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真菌病的防治技術
真菌廣泛生存于土壤中,在一定條件下可感染家兔。家兔感染本病后,直接影響皮毛的生長與質量,危害家兔的健康,我們要學會一定的方法技術去治理這一疾病。
兔真菌病的防治
1 病原
病原為須毛癬菌,分類上屬于毛癬菌屬,石膏樣小孢子菌分類上屬于小孢子菌屬。須毛癬菌孢子呈鏈狀,沿毛干長軸有規則地排列在毛干外緣(毛外型)或毛內(毛內型)以及毛內外(混合型),其小分生孢子由側枝叢生而呈葡萄狀。小孢子菌孢子和菌絲主要分布于毛根和毛干周圍,并鑲嵌成厚鞘,孢子不進人毛干內。皮膚霉菌的抵抗力很強,耐干燥,對一般的消毒藥耐受性好,常用2%~5%氫氧化鈉、0.5%過氧乙酸和2%福爾馬林消毒環境和籠舍。霉菌對一般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不敏感。制霉菌素、兩性霉素B和灰黃霉素對本菌有抑制作用。
霉菌可依附于動植物體上,生存于土壤之中或存在于各種體外環境。人、各種畜禽、野生動物以及兔等實驗動物均易感。在家兔主要以侵害幼兔為主,主要侵害皮膚和被毛。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發病后直接影響皮毛的生長與質量,危害兔的健康,因而嚴重影響養兔生產的經濟效益。通過直接接觸或經被污染的土壤、飲水、飼料及用具等傳播媒介而感染。營養缺乏,皮膚和被毛衛生不良,擁擠,潮濕,污穢,環境氣溫高、濕度大等均有利于本病傳播。
2 臨床癥狀
本病的發生常起始于頭部或頭部周圍,局部瘙癢,隨后蔓延至四肢和軀體其他部位。患部被毛折斷、脫落形成圓形或不規則脫毛區,表面覆蓋灰白色厚鱗屑,并發生炎性變化,初為紅斑、丘疹、水皰,最后形成痂皮。病兔劇癢,騷動不安,食欲低下,逐漸消瘦,部分病兔可并發結膜炎,膿性分泌物使上下眼瞼粘連。少數病兔因繼發腹瀉或呼吸道感染而死亡。
病變部通常為圓形,但并不完全一致。病變部皮膚表面有小塊脫毛,呈痂皮樣外觀,痂皮下組織有炎癥反應。組織學變化的特征是表皮過度角化癥和棘皮癥,以及真皮有多形白細胞彌漫性浸潤,在真皮中和毛囊附近也可能有淋巴細胞和漿細胞出現。由于繼發細菌感染,常引起毛囊膿腫。在蘇木精——伊紅染色標本中不一定能看到霉菌,在用高磺酸Schiff 氏染色和Gridler 氏真菌染色的切片標本中,主要在毛囊和毛干中可看到很多霉菌孢子和菌絲。
3 診斷
根據流行特點,特征性的臨床癥狀可以做出現場診斷。要進一步確診須進行實驗室診斷。在本病定性過程中,須與兔疥癬病與脫毛癥相區別。兔疥癬病由疥螨引起,主要寄生于頭部和掌部的短毛處,而后蔓延至軀干部。脫毛、奇癢,皮膚發生炎癥和龜裂等。從深部皮膚刮屑可檢出疥螨。營養性脫毛多發生于夏秋季節,呈散發,成年兔與老年兔發生較多。皮膚無異常,斷毛較整齊,根部有毛茬,多在1厘米以下。發生部位一般在大腿、肩腳兩側和頭部。
4 防治
堅持常年消滅鼠類及吸血昆蟲,兔舍、兔籠及用具和兔體保持清潔衛生,注意通風換氣,定期用2%碳酸鈉溶液消毒。經常檢查兔體被毛及皮膚狀態,發現病兔立即隔離、治療或淘汰。加強對兔群的飼養管理,不喂發霉的干草和飼料,增加青飼料,并在日糧中添加富含維生素A 的胡蘿卜和青綠飼料等。消滅體外寄生蟲,發現病兔輕者治療,重者淘汰。病兔停止哺乳及配種,嚴防健兔與病兔接觸。病兔使用過的籠具及用具等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污物及糞、尿用10%~20%石灰乳消毒后深埋,死亡兔一律燒毀。因此,工作人員接觸病兔及污染物時要注意自身的防護。目前尚無可用于預防本病的疫苗。
治療該病時首先于患部剪毛,用軟肥皂、溫堿水或硫化物溶液洗拭,軟化后除去痂皮,然后選擇10%水楊酸或制霉菌素軟膏、2%福爾馬林軟膏、10%木餾油軟膏、碘化硫油劑,每天涂2次。灰黃霉素,每千克體重25 毫克制成水懸劑內服,每天1次,連用14天。體質瘦弱者可用10%葡萄糖溶液10~15毫升,加維生素C 2毫升靜脈注射,每天1次。據報道,治療家兔皮膚真菌病,一是內服灰黃霉素,外部先擦10%碘酊,后涂酮康唑,治愈率達95%以上。二是兔體進行消毒,兔籠、兔舍、地面及用具用3%燒堿水消毒,徹底凈化環境。三是加強飼養管理,防止蠟病、球蟲病及葡萄菌病的發生,可有效控制本病。
兔偽結核病的診斷與防治
1 病原及其傳播方式
偽結核耶爾新氏菌過去曾被稱為偽結核巴氏桿菌,呈圓球狀、卵圓形或桿狀等多形狀,屬革蘭氏陰性菌。在病料涂片中多呈兩極著染,呈短鏈狀或絲狀,無莢膜,不形成芽孢,非抗酸性著染。該病原菌在自然界廣發存在,嚙齒類動物是本病菌的貯存載體。根據菌體抗原不同可分為6個血清型。病原菌進入消化道后,首先侵害腸壁的是淋巴小結,使之發生小壞死灶,繼而經淋巴管抵達腸系膜淋巴結,隨后進入血液發展為敗血癥,散播到全身各器官引起病變。病原菌也可經扁桃體感染,接著隨著血流散播到全身。此外,還可能通過交配和呼吸道而感染。
2 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
病兔一般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嚴重時的癥狀通常表現為精神萎頓,逐漸消瘦衰弱,行動遲鈍,食欲減少以至拒食,被毛粗亂,病程較長,最后因衰竭而死亡,也見有下痢和體溫升高、呼吸困難等癥狀。
敗血型病癥通常呈全身性敗血特征。肝、脾、腎淤血、腫脹,脾臟發現小的灰白結節。腎皮質和髓質散布針頭大小點狀出血。腸系膜血管充血,淋巴結稍腫大,胃腸道黏膜呈卡他性炎性反應。肺淤血、水腫與出血、氣管黏膜出血。心肌變性,心外膜出血。肌肉呈暗紅色。對于慢性型病癥,表現為尸體消瘦,被毛蓬亂。常見盲腸蚓突、回腸圓小囊及腸系膜淋巴結病變,觸感較硬,也見于脾、肝、腎及腸道等部位。
盲腸蚓突病變輕微時,腸漿膜散布似油菜籽大、灰白色干酪樣結節。較嚴重病例,蚓突顯著腫脹,外觀頗似香腸,許多灰白色干酪樣結節融合成較大的壞死灶,使整個蚓突幾乎呈灰白色。腸腔充滿透明粘稠的膠樣物,有時在其中雜有灰白色干酪樣碎片和血液。黏膜肥厚,密發細小的點狀出血或較大出血灶。用刀刮去腸黏膜表層粘液,可見灰白色結節。圓小囊顯著腫大,外觀呈灰白色球狀物。腸腔充滿透明膠樣物,黏膜腫脹,肥厚,散布點狀出血,偶見壞死灶。其表面被覆灰褐色痂皮,刮去結痂,常遺留較深的潰瘍。小腸腸黏膜下散在許多灰白色小結節,偶見小腸外表呈灰白色條狀紋。腸壁淋巴結腫脹,聚集灰白色結節。腸壁肥厚、變粗、黏膜充血、淋巴管擴張,呈半透明細線繩狀。腸系膜亦散布灰白色小結節。
腸系膜淋巴結腫大、質度堅硬,切面散在粟粒大灰白色或黃白色結節,有時結節彼此融合成較大的干酪樣壞死。腸黏膜也可增厚、起皺,表面類似腦回。此外,胃、縱膈、腋下、腹股溝等淋巴結亦偶見同樣壞死灶。脾臟腫大,較正常腫大約5倍左右,呈紫色,被膜下散在多量粟粒大至綠豆大灰白色結節。略突出于器官表面。脾切面亦見灰白色、干酪樣結節散在。
肝臟腫大,表面和切面密布大小不一的結節。膽囊腫大(www.nczfj.com),充盈膽汁。腎臟淤血,被膜有輕度點狀出血,偶見粟粒大至豌豆大、灰白色結節。肺臟亦可見少量灰白色、粟粒大結節。心臟的病變較少見。
細胞增生性結節主要由巨噬細胞、上皮樣細胞和淋巴細胞聚集組成。滲出性或變質性結節則見其中心為壞死的白細胞核碎屑,外圍有多量淋巴細胞、巨噬細胞、上皮樣細胞和少量成纖維細胞,偶見多核巨細胞增生、浸潤。受損腸管黏膜還呈現明顯的急卡他性炎變化,腸系膜淋巴結和脾臟尚見網狀細胞增生。肝臟顯示淤血,肝細胞呈顆粒變性和脂肪變性。
3 診斷
根據特征性病變可作初步診斷,確診應進行細菌學及血清學檢查。兔結核病很少見,結核病變多發生于肺臟。兔患沙門氏菌病時,于肝臟、結腸和盲腸黏膜上有彌漫性結節,呈灰白色和粟粒大小結節。以沙門氏菌多價血清和“O”因子血清與培養物作凝集試驗呈陽性,可與偽結核病相鑒別。
4 防治
消毒兔舍和用具,加強衛生管理和滅鼠工作。同時注意養殖場工作人員的自身防護。應及時注射偽結核病耶爾新氏多加滅活菌疫苗,每兔頸部皮下注射1毫升,免疫期為6個月,每年注射2次,可控制本病的發生。治療方法為:①應用鏈霉素,肌肉注射,每千克體重20毫克,每天2次,連用3~5天。②應用四環素片,內服,每次1片(0.25克),每天2次。③應用氯霉素,肌肉注射,每次1毫升(0.125克),每天2次,連用3~5天。④應用氯霉素片,內服,每千克體重0.01~0.05克,每天3次,連用4~5天。
看了“兔真菌病的防治技術”的人還看了:
5.怎么養殖梭子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