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場的消毒管理技術大全(2)
養豬場必備防疫條件及操作規程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肉、蛋、奶等畜禽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高,養殖業也隨之發展起來。然而,養殖業的勁敵———動物疫病也越來越猖獗。近幾年,國際上口蹄疫、禽流感、瘋牛病等疫情的報道屢見不鮮。養殖業必須本著“預防為主、防重于治、養防結合”的原則來發展。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預防疫病呢?制定并嚴格執行防疫操作規程,是保證養殖業健康發展的關鍵。防疫條件及操作規程對于現代化養豬場尤為重要。
豬場的選址、建筑與布局
豬場的選址
1.應遠離交通要道(如公路、國道)、屠宰場、飼養場、水源保護區、居民區、醫院、學校、幼兒園、托兒所、食品加工廠、工廠(有有害物質、煙霧、粉塵等物質的工廠)、藥廠及倉庫等,應處于當地常年主導風向的上風處。
2.應交通方便,電源穩定,水源充足,水質符合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標準,環境衛生條件良好,無污濁水及其他污染源。
分區合理
豬場的生產區和行政管理區、生活區必須嚴格分開。豬場大門要建消毒池,寬度要寬于大門,長度要長于可能通過機動車最大車輪周長的一周半以上。
飼料庫應建于場內的常年主導風向上風處。
豬場應建引進種豬隔離舍、病豬隔離舍、獸醫室、藥房、解剖室、糞便處理場。
生產區入口要設更衣室、消毒室。豬舍門口要建寬于門口、長1.5米以上的消毒池。
糞便處理場應建于場內主導風向的下風處。
獸醫組織及職責
獸醫組織
成立防疫領導小組,由場長、獸醫科長及多名獸醫組成,分管全場的防疫工作。
獸醫職責
1.負責制定全場的防疫計劃并組織實施。
2.執行或監督執行病豬的診療、死豬解剖工作,并做好記錄。
3.隨時深入豬舍,觀察豬只健康狀況,提出改進意見,參與病豬護理。
4.檢查飲水、飼料、豬舍、用具和糞便清理情況,并提出改進意見。
5.對引進的種豬進行檢疫觀察。
6.定期總結防疫工作,發現疫情立即向主管領導報告并及時采取緊急措施。
防疫制度
1.豬場職工及飼養人員無人畜共患病。
2.豬場大門設專職人員,負責出入人員與車輛的消毒工作及阻止閑雜人等入場。
3.豬場職工及飼養人員進入生產區必須更換衣鞋,并進入消毒室經紫外線燈照射(注意保護眼睛)或采取其他方法嚴格消毒方可進入,離崗時將工作服鞋留在更衣室,不準帶出場外。
4.豬舍飼養人員必須固定,不準隨便串舍,工具不準串用。
5.飼養人員必須隨時注意觀察豬群的情況,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報告獸醫,以便采取相應措施。
6.不準將豬肉及其制品帶入場內。
7.獸醫人員不準給場外任何單位或個人診療動物疾病。
8.出售生豬必須在場外交易,出場豬不準回流。
9.死豬及分娩的死胎、胎衣應裝入不漏水的容器送到無害化處理場處理或在指定地點焚燒后深埋。
10.豬舍內的糞便應經常清掃和沖刷,糞便送到糞場后,用水沖洗干凈運糞車。
11.外來人員及車輛不準進入生產區。外來購買、挑選種豬的人不準進入豬舍,可通過設有玻璃墻的觀察走廊進行觀看選擇或通過閉路電視觀看選擇。
12.經常開展滅鼠、滅蠅工作,禁止其他動物進入場內,場內禁止飼養其他動物。
消毒制度
1.大門、生產區入口及豬舍門前設消毒池。不結冰時,在消毒池放3%~4%的火堿水浸濕鋸末或稻草消毒;結冰時,在消毒池內撒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每周至少更換1次~2次。
2.豬舍帶豬消毒(含配種圈)。每周消毒1次,可用0.3%~0.5%過氧乙酸或百毒殺等噴霧消毒豬體及豬舍,每平方米300mL左右,應在清掃后進行。
3.豬出欄后的豬舍消毒。先徹底清掃和清水沖洗,然后用菌毒敵或滅菌靈等噴灑消毒,用量每平方米500mL左右,間隔1天再消毒1次,空圈一周后進豬。
4.分娩室、分娩欄及分娩母豬的消毒。對分娩室或分娩欄的地面、欄墻或地板漏縫、欄桿,先用清水沖洗干凈,干燥后可用噴燈火焰消毒,或用菌毒敵等噴霧消毒兩次,待干燥后放入母豬。母豬臨產時,用百毒殺等消毒乳房和陰部,母豬產子完畢后,再用百毒殺等消毒母豬后軀、乳房和陰部,地面清掃干凈,同時控制分娩室溫度。分娩后每天用百毒殺等噴霧消毒1次,直到離乳。
5.環境大消毒(包括豬舍外道路、空地等)。每年春秋兩季各進行一次大消毒,可用3%~4%的火堿液或0.5%的過氧乙酸噴灑地面。
6.車輛消毒。運輸豬和飼料的車輛,在裝運前后必須用菌毒敵或滅菌靈等噴霧消毒。
7.剖檢室的消毒。每次使用后,除將尸體裝入不漏水的塑料袋送無害化處理場處理外,剖檢室應立即用高濃度的消毒液徹底消毒。
引進種豬的防疫措施
應當堅持自繁自養,為了調劑品種不得不引進種豬時,要到無特定疫病的種豬場購買。
引進種豬前,對出賣種豬的豬場必須進行疫情調查,包括已往發生過哪些疫病、發生的時間、流行情況、診療情況及防治效果如何。
就地檢疫:首先觀察豬只精神外貌、健康狀況,然后采血清根據需要檢查特定疫病。
進場隔離觀察:種豬引進后必須隔離觀察一個月以上,在觀察期間再次檢疫并補注各種疫苗,驅除體內外寄生蟲,確定健康無病后方可進入本場生產區。
預防接種
預防接種是養殖業有效預防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各養殖場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接種相應疫苗。下面簡單介紹幾種疫病接種免疫方法。
豬瘟
子豬出生后3周齡,1次注射豬瘟疫苗4頭份。斷奶后子豬每頭注射豬瘟疫苗1頭份。對于成年豬或后備豬每年春秋兩季每頭各注射豬瘟疫苗1頭份。
子豬副傷寒
子豬出生后1月齡,每頭口服或注射1頭份子豬副傷寒疫苗。
豬丹毒
子豬斷奶后,每頭注射1頭份豬丹毒疫苗。對于后備豬或成年豬每年春秋各注射1次,每頭每次注射1頭份。
豬肺疫
子豬斷乳后,每頭口服1頭份豬肺疫疫苗。成年和后備豬每年春秋各1次,每次每頭1頭份口服。
口蹄疫
驅蟲
1.全群豬(包括種公豬、母豬及后備豬)每年春秋兩季各驅蟲1次,用左旋咪唑每千克8mg混入飼料中飼喂。
2.斷奶后的子豬注射阿維菌素1次,有疥螨和豬虱的豬,間隔半個月再驅蟲1次。
3.驅蟲后應注意觀察,對出現副作用的豬及時解救。驅蟲后7天內應及時清糞,妥善處理,防止病原擴散。驅蟲后21天內,禁止屠宰食用。
發生疫情應采取的撲滅措施
懷疑發生傳染病時,應盡快隔離確診。發生或疑似發生口蹄疫、豬水皰病等一類傳染病時,應立即封鎖疫區或疫點,禁止無關人員及車輛出入疫區或疫點,禁止豬調出或調入,并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待有關部門處理后應對豬場進行徹底消毒,并查出發病原因,以便吸取教訓。
發生其他疫病時,應將病豬立即隔離治療,對病豬群進行檢疫觀察,隨時發現隨時治療,對豬舍進行帶豬消毒,每天1次。隔離舍除每天消毒外,還應污染后立即消毒,未病豬及時進行緊急預防接種,以便有效控制疫情的發展。
看了“養豬場的消毒管理技術”的人還看了:
1.養豬利潤情況分析
3.豬的養殖方法
8.農村養殖業致富項目推薦2016 農村養殖什么掙錢致富門路
9.長白種豬飼養管理
10.養豬業的經營模式是怎樣的