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鴨飼養周期是什么
蛋鴨與青年鴨時期相比,開產以后,膽子逐漸大起來,敢接近陌生人.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蛋鴨飼養周期,一起來看看。
蛋鴨飼養周期
( 1 )產蛋前期(開產─ 300 日齡):產蛋鴨開產時身體健壯,精力充沛,是一生中最容易飼養的時期。在這期間重點抓好三方面:一是根據蛋鴨飼養標準,不斷提高飼料中能量、蛋白質和鈣、磷等營養水平,飼養次數從每天 3 次增至4 次,每只每天平均尋食量 150 克 左右;二是光照應從開產前 1 周由短到長逐漸增加,直至每天 16 小時恒定光照至產蛋結束;三是在日常管理上做到“三看 ”,即看蛋重、產蛋率和體量變化情況,隨時調整飼料中營養水平,但決不能讓產蛋鴨發胖。
( 2 )產蛋中期( 301 ─ 400 日齡);產蛋鴨經 100 多天連續產蛋,體力消耗較大,健康狀況不如產蛋前期,是比較難養階段。在飼養管理上應抓好:一是提高飼料營養水平,滿足蛋鴨高產需要,飼料中粗蛋白質可達 19 ~ 20% ,日尋食量 150 克 左右,適當多喂青飼料,或在飼料中添加禽用多維素。適當增喂礦物質飼料;二是每天穩定光照 16 小時,不可忽長忽短,室溫維持 13 ~ 20 ℃ ;
三 是在日常管理上,要細心觀察產蛋時間、蛋殼質量和產蛋鴨的精神狀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
( 3 )產蛋后期( 401 ~ 500 日齡):蛋鴨經過 8 個多月連續產蛋,如飼養管理跟不上,產蛋率難以維持較高水平。在這階段管理要點:一是根據蛋鴨體重和產蛋率變化情況確定飼料質量和喂料量;二是每天保持 16 小時光照,如產蛋率降至 60% ,可增加光照 1 小時,直至淘汰為止;
三是“多放少關”,促進運動;四是注意氣候和產蛋質量變化,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五是操作規章制度要保持穩定,環境要安靜,避免一切突然刺激而引起的應激反應。
( 4 )根據不同季節氣候特點,做好夏季防署、降溫和冬季防寒、保溫工作,在雨季舍內勤換墊草,保持干燥環境。
影響產蛋的因素
品種
品種是取得高產的先決條件,產蛋率的高低,產蛋周期的長短,產蛋持續性的強弱以及蛋的大小,都與品種有密切的關系。如能選擇一個優良的品種飼養,產蛋量可以幾成,甚至成倍提高,經濟效益也隨之提高。如何根據自己的飼養條件和管理技術,選擇適于本地飼養的高產品種是養殖成敗的關鍵因素。
營養因素
進入產蛋期以后,蛋鴨對營養物質的需求量比以前任何階段都高,除用于維持生命活動必需的營養物質外,還需要大量由于產蛋所必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如能量、蛋白質、鈣等營養物質必須充分供應。否則將影響產蛋率。
要達到持續高產的水平,除品種是先天因素外,日糧中營養物質是否全面和平衡,數量能否滿足需要,這是保持高產穩產的必需條件。
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較復雜,對產蛋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光照和溫度。
1、光照:對蛋鴨來說光照時間的長短與產蛋關系也很大。光照的主要作用是促進濾泡的成熟排卵。所以在培育期內,控制光照時間,目的是防止青年鴨過于早熟;即將進入產蛋期時,要逐步增加光照時間,提高光照強度,目的是促進卵巢的發育,達到適時開產,進入產蛋高峰期后,要穩定光照制度(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目的是保持連續高產。產蛋期的光照強度以5~8勒克斯為宜如燈泡高度離地2米,一般每平方米鴨舍按1.3~1.5瓦特計算,大約18平方米的鴨舍裝一盞25w的燈泡。實際使用時通常不用60w以上的燈泡,因為大燈泡光線分布不勻、費電。日光燈受溫度影響較大,一般也不使用。燈泡必須加罩,使光線照到鴨的身上,而不是照著天花板。鴨舍灰塵多,燈泡要經常擦拭,保持清潔,以免蒙上灰塵,影響亮度。
光照效果,一般需要7~10天才能顯示出來,故在產蛋期內,不能因為達不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突然增加光照時數或提高光照強度。一般每次增加量不超過1小時,增加后要穩定5~7天。
進入產蛋期的光照原則是:只宜逐漸延長,直至達到每晝夜光照16~17小時,不可忽照忽停,忽早忽晚,光照強度不可時強時弱,只許漸強,否則將使產蛋鴨的生理機能受到干擾,影響產蛋率。
合理的光照制度,能使青年鴨適時開產,使產蛋鴨提高產蛋量;不合理的光照制度,會使青年鴨的性成熟提前或推遲,使產蛋鴨減產停產,甚至造成換羽。
2、溫度:產蛋鴨最適宜的溫度是13~20℃,此時產蛋率和飼料利用率都處在最佳狀態。因此,要盡可能創造條件,特別要做好冬季的防風保溫工作,提供理想的產蛋環境溫度,以獲得最高的產蛋率
健康因素
沒有健康的機體不可能高產。因此,在培育青年鴨的階段,就要把主要傳染病的預防工作做好,進入產蛋期后,搞好環境衛生和飼養管理,增加抗病能力,盡量減少疾病的發生,才能保持高產穩產。
蛋鴨飼養周期相關文章:
3.蛋鴨飼養管理規程
4.蛋鴨飼養管理
5.蛋鴨的飼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