲經常出沒的地方,罐口要與地面相平,其上可放幾根稻草或麥秸,等傍晚地鱉蟲出來取食時,嗅到香味爬入罐內而無法爬出,即可將罐取出,捕獲蟲種。

      飼養管理

      把地鱉蟲由野生變為人工養殖,需要安排一套與其生物學特性相適應的飼養設備和管理技術才能把蟲養活養好,同時通過飼養實踐,不斷加以改進,才能使人工飼養地鱉蟲逐步達到穩產高產。 飼養土飼養地鱉蟲所需用的設備,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簡。根據飼養蟲口的多少和具備的條件不同,設置不同的設備,有專門建房造坑的,也有利用空屋及墻角墻邊造池(坑)的,也有缸養的或柜養的,大小不拘,形式繁多。總括起來可分為飼養缸、飼養坑(池)、地下道、飼養柜四種。

      1)飼養缸:是進行小型飼養地鱉蟲的一種飼養設備,就是家庭常用普通的缸,大的小的都可以,有裂縫的缸,只要用石灰或水泥修補一下也能用,缸的內壁要光滑,以防止地鱉蟲外爬,一般以口徑60cm,高45cm的缸為好。初養的,因數量較少,一般宜用缸養。

      2)飼養坑(池):一般砌在屋內的墻邊墻角,不占用主要場地,坑可大可小,一平方尺、二平方尺、三平方尺均可,長者10~15尺或更長一些,寬2尺,坑內再分格,坑不論大小,深度均為0.8尺左右,坑底要夯平打實,坑的四周用磚砌成,高出地面1尺,全高1.8尺。坑的內外用石灰或水泥刷平,要求平整光滑,坑面要用蓋。

      3)地下道:地下道坑是解決飼養場地困難的一種辦法,即利用住宅內的地下,掘深0.8尺的坑道,坑底也要夯平打實,四周用磚砌成,內壁要光滑,長度可根據需要或住宅的大小而定,寬度可根據安裝的蓋板的寬度而定,每隔一塊固定蓋板,做一塊1尺左右寬度的活動地板,作喂料和檢查之用。地下道坑也可分格飼養,每天晚上睡前拿去活動板,讓地鱉蟲自由出入。這樣的地下道坑,白天照樣可以在上西行走。為了防止老鼠,螞蟻等敵害,房屋四周門縫等處的大小孔洞要嚴密堵塞。

      4)飼養柜:象多層的兔籠一樣,多層(2~6層等)立體形,形狀似柜,所以叫飼養柜。這是充分利用室內的空間面積,進行大面積飼養,解決飼養場地困難的最好辦法。在室內靠墻壁處修建多層飼養柜,除靠墻一邊外,其它三面或每層臺底可用薄水泥板或磚砌成長方形,平面面積為3~10平方尺,可砌成4~8層,每層高6~8寸,每層還可以分成若干小格,每格要留有能喂食并可通氣的活動門。

      飼養實踐證明多層飼養柜的平均溫度比飼養坑高,所以地鱉蟲的食量顯著提高,生長發育也明顯加快,因此,多層飼養柜比一般坑養的地鱉蟲從卵一若蟲一成蟲完成一個世代所需要的時間可大大縮短,年產量也有明顯提高。

      5)蜂鱉聯合飼養器:在飼養地鱉蟲過程中,如能控制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就能加快繁殖,提高產量。為此,可根據地鱉蟲繁育的最適溫度是25~35℃,相對濕度是70%的要求,利用蜂箱內的常溫(34~35℃)以及相對濕度為80%左右的有利條件,制備養鱉器,在蜂箱內進行聯合飼養。有瓶式孵化器、框式飼養器、繼箱式飼養器等。

      瓶式孵化器:用高23cm,瓶口直徑為16cm的廣口瓶(大小以 金邊地鱉蟲能放入蜂箱為準),在瓶蓋上穿一些透氣孔。主要用于卵鞘孵化,瓶底放入一層濕度相宜的松土,把由飼養池內揀出的未孵化的卵鞘放入瓶內,并與松土拌和,土面加少量飼料,每周檢查1次,觀察孵化情況,將已孵若蟲取出,放在另備的飼養器內飼養。

      框式飼養器:用薄木板制成,形狀與飼養蜜蜂的框式飼養器相同。一般高24cm,長48cm,寬16cm,為了防止地鱉蟲爬出,可加一個鐵紗網封閉蓋,主要用于母鱉產卵。從飼養池內把母鱉連同飼養土一起取出,放進飼養器內,再加適量飼料。飼養器要用隔板與蜂框隔開,每周檢查兩次,觀察產卵情況,并加料加水,促使母鱉產卵。

      繼箱式飼養器:可用養蜂的繼箱改制而成,長46.5cm,寬38cm,高58cm,也可用巢箱。繼箱底要加釘一層薄木板(最好用易傳溫的金屬板再鋪一層竹簾)。主要用于飼養若蟲,也可兼養母鱉和卵鞘,繼箱的容量大,管理方便,可大規模飼養,但一定注意要在蜂滿箱時和早春第一個流蜜期,外界氣溫上升后利用,為了大規模飼養,繼箱可增高,以擴大容量。

      通過蜂鱉聯合飼養的實踐證明,蜂箱內蜂群至少要有5框足蜂,才能達到聯合飼養增溫的目的,這樣地鱉蟲生育期可縮短,即完成一個世代可由原來的三年縮短力兩年左右,產卵始期可由原來的5、6月提前至3、4月,成活率顯著提高,繁殖率比自然環境下增長很多,發育速度也大大加快,而且對蜜蜂的繁殖和生產沒有不良影響。

      6)飼養土:對飼養土選擇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地鱉蟲的成蟲,而且對其生長發育也有密切關系,如飼養上選擇得不適宜,還能使蟲得病或招致螨蟲等敵害,因此在選擇哪類土做飼養上,甚么季節取上,土的溫度保持多大等等,都是必須加以考慮的基本條件。一般要選擇濕潤松軟,含腐殖質較多的肥沃土壤作飼養土最好,如菜園土等,這種土便于地鱉蟲鉆入土中和鉆出土表取食活動。各地還可根據當地具體土質情況,因地制宜的加以選擇。山東、江蘇等省有用砂土或黃粘土作飼養土的。粘性強的泥土易結塊,縮小了地鱉蟲的伏居范圍,同時還會粘住蟲體,影響爬行和發育,不宜應用。一般以冬季取土較好,此時土壤內病、蟲、雜菌較少,可減少對土鱉蟲的侵害。取土時可先將土層翻開打碎,在太陽下曝曬消毒,然后用0.08X0.08寸篩眼的篩子 地鱉蟲的天敵篩除土塊和雜物。飼養土的濕度土內含水量一般以15~20%較適宜,以手捏不能成團為度,同時還應根據節氣、蟲型、設備的不同,土的濕度也應有所區別。一般是冬天、梅雨季稍干,夏秋季稍潮,小蟲稍干,大蟲稍潮,飼養坑稍干,飼養缸、飼養柜的上面幾格稍潮,保存卵鞘的泥要稍干。當發現飼養土過濕或過干時,要注意找出原因,適時調節。過干時,可在飼養土中噴灑少量水或增加一些青飼料用量,過濕可開窗通風散濕或減少一些青飼料用量等,這些都是調節飼養土濕度的有效措施。飼養土的厚度與蟲齡的大小,蟲口數量有密切關系,9齡蟲以上包括成蟲能鉆到30厘米的深度。若蟲在6cm左右的深度活動,蟲口數量多飼養土的厚度也要相應厚些,反之則稍薄些。

      為了使飼養土疏松、肥沃,也可以在飼養土中加入適量的谷殼、木屑或發酵過的馬糞牛糞,以及豆殼、河泥等。但一定要注意不能用陰溝泥或施過氨水、農藥及含堿性的土作飼養上。

      7)飼料:由于地鱉蟲是雜食性昆蟲,所以它的飼料種類也比較多,可分三 地鱉類:

      精料:主要是糧食和油料加工后的下腳料。如麥麩、米糠、麻餅、豆餅、棉籽餅、豆腐渣。

      粉渣(曬干的)等,一般均可生喂,炒熟帶香味后更喜食,但不要炒焦。

      青飼料:主要是瓜果蔬菜樹葉草根之類,如黃瓜冬瓜南瓜的皮瓤,梨、柿、桃、李、橙等果枝和果皮,紅苕、芝麻、蓖麻、蠶豆、豌豆、紫云英、棉花、青菜、包菜、茭白、萵苣、莧菜、白菜葉子以及桑樹、楊樹、柳樹、泡桐、無花果等樹葉都可喂飼,但要注意保持新鮮干凈。

      動物性飼料:如食堂和家中吃剩下的豬、牛、羊、雞、鴨、鵝、兔、魚等下腳料,一般都喂熟食。

      地鱉蟲和其他昆蟲一樣屬變溫動物,其生長、發育、繁殖等生命活動受外界環境、特別是溫度和濕度的影響很大,夏季氣溫高,水分易蒸發,飼養土易干燥,一旦氣溫超過35℃或陰雨連綿,氣溫又高,濕度又大時,要特別注意降溫和通風,應及時打開窗子,使空氣流通,如果飼養土干燥可以噴些水,為了降溫,有條件也可以在室內放些冰塊,并適當多喂些青飼料。不然,因溫度過高會造成地鱉蟲的大量死亡。冬季蟲子越冬時要注意保溫,溫度不能低于0℃,否則蟲子會凍死,卵塊會凍壞。保溫方法可因地制宜,如可將門窗關嚴,最好掛上草簾,飼養坑、缸上要加蓋(但要留有通氣孔),飼養土表面可加些麥糠、草屑或約20cm厚的灰土等。

      單位面積的飼養土內養多少蟲,這是生產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地鱉蟲在土中喜歡群居,飼養密度一般可以大些,但在環境條件出現不利的情況下,地鱉蟲會發生相互殘殺或咬食卵鞘的現象,故密度又不宜過大。

      喂食要按蟲齡,季節和發育階段的不同采取適宜的喂食方法、喂食時間和喂食數量。1—4齡若蟲,蟲體小活動力弱, 地鱉一般在飼養土表層內尋食,可采用撒料喂食的方法。因蟲子多集中在坑的邊沿,所以坑的周圍要多撒一些并用五指伸入土中2~3cm扒土數次以使飼料摻入土表層。一齡若蟲尚無食青飼料的能力,故可在2齡以后加添青飼料。5齡以上的若蟲都出土尋食,故可在飼養土表面加撒一層稻殼,稻殼上面鋪幾塊塑料布或木板作食料板,將精料撒在上邊,這樣,地鱉蟲出來尋食,穿過稻殼蟲體無泥,能保持飼料干凈,避免浪費。每隔3~4天,將塑料布清刷一次,有利于蟲體。在氣溫偏低的月份,可以隔日喂食一次,氣溫較高的月份,堅持每天喂食2次,晨喂青料,晚喂精料,保持食物新鮮,不喂霉爛的飼料。蟲子在脫皮前后,食量顯著減少,脫皮期間完全停食。此時少喂精料或不喂,待發現飼養土表面出現大量蟲皮后再恢復正常喂食。

      地鱉蟲在饑餓或環境不利的情況下會食卵鞘,為避免這一損失,應及時將所產卵鞘取出放入孵化池或孵化缸內待孵,在南方每年5月上旬就可第一次取卵,取卵次數不宜過多,不然對種蟲發育不利,反之間隔時間也不宜過長,一是隨著時間的延長,被食卵鞘增多,二是當氣溫升至30~350C時,卵鞘30天左右便可孵化,故時間不宜超過1個月。

      在飼養的地鱉蟲中,一般雄蟲約占總數的30%,試驗表明,在雌成 地鱉蟲中,經常保持5%健壯的雄蟲就足以滿足交尾的需要,因此要采取去雄措施即在若蟲發育到7~8齡時,就可以去除過多的雄蟲,將它們加工入藥。

      群體飼養地鱉蟲,在一般飼養條件下,同期孵化的若蟲到成蟲階段,其發育程度會有很大差別。為使蟲體正常發育,避免參差不齊,飼養到一定階段時,可分檔飼養,按蟲齡可分為①1~6齡若蟲;②7~8齡若蟲;③9~10齡若蟲;④成蟲。也可按蟲體的大小來分:①芝麻型,指發育1~2個月的若蟲,形小如芝麻;②黃豆型,指3~4個月的若蟲,似黃豆那樣大的蟲型;③蠶豆型,指5~6個月的若蟲象蠶豆大小的蟲型;④拇指型,即成蟲,體型大小如拇指。根據不同的型(或齡期),分設不同的飼養坑。經這樣分檔處理后,蟲批較分明,發育較整齊,便于飼養管理。

      近年來為了縮短地鱉蟲的飼養期,提高產量,有人應用脫皮激素或保幼激素進行了探討,初步獲得成效,對體長1.5~2.0cm的地鱉蟲,平均每克喂食脫皮激素1μg,雄蟲蟲的成熟期分別縮短12.5%和19%;如用以上兩種激素對4齡以上的若蟲作催熟劑,則14個月即可完成一個世代。激素的應用尚處探討階段,如何正確把握激素的用量和時機,激素在蟲體內是否殘留及對服藥病人有無不良影響,尚需進一步研究。

      有些地方在冬季,利用室內加溫的方法停止地鱉蟲的休眠,也能促進它的生長發育,但有的反映其體質比經過正常休眠的要弱,易感染疾病等。總之,在人工伺養地鱉蟲的過程中,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地鱉蟲的活動范圍不大,但天敵的種類比較多,鼠、蟻、蟑螂、雞、鴨、蟾蜍、青蛙、粉螨、蜘蛛、鼠婦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老鼠,其次是雞、鴨、螞蟻和粉螨。飼養過程中必須注意防治。

      老鼠既能爬高,又會鉆洞,無孔不入。它不僅吃土面上的地鱉蟲,還會吃掉一尺深度內的蟲子和大量卵鞘。在冬季其他食物比較少的情況下,還會打洞進坑找食。為防治鼠害在筑造地鱉蟲飼養池時,池底要用三合土打實,地面加蓋,并經常檢查,特別是晚上如發現老鼠和鼠洞,應及時捕捉和堵洞,亦可用捕鼠工具捕殺。

      螞蟻能爬高鉆洞,只要有一個細小的洞,它就能爬進坑內危害;地鱉蟲本身有一股極濃的腥臭氣,死蟲氣味更烈。坑內經常有死雄蟲或飼喂動物性食料之后均易招致螞蟻危害;當地鱉蟲剛蛻皮,變成白嫩若蟲時爬行比較遲緩,這種若蟲如被螞蟻發現,一只孵缸內的幾千只芝麻型若蟲,幾小時內就會全部被拖走,螞蟻不僅侵擾地鱉蟲還與地鱉蟲搶食。為防止螞蟻鉆人池內,可在池(缸)的周圍撒上一些6%可濕性六六六粉或5%氯丹粉等農藥,坑內歲現螞蟻應立即消滅,可用肉食殘渣作誘餌誘殺或人工捕殺。如果已在坑內筑起了蟻窩,就比較麻煩,務必做到滅早滅了。

      螨類是地鱉蟲的重要天敵,夏、秋季節米糠、麥麩中易發生,會促使飼料發霉變質,地鱉蟲飼養缸、坑內的螨一般是由米糠等食料傳入,也可能是飼養土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嚴 地鱉帶入蔓延的,螨類繁殖快,數量多,對地鱉蟲危害大,一般螨寄生于地鱉蟲的頭背、腹、腿根部等處妨礙地鱉蟲的生長發育,使蟲體逐漸瘦弱,降低繁殖率往往造成大批死亡。污染食物和環境致使地鱉蟲體弱患病衰亡。防治螨害應采取防重于治的原則。要注意檢查飼料,不要把螨隨飼料帶入池內,糠、麩等可先炒熟后再用作飼料。定量喂養并及時清除剩余飼料殘渣,地鱉蟲的尸體、卵鞘空殼等是螨類孳生的場所或寄生物,并嚴格控制夏季和梅雨季節的溫度和濕度,以除螨害。認真檢查飼養土,注意避兔隨飼養土把螨帶入池內。將飼養土先日曬消毒后再用。如已發現螨類侵入飼養池內,可利用地鱉蟲晝伏夜出的習性,白天在食料板上放些炒熟的麥麩、豆粉等物誘螨,傍晚時取出食料板進行處理,連續誘集幾天后可減輕為害。在螨類危害較嚴重時,應徹底更換飼養土。把地鱉蟲篩出倒入干燥細沙中任其爬行半小時,以便擦掉寄生在蟲體上的螨,同時將坑壁用火烤一次,這樣可較徹底地清除螨害。

      蜘蛛的繁殖能力很強,如果不及時消滅,飼養室內縫縫角角到處會看到蜘蛛網,這些蛛網對地鱉蟲危害很大,特別是對出翅雄成蟲影響更大,經常被蛛網粘住而被蜘蛛吃掉,也有礙管理操作。可通過人工打掃把蜘蛛掃下來踏死,此外可用25%殺蟲脒300倍的溶液噴灑,一個月噴兩次基本上能全部消滅,噴霧在上午進行,噴藥前要把吃剩的食料全部去掉,但噴在蟲體上對地鱉蟲也無影響。

      地鱉蟲一般沒有嚴重的病害,但管理不善或在梅雨季節溫度高、濕度大,蟲口密度大的情況下,容易感染霉病,嚴重時可造成大批死亡。感染霉病時蟲體表面無光澤,腹部呈暗綠色,行動呆滯,體瘦干癟,晚上不出來覓食,有時白天爬出池面死亡,也有的死在土內。病因目前尚不很清楚,有人認為是真菌感染所致。

      在飼養地鱉蟲中要經常作好病害的預防工作,溫濕度太大時要通風換氣降溫排濕,保持飼料新鮮,經常清除飼料殘渣、蟲殼等物,保持池內清潔,另外在飼料中增加少量酵母片、土霉素粉等喂蟲,能助消化促進地鱉蟲健壯生長,以增強抵抗病害的能力。除上述病害外,有時蟲體呈現腹部膨大而發亮;青黃色,糞便稀等病癥,有人稱大肚子病,有時蟲體潤濕身粘泥土,腹部邊緣發黑,糞便呈水瀉狀,醬色,這些都危及地鱉蟲的正常生長發育,病因還不清楚,但一般認為是由于喂食不適時,蟲口過密,溫度濕度不適宜,也可能是由病菌侵入而引起的。這些還不甚明了,需要在今后的飼養實踐中進一步深入研究加以解決。

      病蟲害防治

      1、綠霉病:主要發生在梅雨季節,地鱉蟲(土元)患病后腹部呈暗綠色,有斑點,全身柔軟,食欲減退,不久爬出泥面死亡。一旦發現此病,即將病蟲隔離飼養,換上較干的坑泥,減少密度。同時用0.5%福爾馬林溶液噴灑蟲體;也可用紅霉素0.25克拌入0.25公斤麥麩中連喂2~3次,直至痊愈。

      2、卵塊曲霉病:因缸(缽)內高溫、高濕,促使曲霉菌大量繁殖,造成卵和若蟲死亡。防治方法是:保持坑土干燥,濕度不超過20%,卵塊隔10天收1次,用3%漂白粉1份加石灰粉9份混合后,撒在卵塊上消毒。出蟲后,每隔3天篩出幼蟲,放入幼蟲缸內飼養。孵化期不投食。

      采收加工

      進行適時采收和加工是提高單位飼養面積產量的最后環節。采收對象,高齡的雄若蟲、雌若蟲和雌成蟲三類。采收時間根據地鱉蟲發育生長的特點可分別進行采收。雄若蟲可結合去雄采收,雌若蟲是采收的主要對象。地鱉蟲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體重增長以8~10齡最高,這階段蟲體充實,折干率達38~41%,而雄若蟲和雌若蟲的折干率只有30~33%,因而,在此期當飼養密度達到一定數量時,除留足產卵種蟲外,應大批采收,雌蟲可分兩次采收,8月中旬以前,因所產卵鞘當年都能孵化,應盡力爭取卵數,故不宜成批采收,對已經越過產卵盛期的雌成蟲,蟲體開始衰老,可結合取卵選收;8月中旬以后至越冬前,凡是前一年已產過卵的雌成蟲,按產卵批次先后,依次采收,避免在越冬期間因體老衰弱大量死亡。

      加工處理一般采用曬干、烘干兩種方法。曬干法比較簡單,將采收的蟲子用開水燙死,洗凈,置陽光下曝曬3~4日,達到體干無雜質即可,烘干法就是將洗凈的蟲子放在烘箱內烘干或放在鍋內用小火炒拌,溫度控制在50℃左右,待蟲體的足尖微粘鍋鏟時便停火。將蟲放在比鍋略大的鐵絲網內,撤掉炒鍋,將網架在灶上,借灶膛中的余熱將蟲體烘干。即成商品地鱉蟲。因采集季節、蟲齡及壯瘦程度不同,鮮干折合率有一定差異,經測定統計,最大的雌成蟲140只重0.5kg;干的雄成蟲需1400只才0.5kg,地鱉蟲鮮干折合率最大雌蟲37%,青年雌蟲38%,老雌蟲41%,8齡雄若蟲38%。

      飼養地鱉蟲的要素

      1、飼養土的配制與濕度

      飼養土配制得好壞和濕度直接影響到地鱉蟲的生長發育。經多年的反復試驗與摸索,人工飼養地鱉蟲的飼養土,理想配比為:鋸木屑40%、泥土50%,另加10%的草木灰或焦泥灰。要求鋸木屑、泥土、草木灰用篩篩一下,去掉殘渣后,把細土曬干,然后將以上三種原料混合在一起,加水發酵1周后再用。飼養土的濕度為20%左右(以手捏成團,松手散開為準)。

      2、飼料的搭配與投喂

      精飼料以麩皮、米糠、玉米粉和雞用混合飼料為主,青飼料有各種蔬菜、瓜果、水果皮等,喂料相互調節、互相搭配。地鱉蟲投喂應在傍晚前后,每天1次,掌握以每天吃完為度,第2天早上要全面檢查,把沒有吃完的精飼料全部清除,以免腐爛變質影響飼養土的衛生。初養地鱉蟲者,可把精飼料放在飼料板(薄木板、塑料紙板)上,青飼料可直接放在飼養土上。

      3、飼養管理

      一般采用卵鞘孵化盆,幼蟲坑、中蟲坑、成蟲坑,這樣分盆坑飼養適合地鱉蟲的采食與生長,成活率高,又便于管理與采集,是一套理想的管理方法。在夏秋季節,空氣干燥,坑盆內飼養土中的水分易蒸發,這時可以多喂些青飼料,并且經常灑水保濕,也可以增放一些略潮的飼養土;多雨季節,飼養土則宜略干一些。為了保證飼養土的清潔衛生和地鱉蟲的生長發育,可以每隔半個月左右,清理表面飼養土2厘米,再加點配制好的飼養土進行飼養。

    飼養地鱉蟲的方法是什么相關文章:

    1.怎么飼養地鱉蟲

    2.土元怎么養殖最好

    3.金土元的養殖方法

    4.土元蝎子的混養方法是怎樣的

    5.土鱉子的養殖方法

    23181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夜夜爱夜夜做夜夜爽| 欧美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大屁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激情视频图片| 美腿丝袜亚洲综合| 日韩伦理片电影在线免费观看 | 性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不卡流畅| 最近高清中文在线国语字幕| 国产成人女人在线观看|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秋霞| 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女人脱裤子让男生桶的免费视频|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www| 久草视频在线免费| 我的娇妻acome| 亲密爱人免费完整在线观看| 1000部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日本韩国在线视频| 免费看美女隐私全部| 2020因为爱你带字幕免费观看全集| 日韩免费观看的一级毛片| 免费高清a级毛片在线播放| 2021国产果冻剧传媒不卡| 日本高清黄色片| 伊人色综合九久久天天蜜桃| 中文字幕天天干| 成年入口无限观看免费完整大片| 亚洲视频国产视频| 成年黄网站色大免费全看| 岛国大片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雄y体育教练高h肌肉猛男| 女人十八进入一及黄特别片|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色婷婷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在公交车里要了几次| 久久国产免费一区| 特区爱奴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电影网| silk131中字在线观看| 校花哭着扒开屁股浣肠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