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飼養溫度
溫度是肉雞生長必備條件之一,調控好雞舍溫度是非常重要的任務,怎樣把控好溫度呢?那么下面一起來看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肉雞飼養溫度,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肉雞舍溫度和濕度
(一)雞舍溫度控制肉雞飼養前期個體小,絨毛稀,體溫調節能力差,對環境溫度變化十分敏感,因而要為其創造一個適宜的溫度環境。溫度是育雛階段最主要的要素。
肉仔雞在適宜溫度環境中,能獲得較高的成活率、增重速度和飼料報酬。究竟每次育雛的溫度是否合適,還要通過雛雞的動態表現來判定:
(1)溫度適宜時,雛雞在室內散布均勻、活潑好動、羽毛光順、緊貼體表,睡眠時較為安靜,吃食時爭先恐后。
(2)溫度太低時,雛雞就會出現低溫表現,雛雞擁擠于熱源附近或某角落,羽毛蓬松,精神萎頓,發出連續不斷的叫聲。這樣時間長了,容易引起雛雞感冒或被壓死。必須立即加溫,并驅散擠堆雛雞。
(3)溫度過高時,雛雞遠離熱源,展翅爬臥,張口喘氣,爭相喝水,飲水器內常常無水,絨毛卻濕了。時間長了,會使雛雞體質衰弱,生長受阻,甚至熱死。溫度過高時要逐漸降溫,但要注意,驟然降溫會引起感冒。
因此在肉仔雞的整個飼養期內都要注意對雞舍溫度的控制。可在舍內適當位置放置溫度計進行觀測,并采取一定措施進行降溫或升溫調節。如在炎熱季節,雞舍內氣溫較高時,可打開門、窗及通氣孔,開啟風扇或排風扇,加大舍內通風量,使舍內溫度降下來。必要時還可用冷水噴灑地面或采取在屋頂噴霧的措施進行降溫。
在寒冷季節,應加強雞舍保溫取暖工作,關閉門窗,在舍內用火爐、煙道、暖氣或紅外線燈取暖,但同時要考慮適當的通風換氣,避免誘發呼吸道疾病、腹水綜合征等,或發生窒息、中毒。另外在建造雞舍時,屋頂、墻壁要用隔熱保溫性能好的材料,這對雞舍的防寒和防暑都非常重要。
(二)雞舍濕度控制一般情況下,相對濕度對雞群的影響并不太大,以保持干燥為宜,可以防止細菌繁殖和感染,但相對濕度不宜低于40%。育雛前2周應保持在60%--70%,以后在50%--60%。在育雛初期過于干燥時,可適當用水噴灑地面或四周墻壁,也可在熱源上放水盆蒸發水汽,以增加舍內濕度。隨著肉仔雞日齡增加,采食量、飲水量、呼吸量及排泄量與日俱增,舍內濕度逐漸增大,特別是在多雨季節,很容易發生濕度過大的情況,常用的防潮措施主要有:及時清除舍內潮濕的糞便和墊料,增加舍內的通風換氣量,在雞舍地面鋪設防潮層,避免飲水系統漏水等。
肉雞疾病預防
1、肉雞的快速生長也使機體各部分負擔沉重,特別是三周內的快速增長,使機體內部始終處在應激狀態,因而容易發生肉雞特有的猝死癥和腹水癥(遺傳病)。
2、由于肉雞的骨骼生長不能適應體重增長的需要,容易出現腿病。另外,由于肉雞胸部在趴臥時長期支撐體重,如后期管理不善,常常會發生胸部囊腫。
3、肉雞的快速生長,大部分營養都用于肌肉生長方面,抗病能力相對較弱,容易發生慢性呼吸道病、大腸桿菌病等一些常見性疾病,一旦發病還不易治好。肉雞對疫苗的反應也不如蛋雞敏感,常常不能獲得理想的免疫效果,稍不注意就容易感染疾病。
生長溫度是18℃~24℃,夏秋高溫季節,肉雞舍內氣溫往往超過24℃。
雞舍溫度對肉雞生長有什么影響
溫度是肉仔雞正常生長發育的首要條件。育雛給溫的原則是:前期高,后期低;弱雛高,強雛低;小群高,大群低;陰雨天高,晴天低;夜間高,白天低。溫度的變化,應根據日齡增長與氣溫情況逐步平穩進行,絕不可忽高忽低變化無常。開始溫度較高,不能與孵化出雛的溫度相差太大,否則雛雞不適應,團縮打堆不愿活動,更不會采食,無法正常生長。一般1~2日齡育雛溫度(雞背高度或網上5厘米高度)為34~35℃,舍內溫度27~29℃。以后每7天降低3℃,到第28天溫度降至21℃左右,以后即保持這個溫度。在降溫的過種中一定要保持均衡降溫,另處還要考慮天氣情況,降溫速度太慢不利于羽毛生長;降溫速度太快雛雞不適應,生長速度降低,死亡增加。
育雛溫度是否適宜,主要看雞群的行為表現,不能單憑溫度測量,主要根據雛雞的行為表現加以適當調整,做到看雛施溫。溫度適宜時,雛雞活潑好動,精神旺盛,叫聲輕快,羽毛平整光滑,食欲良好,飲水適度,糞便多呈條狀,飽食后休息時,在地面(網上)分布均勻,頭頸伸直熟睡,無奇異狀態或不安的叫聲,雞舍安靜。溫度低時,雛雞行動緩慢,集中在熱源周圍或擠于一角,并發出“嘰嘰”叫聲,生長緩慢、大小不均。嚴重者發生感冒或下痢致死。溫度高時,雛雞遠離熱源,精神不振,趴于地面,兩翅展開,張口喘息。大量飲水,食欲減退,高溫會導至熱射病致雛雞大批死亡。
看了“肉雞飼養溫度”的人還看了:
2.肉雞的養殖技術
3.肉雞飼養密度
4.肉雞的飼養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